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化:高成长神话还能否延续?

参与评论
导读葛文耀的谢幕标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而此时的实际控制人显然还没有与上海家化磨合好,未来这家公司留给投资者的则是太多的不确定性。

有着“家化教父”之称的葛文耀因年龄和健康原因向董事会“提出”了退休申请。这位66岁、曾经携上海家化创造了无数佳绩的老人,或许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葛文耀意外的离开却为资本市场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疑问,上海家化还能否继续维持高增长?

葛文耀退休引投资者不安 家化成长性遭质疑

葛文耀的“隐退”,令上海家化未来的航向有些迷茫。

有分析人士指出,葛文耀的离开,或迫使一直跟随其左右的管理人员同时出走。而上海家化近年来股价持续走高正是依赖于业绩的高速增长,这与管理层经营效率和公司战略关系密切。

的确,由葛文耀以及其团队一手打造的上海家化,在上市十多年来,固定资产由400万元激增到70亿元;净资产、净利润均达到了上市前的十倍,而在此期间,上海家化年年分红,从未再融资圈钱,而这也正是吸引机构投资者的“利器”。

不过,葛文耀现已退休,平安能否派驻一位熟悉日化行业的掌舵人,带领上海家化业绩继续高速增长,存在着很大的未知。

去年6月,家化完成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股权激励,并设定了分3年解锁的方案,解锁条件是以2011年业绩为基准,2012-2014年的净利润增长不低于25%、56%和95%。而2012年,家化净利润突增七成,轻松达到解锁条件,首批40%的股权已经解禁。从半年报的数字看,只要不出意外,今年业绩达到解锁条件也是轻而易举。

然而,随着葛文耀的离开,葛家军的去向成谜,而这也正是机构投资者最为担心的。一位长期跟踪上海家化的研究员表示,一直以来资本市场视葛文耀为上海家化灵魂人物有不少机构投资者因他坐镇上海家化才安心持股。

而资本市场中的表现也正反映出了机构投资者的不安,18日当天,上海家化以一字跌停报收,四个交易日市值蒸发逾50亿元。

“后葛文耀”时代 家化原有战略或受挑战

在传统日化企业日趋衰微、国际巨头虎视眈眈的产业环境中,本土化妆品产业处境日益艰难。而实际上,在葛文耀的带领下,上海家化这几年的处境却并不差。

据半年报显示,上海家化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4%,净利润同比增长35.92%,虽然有所放缓,但有此业绩已属不易。据欧莱雅的半年报显示,其在亚太区的增速已经由去年同期的21.9%下滑到了5.1%,而两大日化巨头宝洁、联合利华二季度销售额同比仅分别增长2.2%、0.4%。

失去一个灵魂人物的企业就像汽车没有了方向盘,也正如乔布斯的离去,“苹果”帝国很难再出革命性的创新产品。而葛文耀的离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在“后葛文耀”时代,摆在家化面前的道路并不平坦。

在此前的多品牌战略发布会上,上海家化连发三个新品牌,使自己尚处于市场培育期的新品牌数量增加到了5个。按照当时上海家化管理层设想,“超级品牌”与“细分品牌”齐飞的组合拳战略,将引导公司未来3-5年品牌发展。同时,家化方面还明确表示,将有意收购一些外资品牌来加速企业的成长。

这一多品牌战略曾经打消了机构投资者此前对于家化成长性的顾虑。不过,现如今一旦管理团队出现大换血,那么公司此前拟订的发展战略能否得到进一步贯彻,将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大股东面临资金压力 家化前途扑朔迷离

“无论是培育新品牌,还是收购外资品牌,短期内都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消耗,而自平安控股以来,就没有对家化有过任何的资金支持,他们是否愿意支持这一多品牌战略,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某接近平安的人士说。

回顾平安信托入主上海家化这一年多的事纪,上述人士所言并非空穴来风。

当初在受让上海家化之初,平安曾对家化许下“5年70亿”、“支持家化多元化发展”、“在融资和扩张上给予金融支持”“不干预家化的运营发展”等一系列美好承诺。然而时至今日,这些承诺却一一化为泡影。

据业内人士透露,平安入主后对家化集团乃至上市公司都提出了一些要求,这让家化集团处境尴尬。在股权受让之前,平安曾承诺要为家化集团产业链延伸增加投资,但至今仍无大动作。而一些重大的决策,尤其是涉及资金流出的投资决策,都需要得到平安信托甚至平安集团的认可。

对于上海家化的“变脸”或许正是源于平安信托资金面的压力。在收购初期,平安信托曾表示收购家化集团所用的是自有资金。一位券商并购部人士猜测,平安的资金中,应有部分期限较短的资金,所以在入主之后,提出动议卖掉家化集团的非主业资产,包括提出降低广告投入费用,都是为了回收现金流。

结语:葛文耀曾经力挺平安信托入主家化,但现在看来,老葛这步棋或许是下错了。失去了灵魂人物的上海家化为投资者留下了太多的不确定性。而谁又是这场内斗真正的牺牲者?敬请关注下期腾讯证券问问问。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