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奶大王放弃豆奶豪饮白酒
食品加工业利润率低的现实,让维维股份对白酒业务无比青睐,在前两次尝到甜头之后,又斥资近4亿将贵州醇拿下。
利润率一路走低被逼转型
成立于1992年的维维,在1997年销售额就突破10亿,2000年上市募资10亿。然而成功来的快,去的更快。从2002年至2008年,除了2003年净利润过亿,其余年份都未过亿元。截至2008年,仅仅十年时间,维维的利润率就从11.94%一路下滑到0.66%。
这期间维维尝试过乳制品、房地产、金融和矿产等很多行业的转型,但无一例外以失败告终。期间唯有收购双沟酒业股权,后因宿迁市政府“要回”的交易中,大获收益。据当时媒体报道,仅2008年,维维股份从双沟酒业获得投资收益2942.74万元,占公司全年净利润的58.07%。而双方"分手"的净收益更高达2.1亿元。
食品加工业利润率过低以及白酒上尝到的甜头,让维维不得不改变主营业务模式,从2008年开始从豆奶粉转变到了乳品系列饮料及豆奶,并决“做大做强维维酒业”。
三次进军白酒业
在平均高达65%销售毛利率,及销售收入、利润动辄增长百分之四五十的强烈诱惑下,尤其是近三年来高端白酒销售价涨量增、丝毫不受经济周期波动冲击的行业繁荣,让无数非白酒主业的企业和资本疯狂涌进白酒行业。维维也是其中一员。
在将双沟酒业“还给”宿迁市政府之后,维维又在2009年10月以3.48亿元的价格,收购位居湖北省第一位的白酒企业湖北枝江酒业51%股权。
根据2011年年报,维维股份豆奶粉营业收入是13亿元,而酒类的收入则高达22亿元。早在2011年上半年,维维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24.75亿元,仅酒类产品就实现营收10.03亿元,占据公司营收的半壁江山。
自身销售渠道有优势
除了白酒行业特有的成长性之外,拥有强大的销售渠道让维维坚定了进入白酒行业的信心。当初维维在与枝江收购谈判时,开出的价码中就包括了可以利用现有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资源,开发新的市场,帮助枝江酒业走向全国。
维维控股枝江后,枝江高管有过一番换血,枝江酒业总经理张春雷和财务总监都是新派的,创造了2011年白酒销售高达20亿营业收入的业绩。在多次碰壁终于在白酒行业屡屡尝到甜头的维维,又将扩充版图的对象定格在了贵州醇上面。
贵州醇好看不好喝
然而贵州醇毕竟不是枝江酒,当维维想在贵州醇上面复制枝江酒的成功时,虽然在股价上曾最高上涨了183%,但随着收购的最终落地,维维股份股价迅速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跌去20%。
沾光白酒股 股价一路飙升
2011年12月贵州醇与海航“谈崩”后,维维股份就介入了与贵州醇的谈判。2012年1月6日,维维股份股价曾下探至3.62元的低点,7月12日,维维股份以单日上涨1.58%报收10.26元,最高涨幅已经达到183%。
不过,股市却对这笔收购投下了不信任票。随着7月12日维维股份正式宣布完成对贵州醇酒厂的整体收购,利好出尽的维维股份价格一路下跌,到7月26日收盘,收于8.10元,已经跌去20%。
贵州醇不如枝江酒“好喝”
市场的担心并非没有缘由。业内认为,贵州醇酒业恢复正常产能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也就意味着贵州醇酒厂至少今年都不会给维维股份带来利润。而且何时达到理想运营状态尚存在不确定性。
对比枝江酒2011年营业收入20亿元,净利润1.42亿元,贵州醇2011年营业收入仅仅为1.07亿元,净利润仅为182.02万元。两者盈利能力对比之下,可见贵州醇很难成为第二个枝江酒,从而对维维业绩产生决定性影响。
此外,和并购枝江相比,整合改制缓慢的贵州醇显然有更高的难度。毕竟在维维并购枝江前,枝江就经历过管理层持股改制,地方政府国有股只占20%,而员工不再是国企员工。要理顺企业的组织关系、导入企业文化和体系,资本方维维股份恐怕要做好长期经营的心理准备。
白酒业绩光鲜利润率糟糕
白酒营销一旦成功,利润率惊人。维维股份的白酒能否成功,从其在白酒业的表现来看,形势并不令人乐观。
2009年,枝江酒业的利润率一度达到10.32%,2010年,白酒业已然坐上维维股份营收的头把交椅,进账17.78亿元,占维维股份总收入的37.31%,利润率却下降到5.77%。
2011年,虽然枝江酒业的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37.23%,但利润率却只有7.10%。对于收购贵州醇一事,很难让投资者真正乐观起来。
企业转型之殇
豆奶粉行业增长空间有限
在1990那个营销意识尚不强烈的年代,凭借着一句“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的广告语,“维维”扶摇直上,一度占据豆奶粉市场70%的份额,但维维很快就触到了豆奶粉这个行业的天花板,1997年至1999年,多年的高增长势头放缓,销售额维持在10亿元左右,维维放弃主业转型也是形势必须。
转型充满投机情绪
在多元化的道路上,维维集团先后涉足了房地产、白酒、金融、矿业、婴幼儿用品、食品等领域,而在每一个领域,维维无一不是兴之所至,大多浅尝辄止,直至企业格局变得凌乱和无序,被讥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本来在2000年初看好乳业,通胀背景下选择白酒都是比较有战略眼光的,但进入房地产、金融等领域就明显表现出跟风投机的迹象。
对于任何一个成熟的行业,新手都需要扎根耕耘好几年才可能立稳,可维维又是一家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国的上市公司,需要立竿见影的业绩来粉饰报表。这种情况下抱着急于“翻盘”的心态,好似输红了眼的赌徒,使企业患上了业绩强迫症,总是期待所投资的项目能立刻获得巨额回报,同时又不想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大赚特赚的热门机会。
警惕产业空心化
目前宏观经济整体放缓,同时还要面临高成本、高税费和高信贷门槛的困局。很多企业都遭遇了发展瓶颈,不得不面对艰难的转型期。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金融等领域成为这些手握资金企业的宠儿。而白酒行业也因其过度金融化的投资品性得到资本的支持。
这样便产生了“产业空心化”问题,甚至出现了“一流企业做金融,二流企业做房产,三流企业做市场,四流企业做实业”的尴尬局面。
对比起食品产业的利润率,金融房产白酒等行业确实来钱更快,但其风险和泡沫也来得更大,一旦戳破,缺乏行业经验的新手企业很难有应对之策。
结语
如果维维能立足早先制定的大食品战略,在产业链和提高毛利率上下功夫,或许,一个崭新而又更加有竞争力的维维横空而出并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