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黄金十年风光不再
从2002年开始,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煤炭价格骤然高涨,相伴而来的是出现了身家过亿的煤老板群体。从今年开始,煤炭价格连续下跌,风光不再。
“黑云压港”煤满为患
目前正值夏季用电高峰,本来应是煤炭旺季。而今年却呈现“旺季不旺”景象:秦皇岛港等重要港口煤炭堆积如山,各大电厂煤炭库存爆满,主要产煤地煤满为患,交易价格连续下跌,煤企限产降薪浪潮开始在部分产煤大省迅速蔓延。
这背后正是电力、钢铁、房地产等行业需求不旺所致。这不禁让人联想起2008年。当时煤炭行业也是库存激增,价格迅速下跌,但这样的情况没过多久,就开始反转,进而发展为煤炭价格在2009年大幅上涨,引发“煤超疯”。
2008年煤价出现大逆转最重要的原因是为缓解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一方面放松货币流动性,一方面启动4万亿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
由于上次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副作用明显,中国再次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可能性不大,煤价反转的情况也就不大可能发生。
煤炭风光不再,利润大幅降低,煤老板们也不得不进行应对,限产降薪裁员开始出现,有的甚至停产转行。“煤二代”作为煤老板的子女对接班经商的难处自然是了然于胸,万不得已不会进入已是夕阳的煤炭业。这就是为什么煤二代不愿接班的原因之一。
“再有钱也得听领导的”
在民营煤炭企业发展中,权力始终是煤炭商人既敬畏又厌恶的影子。煤老板要想企业生产发展必须向权力俯首称臣。事实上,热衷“参政”、做官,也是是煤老板的“遗传基因”。
政策说变就变 没有安全感
2008年9月,山西省政府颁布《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煤炭整合被提上日程。按照山西省重组规划,煤矿数量将从2600个减少至1000个,煤矿企业数量从2200个减少至100个左右,小煤矿将彻底终结。
此前风光无限的煤老板们被“一刀切”的政策逼得没有退路。在民间资本与资源、政策法规以及行政命令的博弈中,煤老板成为输家。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表示,山西煤老板将淡出历史舞台。
始终游走在政策和体制边缘的煤老板们,成了有关部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投资工具。不少煤老板最初投资煤炭行业,也是看准了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无偿开采的政策优势才去做的,在经历了2008年到现在的煤炭资源整合之后,煤老板将迅速淡出历史舞台。
煤二代们眼看父母辛苦经营的产业一夜之间就被整合,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如果私有产权保护制度没有根本有效地改变,煤二代们不愿意接班做实业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他们很可能会再次经历和父母同样的遭遇。与其被整合之后后悔,不如一开始就远离煤炭行业。
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关键
有关部门如果能落实中央政策,为包括煤老板在内的民间资本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为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赢得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富二代”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蜂拥从政做官,这样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老字号”家族企业。
让煤老板有尊严地经商
近几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经验表明,短时间内靠政府大规模投资的方法不可持续,2008年投入的四万亿和宽松货币政策,仅仅支持经济发展了3年,今年开始,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投资主体转换为民间资本,这样的增长不仅没有副作用,还能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才可长可久。如果能保护好私人产权,平等对待民企和国企,那么煤二代中愿意经营企业的会渐渐增多。
富二代出生于商人家庭,对经商应该有天然的优势,即便如此,他们仍普遍选择当官考公务员,只能说明官民机会还存在巨大的不平等。
官商勾结隐忧
5月,陕西府谷县“一夜成名”:县司法局副局长、“煤二代”刘利荣的高中、专科学历经查证都是花钱买来的,他已被免职。当地舆论认为,这背后是当地煤炭业和官场利益勾兑的结果。一个高中都没有毕业的老板儿子是如何进入公务员队伍并顺利当官的,这不禁令人产生联想。这样的官员能够为民服务、造福一方吗?不得不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目前,大多数民众对煤二代、富二代从政充满忧虑,这是对现有的权力监督机制无法控制官位与金钱相互勾结的担忧。当然煤二代无论选择从政还是从商,首先都应该尊重本人意愿,不能禁止做官。但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权力能够在阳光下运行,金钱无法和权力相互勾结,花钱买官的现象不会出现。
结语
煤二代热衷做官,显示出煤炭行业黄金时代将结束以及私有产权的保护还不完善。民众对煤二代做官心生忧虑的背后是金钱和权力有可能发生相互勾结产生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