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周年祭
中国会发生次贷危机吗?
调查
你希望中国出现类似的次贷产品,圆你的自住梦想吗?
希望 不希望
谁是次贷最大的罪魁祸首?
华尔街 评级机构
房利美和房地美 美国政府
中国的金融机构如果遇到类似的危机,是否可以比美国做的好些?
次贷危机大事记

1987:尚未倒闭的华尔街大证券商德崇证券(Drexel Burnham Lambert Inc)为Imperial Savings Association发行了历史上第一款CDO(担保债务权证 资产证券化家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标的资产通常是信贷资产或债券)产品。

1997:CDO已经成为自从资产抵押综合类证券市场中成长最迅速的产品种类。

2001:数理分析师兼保险精算师David X. Li发明了Gaussian copula模型,使得CDO能够快速定价。这是CDO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

2003——2006:新发行的资产担保债券和抵押贷款担保债券中,次级债权比重逐年增加。

2004:全球CDO发行量达到1570亿美元。

2005:全球CDO发行量达到2720亿美元。

2006:全球CDO发行量达到5520亿美元。有分析人士认为,全球CDO市场在2006年底接近2万亿美元。市场新发价值2000亿美元的mezzanine ABS CDO,其中70%的债券都涉及次级债券。mezzanine ABS CDO主要由3B评级的抵押债券组成。

2007:全球CDO发行量达到5030亿美元。

2007年6月15日:房贷美发布首次季度亏损2.11亿美元净亏损。这个结果令人惊讶。究其原因是不断上升的利率损害了其抵押组合的价值。这一亏损与2006年第一季度20亿美元的净利润形成鲜明对比。

2007年6月22日, 贝尔斯登筹集32亿抵押贷款,力求拯救旗下基金:高等级结构信贷基金 (High-Grade Structured Credit Fund), 与此同时与其他银行就贷款拯救另外一家麻烦基金——高等级结构信贷加强杠杆基金 (High-Grade Structured Credit Enhanced Leveraged Fund)进行谈判。美林只能出资1亿美元。 这一事件表明贝尔斯登很可能被迫清算其CDO产品,降低其他投资组合中相似资产的价格。两只基金的高级负责人Richard A. Marin被竞争对手雷曼兄弟前任副总裁Jeffrey B. Lane取代。 投资者们开始批评标准普尔,惠誉国际以及穆迪的投资者服务,认为他们对信誉度有限的美国抵押债券的评级不能准确地反应违约率。

2007年7月16日,贝尔斯登两只次级债对冲基金倒闭。

2007年下半年:CDO产品大幅减少。第四季度全球CDO发行仅为47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跌了近74%。

2007年8月10日,全球央行联手为金融系统注资,以平复紧张的市场情绪。美联储在先期注资240亿美元的基础上,再次注资380亿美元。

2007年8月18:美联储贴现窗口利率由6.25%降至5.75,并鼓励银行到贴现窗口寻求帮助。

2007年8月22日:雷曼兄弟——次级抵押贷款打包证券化的领军人物——表示将关闭其中一个房贷机构,并裁员1200人。

2007年8月31日:布什在白宫发表讲话表示,将尽力通过降低支付门槛,提高贷款上限以及在价格上提供更多的弹性等方式,改进美国联邦住宅管理局。

2007年9月1 8日:摇摇欲坠的北岩银行遭遇挤兑。惊恐的消费者们在很短时间提款达40亿美元。

2007年10月17日: 标准普尔下调了今年发行的1700只与次级债相关的债券的评级,包括超过36只几个月前获得该机构最高评级的债券。

2007年10月24日,美林公布第三季度财报,其中79亿美元损失来自CDO。这是近六年以来该公司的首次季度损失。事隔六天,斯坦利•奥尼尔引咎辞职。

2007年11月4日,花旗集团主席兼CEO查理•普林斯辞职。“我对造成损失的相关业务行为负责。对CDO的投入规模基于我的判断,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辞去CEO一职。”

2007年12月11日: 瑞银在遭遇进一步减记100亿美元后,将10%的股票出售给新加坡和中东投资者。

2007年11月21日: 房贷美公布第三季度损失达到20亿美元,并警告说该机构已经不具备足够的资本以满足抵押贷款承诺。

2007年12月18日:欧洲央行向金融系统注资3480亿欧元,以缓解由美国住房市场下滑所引发的全球信贷紧缩以及传统的年底对现金需求的增多所带来的紧张情绪。

2007年12月19日:摩根士丹利公布了72年历史上首次季度损失。第四季度该公司与次级债相关损失达94亿美元,累计达108亿美元。

2008年第一季度:发行量跌至11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跌了近94%。不仅如此,几乎所有2008年第一季度的CDO都改由中间市场贷款或杠杆银行贷款,而非房屋抵押。

2008年1月: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美林、瑞银相继公布第四财季季报,损失增加。

2008年2月13日:布什签署价值1680亿美元的经济激励计划。

贝尔斯登:2008年2月底——3月10日 , 贝尔斯登的股价在十天里下跌了20%。投资者纷纷撤出资产,市场对该公司的信任几乎见底。贝尔斯登用111亿有形资本支撑3950亿美元资产,杠杆率超过35。资产流动性也差于其竞争对手。[详细]

