地铁建设热潮:城市“刚需”使然
以一辆有轨电车为单位的倍数,地铁在耗能和安全性上优势明显。 |
地铁建设正迎来一波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正在施工建设的地铁线路超过70条,总投资额达8000多亿;如果加上已经获批的项目,投资额达1.5万亿以上。
目前,全国已有35个城市在建或已建地铁,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宁波、厦门、青岛、大连、深圳五个计划单列市和众多省会城市,以及苏州、东莞、无锡、常州这些经济规模较大的地级市。
交通拥堵和城市环境污染是目前的城市化问题最为突出的矛盾点。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提升城轨对出行的分担率,不仅能够缓解交通压力,更能够在空气、噪音、用地等方面带来很大的改善。
特别是随着中国乘用车销量的不断攀升,一些二三线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也与日俱增,亟需地铁等轨道交通进行疏导。
国际上,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的城市基本都发展了轨道交通,但在中国,也仅有10多个城市拥有城轨;在轨道交通的分担率上,中国的城市也远远低于国际上的规模化城市。
况且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建设滞后,仍有很大增长空间。主要城市的地铁线路基本上是成线不成网,未来只有加大投资形成轨交的网状结构才能发挥真正的效应。
而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政府回归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况且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是投资的极佳标的。
不过在经济转型、“土地经济”模式受限的背景下,地铁项目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盈利能力弱等问题也显露出来,此时大建地铁会让地方政府背负更大的债务包袱。
地铁“大跃进”成为城市财政“魔咒”?
地方对地铁的需求以及对财政负担的担忧形成鲜明对比 |
中国的一些城市对于地铁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但实际建设中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特别是地铁“大跃进”将使不少城市深陷财政泥潭。
地铁建设需要投入巨资。随着中国城市的地价上涨、房价上涨,地铁建设的综合成本上涨很快。据铁道部专家估计,中国修建地铁每公里的成本高达5亿元人民币,如果按一条地铁长30公里计算,其修建成本或可达到150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的财政收入。
一般来说,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就从银行贷款。据了解,目前国内轨道交通建设70%以上的资金都从银行贷款而来。而偿还银行贷款,最终也要以地方财政做基础。
地铁由于其公益性,历来是亏损大户,需要政府持续不断的巨额补贴。2010年,北京补贴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达135.3亿元,占当年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的5.7%,全国也没有几个城市有财力来持续补贴城铁交通。
如今大量二三线城市开建城市轨道交通,其中不少地方政府已经为地方负债所累,如果再背上城轨交通的包袱,恐怕不少城市将会深陷财政泥潭,难以自拔。
香港地铁盈利神话难以复制
地下为主要敷设方式的轨道交通成本构成。数据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 |
香港地铁被业内推崇为世界上最好的地铁之一,而且也是少有的几条能够盈利的地铁之一。
香港地铁能够盈利与其“铁路加物业”的运营模式有关。港铁公司目前负责管理的住宅超过7.8万套,写字楼和商场超过170万平方米,包括维港两岸的两座地标建筑物:环球贸易广场及国际金融中心二期。除了建设和运营218公里的地铁系统,还在铁路沿线开发楼房。
这让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难以望其项背。诚然,地铁开通对沿线的商业、房地产、服务业等有增值作用,对城市整体经济有拉动。但国内城市化的现实却是:强大的房地产业早已绑架了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不等地铁发展能与物业开发捆绑(即“港铁模式”),城市地价和房价早就涨上去了。
因此,鉴于开发模式问题,内地的城市地铁不可能学香港的“以地养铁”模式,随着房地产调控持续,土地经济模式调整,很多城市的地铁投资完全是纯投入,而且会长期背上财政包袱。
毫无疑问,在地方债务问题持续缠绕的背景下,能否抽出资金建设城轨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温州市域铁路:向民间资本打开大门
温州市域铁路面向民资融资,再次引发关注。 |
从地铁建设资金的来源上看,资本金比例一般在30%-40%左右,其余主要依靠银行融资。此时,温州市域铁路建设面向民间资本融资,对于拓展更多的融资渠道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温州市域铁路总共有S1、S2、S3、S4四条。其中S1一期工程为核心路段,总投资175.76亿,资本金87.88亿元。S1一期工程采取了向社会募集资金的方式,第一次通过银行渠道(类似于理财产品的发行方式)向个人投资发售股份。
S1一期工程预计向社会募集资金35亿,第一期已经提前三个月完成15亿资金的募集。6%的年投资收益率也吸引了大批的个人投资者(个人起点为1万元),其中有60%是中老年人。
此次募集资金的对象,也包括国内企业法人。企业法人投资起点为2000万元人民币,也能够按年6%固定收益率取得收益分配。
这对于其他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国务院此前一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这无疑是一种方式。民间资本进入基建领域,不一定是直接去参与建设的过程,以融资的方式进入,以收益率为纽带进行的投资可能会更为顺畅。
而且目前这种方式所提供的收益率远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如果有更多的产品的话,社会大众可能也会随即消化。
此外,资产证券化从2012年进入加速期,在2013年可能会看到更为迅猛的进步。城轨建设的资金来源也将受益于此。
结语
地铁对产业的拉动效应,对地方经济的活跃、城市规划的扩展有积极意义,地方政府将会成为推动其发展的主力军。一旦能够盘活民间资本进入地铁建设领域,对于双方都将是获利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