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额从5000元提到8000元不解渴
财政部日前公告,自11月1日起,放宽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限制,其中包括适用对象年龄降低至16岁,免税商品品种扩大至21种,免税购物限额则由5000元调整为8000元。海南此举意在吸引国内超强的奢侈品购买力来岛购物。不过要想把去巴黎、香港购物的富人吸引到海南岛上来,可能只是仲夏夜的黄粱一梦。
巴黎八天秒杀海南一年半努力
统计显示,2011年4月20日离岛免税政策启动试点以来,截至今年9月30日,海南离岛免税店累计实现免税销售额26亿元,日均销售490余万元,购物人数126万余人次,人均购物2070元。
咋看数据不错,但巴黎旅游局市场公关部的数据显示,今年 “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人赴巴黎“血拼”至少25.5亿元人民币,以时装、化妆品、香水、皮具为主,每人消费在1.7万——6.9万元人民币。而据韩国旅游发展局的数据,本次黄金周约有10万多中国游客涌入韩国,消费额达2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创历史新高。
国人在巴黎八天的购买力秒杀了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一年半的努力。所以此次放宽限制政策,主要目的就是把购买奢侈品的消费力留在国内。
对此海南省财政厅厅长刘平治表示,根据测算,8000元的免税购物额度,可基本满足约60%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显然刘厅长过于乐观了,这个测算结果只能局限于字面显示的信息。去离岛免税店购物的消费者显然不是为了买火柴和面巾纸去的,奢侈品动辄上万,8000元的购物限额显得还是杯水车薪,难解消费者需求之渴。
限购次数上还可以做文章
当然,海南应该也不想只是象征性地提升到8000元,中央有关部门在调整限额时,可能出于对香港产生冲击的影响考虑,所以幅度上调不大。既然上调幅度有限,海南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改善。
目前非岛内居民旅客每人每年最多可以享受2次离岛免税购物政策,而像类似也出台限额政策的日本冲绳离岛免税政策中,就没有限购次数的要求了。
奢侈品消费回流是异想天开
据统计,2011年中国人在国外的奢侈品消费金额预计高达6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GDP的1%,巨大的消费力外流让人扼腕。由此有观点认为,实施购物免税政策,有助带旺内地旅游业及刺激内需,把奢侈品消费留在内地。目前来看,这个想法显得有些异想天开。
挑战香港、巴黎不可能
诚然,与香港或者巴黎相比,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无论在区域范围、商品种类、购物流程、购物限制及海关监管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与香港、巴黎的自由贸易政策完全没有可比性。
虽然此次将免税商品品种扩大至21种,但香港、巴黎的免税范围远远超过海南岛,即便将来增加,短期内不可能多到210种。
不过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来自政策供给的限制是阻碍海南岛“量价”有限的根本原因。
不是需求不足而是政策供给限制
和国外免税店多以高端收入人群不同,目前海南免税店顾客多是游客收入水平要低一些。鉴于此商家引进的国际品牌以二线为主,日用消耗型的香化类产品、中低档手表热销是例证。
据国信证券统计显示,仅有不到10%的在三亚过夜的旅客,能够转化为进入免税店购物的消费者,而实际人均消费水平也仅仅为2000-2600元左右,连之前的限额5000元都远远达不到。
而在离岛免税政策四重限制(限金额、限品类、限数量,限次数等)下,游客全额使用免税额度的概率较低,每位消费者的消费金额严重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通过热销化妆品供给的改善和部分品牌贴税促销,三亚免税店的客单价从2011年的2051元持续提升至今年十一黄金周的3305元,其中持续贴税促销的天梭表销量可冠居全球,进一步体现出国人购买免税品的需求潜力巨大,政策限制和供给因素是限制客单价的主要原因。
此外,国内消费者对国际奢侈品牌文化认知度不高,免税店成为了“奢侈品超市”,品牌讲解、休闲服务等配套服务“被”忽略。时常的断货现象,也使消费者购物热情下降。
所以限额政策的制定者显然高估了海南对香港的冲击,不妨可以更加大胆地推进改革力度。
离岛免税不如全国减税降费
不过没必要对海南的限额政策或者说整个离岛免税政策抱有过大的期待,不过是为了拉动海南省旅游经济的一项举措而已,和刺激消费促内需的经济转型没有关系。更不是什么让利于民的新创举。
离岛免税只惠及少数人群
能去海南旅游购物的毕竟还是少数,中低收入人群连坐飞机去海南旅游都是一种奢望,更别说去购买中高档商品或者奢侈品。因此与其盯着富裕阶层那600亿美元的奢侈品消费,不如让中低收入阶层更有消费的能力和动力,而这才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的关键所在。
越是中低收入群体越需要优惠政策惠顾,越是中低档商品越应少收税,而“离岛免税”恰恰与这两原则相背离。一个岛上的几家商店免税的同时,却是全国范围内畸高的税费问题。
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财富外流
中国实行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为代表的间接税,达到总税收的60%以上——间接税由于其“可转嫁性”,导致税收主要是由工薪阶层承担。
而隐藏在中国各种消费品中的税费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诸如馒头税等奇观怪景层出不穷,外加形形色色的行政管理规费,譬如市场管理费、治安维护费、卫生管理费、拥军优属费、慈善募捐……
近期甚至不断出现的所谓“过头税”、企业非税费暴增等新闻,尽管税务部门一直强调结构性减税取得良好成效,但这种抵消减税成效的做法,无疑让人感到不寒而栗。也正是基于这种来自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才是导致大量富裕阶层出国“血拼”、甚至是资产转移的原因所在。
减税、降费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利于民,更在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对于民众是一大利好,对于政府也很合算,可谓“双赢”之举。
结语
不妨在海南实行离岛免税的同时,更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并落实减税,既能让少数人受益,又能惠及所有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