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兼并重组:淹没在国有的汪洋大海中
从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08年山西开始着手煤炭产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再到2010年,煤炭产业整合开始了全面的铺开,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下,“煤老板”一步步地开始退出中国煤炭市场的舞台。
对于活力较强的中小民营煤矿来说,兼并重组无疑 已经与关停划上了等号。而煤老板们最耿耿于怀的莫过于当初吸引他们进来时的允诺: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享有无偿开采的政策优势。
不管煤老板们情愿不情愿,作为“煤”老板,退出煤炭行业已经成为既定事实,要想让自己通过煤炭积累起来的财富继续增加,转型成为了无奈也必然的选择。
但煤老板们只记住了当国有资本席卷其产权时的不可阻挡,让其对权贵和资本的忌惮以及自己财富的谨小慎微与日俱增。所以一般煤老板不敢露富,既怕黑道盯上,也怕被白道相中。他们甚至不敢把钱存进自己家门口的银行,只好绕道北京上海等地存款、投资。
他们却极少反思自身在市场变化发展中如何去适应政策的变化。当初政府为了撬动煤炭行业的兴起,确实出台了很多优惠民资的政策。但随着煤炭行业的做大做强,政策调整实属必然,尤其是屡禁不止的矿难事故,过剩的产能和落后的生产方式,都让私人煤矿成为被兼并对象。
一方面是因为法律法规的大量漏洞让煤老板可以肆无忌惮地用最简单、成本最低的手段疯狂掠取资源兑现财富;另一方面更凸显了煤老板对企业缺乏管理能力以及对行业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判断力。
煤老板转型难:拿着钱却赚不到钱
截至今年5月,山西昔日数万家煤炭企业已整合至130家,70%煤炭已实现规模化和国有控股,而在这一过程中,昔日的“煤老板”也获得价值不菲的现金补偿。官方统计,仅从煤炭行业释放出的民间资本就有6000亿元左右,而德意志银行一份报告则大胆预测可能“超万亿”。
别把煤老板都想成是靠炫富度日的,绝大部分人还是低调地筹划着转型,让自己的财富能够继续增值。但如今国内国外整体经济形势并不景气,导致投资实业难以盈利;而股市等投资市场的赚钱效应也不强,房地产调控趋紧导致炒房也走到尽头。传统的投资方式遇阻,让煤老板们面对转型很茫然。
这样也导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煤老板们“拿着钱却赚不到钱”。也有很多银行和券商瞄准这些手握重金又投资谨慎的煤老板,他们推出的各类理财产品属于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比较稳定的投资标的,但这种服务也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调查显示,煤老板大多不愿意将钱存入本地银行,他们会选择把钱存到外地。同样投资也要去外地投资,买房亦然,即使连炒股,也要几个熟人朋友一起去江浙、广东、北京等地的营业部下海。
之所以不能满足需求,还是要回归对煤炭行业的几次整合,煤老板对财富的不安全感到了一种极致的敏感,他们担心的是有人通过各种途径获悉自己的财富信息。这也令山西出现了大量资金出省的现象,不仅对金融系统容易造成威胁,更对山西一直以来追求的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造成资金上的障碍。
商学院能否承载煤老板的转型梦?
河南的煤老板为了转型,很多人还专门去读了MBA,上了高等专业教育课程。抛开最近商学院并不太光彩的名声,煤老板们的这种主动学习的态度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商学院不仅仅是企业家们发展圈子、曝光绯闻的地方。商学院所提供的核心价值:商科教育及其相应的学位学历,对于煤老板而言,无论是从知识结构,还是从对学历学位的渴望和诉求,都提供了非常好的满足。
而外界所忌惮的高额学费,又恰恰是煤老板们最不用担心的事情。在商学院里,煤老板们可以学习中能够意识到,过去传统的以拼价格、拼关系的经营理念,在如今逐渐变得失灵。而新的市场环境、新的金融规则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况且还有商学院所能够特有提供的学员之间的圈子关系以及商业链条,这让传统上比较保守的煤老板能够扩宽转型之后的道路。
除去外部因素,造成煤老板“拿着钱却不赚钱”的原因还有其自身内在的问题。煤老板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和经营企业能力的欠缺,让其在管理企业时处处受到掣肘。以前小煤矿虽然利润大,但技术含量不高,属于粗放式管理;如果煤老板转型到实业和服务业,既要求管理者懂精细管理,又要有技术门槛,如果后续人才、管理技术跟不上,还会有很大的经营风险。
况且很多煤老板在煤炭经营过程中,习惯了简单粗暴地攫取资源换来利润,缺乏适应国家和地方政策的能力,也缺乏对资本运作和现代企业的驾驭能力。让他们向别处转,他们自己也很茫然。希望在商学院的学习中,能让他们找到方向。
他们最需要的是财富的认同和安全
财经观察刚刚讨论过富豪移民的问题,不必用道德批判来对待此事。同样,煤老板出省投资,甚至也会移民也没必要背上道德的审批。他们对财富的增值欲望以及对环境氛围的不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保守来自对外部环境的不安,但不甘心做守财奴又让他们敢于尝试转型。
无论是金融从业者,还是普通读者,都不要鄙夷煤老板钱多人傻、理财能力有限。他们获取财富的方式不可复制,也不可能再现那个光景,现在他们更多的是在沿用其挖矿卖煤时的思路经营。
同温州金融实验田类似,山西煤老板也承载了一定的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意义。他们较早地参与到煤炭市场化的运作中,又在几次国进民退的冲击下败下阵来,因此他们的财富带着战战兢兢。虽然他们也闪烁着民营资本敢于探索、尝试的创新精神,却洗脱不了野蛮粗暴的原始积累所带来的原罪,所以他们的财富缺乏合理合法的认同感。
他们在转型过程中不断碰壁,却无法回头。回归到煤炭行业上来,在煤炭行业兼并过程中,民营煤矿一旦按照国企的生产规模来做就很难生存下来;但今年以来煤炭市场低迷,很多国企生产和销售都有心无力,其在应对市场变化时的灵活和速度上,都没法与民营煤矿相比。
那边是山西煤老板拿着钱却不赚不到钱,而鄂尔多斯的煤老板们则更为焦虑。煤价低迷几近跌破开采成本,导致缺乏稳定资金注入的鄂尔多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资金荒。一度风光无限的马路上已经难觅豪车。煤老板的豪车要么被抵债或变卖,要么存放起来。甚至还有人要变卖房产来缓解现金流。一味依靠投资来带动煤炭开采,让鄂尔多斯的煤炭行业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尽管鄂尔多斯在发展非煤产业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但始终未见成效,甚至还带来了当地房地产的巨大泡沫。与其投入巨大的政策和资金资源进入并不熟悉的非煤产业,不如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将煤炭产业做精做深,让煤老板的钱留在煤炭行业,鼓励他们利用自身的经验去探索,也许能走出一条新的出路。
所幸,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关于取消重点合同,推进电煤价格并轨》的报告已上报国务院,国内煤炭市场有望于2013年完全放开,明年起将取消煤炭重点合同,实施电煤价格并轨,国家不再不规定煤炭企业向重点企业规定销售的量,也放开价格干预措施。
国内煤炭市场化改革历经十余年,新的改革思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由国有企业唱主角,民资仍然被拒之门外。煤老板的财富发迹于煤炭,如今却被拒之门外,实在可惜。何不让他们的财富取之于煤,用之于煤?
结语
煤老板能够实现转型才会留在国内,安心经营,他的财富才不致外流;而要留住他的人,就让他们感受到安全感。这个商学院解决不了,券商、银行、基金公司也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