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离下个跌停还有多远?

参与评论
导读2013年的股市注定不平淡,继光大证券导演了A股惊魂一涨之后,贵州茅台也以跌停的姿态引发了多空的又一次激辩,有人认为这是白酒行业“黄金十年”结束的象征,有人则认为这是贵州茅台“涅磐重生”的起点,而本期问问问将聚焦于此,探索贵州茅台会不会再演跌停一幕?

2013年9月2日,贵州茅台迎来历史上的第三个跌停,股价也创下近3年来最低点——151.92元,单日市值蒸发逾170亿元。

不过当日长期力挺贵州茅台的价值投资者但斌在微博上再次表示力挺,而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则认为,这仅仅是一次偶然事件,也有机构投资者将其解读为是机构在做空。

不过也有投资者们却并不赞同这一观点,因为此前2天,贵州茅台曾经发布了一份近年以来最难看的中报。

上市以来的第三次跌停:不能归罪于外部因素

作为“白酒第一股”,贵州茅台自2001年上市至今,一共只遇到过三次跌停。前两次跌停均发生在2007年,皆与外部因素有关。

其中,第一次跌停发生“黑色2·27”,当日沪深股市大幅下跌,上证综指和深成指创近10年最大单日跌幅,分别为8.84%和9.29%。两市1327只可交易的A股中,有1265只股票绿盘报收,其中1072只股票跌幅超过7%,800多只个股达到10%跌停限制位,而贵州茅台也出现尾盘瞬间跌停的走势。

8个月之后,贵州茅台于2007年10月24日盘中忽然遭遇诡异砸单,股价瞬间被砸到跌停,在跌停板上共计成交了近3500手。有分析认为,有可能是机构在买卖操作时出现"乌龙指",但也不排除有"送礼"的可能。

而第三次跌停发生之时,当日上证综指平收,外部因素并未出现异常。因此市场一致把跌停的原因指向了贵州茅台于8月底发布的中期业绩。

最惨淡的中期业绩 护城河消融之势略显

在8月30日,贵州茅台发布了其2001年以来最难看的一份财报,中报显示,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72.48亿元,同比增长3.61%,增幅为上市以来最低,大大低于市场预期。

对比来看,贵州茅台近10年来的中报净利润一路飞奔,而净利润增长率也在2008年创下10年中的峰值——164%,随后2009年至2012年的净利润也分别达到13.5%、17.13%、73.48、51.86,而2013年中期的净利润增长率仅为3.6%,是近10年来首次低于10%。

而更让业内担忧的是预收账款这个“护城河”的骤然收缩。

白酒股的预收账款一直以来都作为白酒股的护城河而存在,按照白酒企业财务记账方法,酒企收到经销商打款后,如果没有开票、且也没有把酒兑现给经销商,那么这笔钱就会记在预收账款中。

对比过去的财报,贵州茅台习惯在二季度白酒销售淡季集中确认预收账款为收入,去年一季度预收账款确认18%,二季度则确认30%。而半年报显示,2013年贵州茅台预收账款暴跌83.6%,从年初的51亿元减少到8.3亿元,减少42.7亿元,二季度确认幅度达到71%,较去年增加近一倍。

有分析人士对此表示,贵州茅台预收账款的变化则是其业绩转点的一个标志,此前,张裕A从财务的变化到真正业绩下滑有半年到1年的滞后期。

长期隐忧:下半年净利润或现负增长

下半年会怎样?恐怕情况也不太乐观,有业内人士甚至认为,贵州茅台业绩出现负增长已称定局。

从茅台近三年的单季度业绩来看,下半年虽然是白酒的销售旺季,但是下半年的营业额较上半年来看却未现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茅台2011年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为42亿元,二季度为56亿元,三季度为38亿元,四季度为47亿元;2012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0亿元,二季度为72亿元,三季度为66亿元,四季度为65亿元;201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71.65亿元,二季度为69.7亿元。

具体以来,2012年贵州茅台的营业收入为264.55亿,如果要达到与去年持平的营收,贵州茅台在下半年需完成123.27亿元的营业额。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在白酒行业调整期,限制三公消费政策影响茅台至少四成销售的情况下,茅台未来两年内也不会出现大幅上涨,不排除业绩负增长的可能。

而贵州茅台在股价下跌后的举动也从间接证明了他的担忧。梳理贵州茅台的增持历史来看,近年发生的增持无一不发生在对于业绩担忧的当口。

第一次,2010年5月7日增持4.2万股,发生背景是2010年一季报净利润较2009年年报指标出现下滑,引发市场对公司业绩增速放缓的担忧。第二次,2012年12月11日增持45.3万股,背景是白酒塑化剂及中央八项规定公布,导致对贵州茅台增长的质疑。

不过不幸的是,贵州茅台的前两次增持效果并不明显。

结语:实际上,在白酒股寒冬中,就算是“老大哥”也难以逃脱,而面对即将到来的业绩大滑坡而引发的股价继续下滑,贵州茅台已经启动了增持的方式,但是投资者也以用脚投票的形式来回敬,而面对下半年即将到来的惨淡业绩,贵州茅台或者离下一个跌停也不远了。而更让人忧心的是,贵州茅台在白酒业寒冬之际,呈现逆市扩张的态势,而这一举措后果如何?敬请期待下期问问问。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