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源证券:最赚钱业务为何陷入危机?

参与评论
导读中国债市再度陷入草木皆兵的状态,而这次事件的主角是宏源证券债券销售交易部总经理陈智军、副总经理叶凡被调查,从而将宏源证券推进公众视野。并使之视为最赚钱的固定收益业务陷入危机。本期问问问将带您重点探索其背后的原因。

有人说‘枪打出头鸟’,由于宏源证券这两年固定收益业务的突飞猛进,陈智军及其领衔的债券销售交易部成为了第二次债市核查风暴导火索。

然而宏源证券两大赚钱主力的被调查,将会给公司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摇钱树”陈智军被调查 盈利或陷困境

据报道,在债券销售交易部总经理陈智军和副总经理叶凡双双被警方带走协查后又有三名员工被公安传唤。

而对于宏源证券来说,固定收益是其业绩贡献最突出的业务。然而这其中做出贡献最大的应该当属陈智军带领的债券销售交易部。

内部人士透露,陈智军既是宏源证券固收业务的“灵魂”,也是“摇钱树”。连续几年,陈智军的债券交易团队对公司的利润贡献一直在30%-40%之间。

近两年来看,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宏源证券固定收益业务的表现只能用“黑马”来形容。

2012年末,公司债券类金融资产规模达到69亿元,较年初增长63%,债券类资产的配置占公司自营资产的比例达到49%。而当年年投资收益达到10.17元,同比增长185%。

2012年报显示,2012年该公司实现自营收益10.18亿元,同比增长185%,截至2012年末,宏源自营规模140.13亿元,占净资产的95%,其中股票投资占自营规模的12%,而债券投资占到了53%。

2013年中,公司压缩了基金产品的配置,进一步增加了债券资产配置比例至55%。这半年内,自营业务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了31.9%,达到10.24亿元。

目前看来,陈智军等人的被调查对宏源证券的盈利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监管风暴来袭 资管大跃进速度或放缓

对于宏源证券来说其最赚钱的业务除了债券销售以外最常被津津乐道的当属它的证券自营业务。但是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主要依靠的是定向资管业务的大跃进。

从去年开始,宏源证券就开始大力布局资管业务,其凭借以银证票据业务为代表的定向资产管理业务,迅速崛起,成为券商资产管理市场最为激进的一匹黑马。

“业务大胆,资源广泛,机制灵活,超出想象。”是业内人士对宏源证券资管业务的评价。

数据显示,宏源证券2011年度的总资产管理净收入由2010年的0.652亿元下降至0.59亿元,其中集合资产管理净收入由0.651亿元下降至0.574亿元,定向资产管理收入则由微不足道的95万元上升至200万元。

然而到2012年年末,宏源证券资管规模迅速提升至行业第3位,资产管理业务共实现净收入0.95亿元。

但以宏源证券等为代表的证券公司在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上的狂飙突进,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

2013年3月,银监会下发8号文,对理财资金投资定向资管等非标债权资产提出总量比例限制。7月份,中国证券业协会下发《关于规范证券公司与银行合作开展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定向资管业务进行规范。这些限制势必影响券商资管规模的快速增长势头。

2013年中报显示,宏源证券上半年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5 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监管风险外,宏源证券过度依赖通道业务的监管套利,同时也会导致其他主动管理型业务可能被弱化甚至忽视。

结语:作为我国首家上市证券公司,宏源证券的实力自然不可小觑。但是其两大创收业务陷入困境,势必会给其业绩带来一定的影响。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