资料:次贷危机的概念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相关新闻          
·麦凯恩威胁获选后将解雇证交会主席
·中投公司高层回应摩根士丹利股份收购
·全球各大央行联手注资2470亿美元拯救市场
·美联储批准将货币互换安排额度扩大1800亿美元
·全球六大央行联手向金融体系注资1800亿美元
·莱斯银行将收购英国最大抵押贷款银行
·英国莱斯银行与哈利法克斯银行达成收购协议
·日本央行决定继续维持现行利率水平不变
·经济观察:美国政府的“救”与“不救”
·一个法国年轻老板在金融危机下的遭遇
·AIG暴跌63.4% 美股周二大幅低开
·美联邦储备委员会向金融系统注入500亿美元
·欧洲央行向金融市场紧急注资700亿欧元
·英国央行急注资200亿英镑以期保持市场稳定
·日本央行向短期金融市场注资1.5万亿日元
·雷曼破产美林被吞AIG告急 次贷危机全面升级
·美联储联合十银行设700亿美元平准基金救市
·中国会发生次贷危机吗?
·次贷危机大事记
·新闻背景:次贷危机大事记
·关于次贷的14个问题
·次贷洪水蔓延欧洲 全球股市满眼秋意凉
·美国政府接管“两房” 启动史上最大救市
·次贷危机中资银行何以损失较少
·次贷危机三大谜团待解

《环球企业家》& 腾讯财经 出品

2007年8月由于美国次级按揭问题引发信贷危机,投资者开始担心信贷问题纷纷出售股票转而持有现金,导致美国股市出现剧烈波动,同时亚太股市也由此遭受重创。这场席卷全球的1927年大萧条以来的最大金融危机至今仍未止息。[我的看法]
焦点关注
美联储联合十家银行成立700亿美元平准基金救市

华尔街十家主要银行表示,将各拿出70亿美元设立一个抵押借款工具。这十家银行包括美国银行、巴克莱、花旗、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高盛、摩根大通、美林、摩根士丹利和瑞银。

银团表示,将各出70亿美元设立一个700亿美元的抵押借款工具,并称将通过巩固目前交易关系、遵守交易员信贷条款以及资本金规定,协力实现市场流动性的最大化。[详细]

雷曼申请破产 AIG或只能维持48到72小时

在美国银行以及英国巴克莱银行14日相继放弃收购谈判后,美国第4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进入破产程序。

尽管上周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但危机仍然在继续。保险公司AIG和美国最大的储蓄和贷款基金华盛顿共同基金现在也面临着危险。美林的6万名雇员和雷曼兄弟的2.5万名雇员前途未卜。同样面临危险的是金融机构集中的纽约市。[详细]

美国银行收购美林证券公司 美国政府不再救华尔街

在华尔街历史上最动荡的一天(9月14日)之后,美林证券公司同意以500亿美元的代价卖给美国银行,一年前,这笔交易的估值还是1000亿美元。而找不到买主的雷曼兄弟则可能会破产清算。这表明,尽管上周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但危机仍然在继续。保险公司AIG和美国最大的储蓄和贷款基金华盛顿共同基金现在也面临着危险。[详细]

美国政府接管“两房” 启动史上最大救市

在布什签署楼市救援立法后的第五周,美国政府终于实质启动了对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救赎行动。9月7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和联邦住房金融局局长詹姆斯·洛克哈特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美国政府接管陷入困境的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以避免更大范围金融危机的发生。

当地时间7日上午,美国财长保尔森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针对陷入困境的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一揽子措施。[详细]

关于次贷的14个问题
Q 市场是否依然有效?

事实上,美国历史中几乎每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都如同在扇那些倡导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们的耳光,让他们疼痛且尴尬。因为从19世纪开始,所有的经济危机——大萧条、六七十年代的衰退、以及本轮次贷危机——都是在崇尚市场自主配置资源、人们受“经济学理性”驱使的最鼎盛时期到来;也因为,当危机爆发之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严厉的政府管制。[详细]

 

Q 大萧条与次贷危机到底有多少相似之处?

对于宏观经济学者来说,或许没有什么比将自己的成果付诸于实践更令人心满意足了,但是本•伯南克恐怕不会这么想。在过去二十年中,这位现任美联储主席对1929年开始爆发的大萧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然而如今,他却正疲于应对着世界金融史上的另一次浩劫:次贷危机。[详细]

 

Q 华尔街这次错在何处?

这场尚未结束的华尔街危机给了执全球资本市场牛耳的美国金融机构重重一击:损失惨重、哀鸿遍野的同时,美林、花旗、雷曼等所代表的现代金融体系和金融创新也开始受到质疑。失控的大型金融机构,显然是这场危机的一连串罪魁祸首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详细]

 

Q 杠杆是否被过度使用了?

请先阅读:“银行业务并非我们的偏好。如果资产是权益的20倍—这个行业的常见比率—那么仅涉及一小部分资产的错误就可能摧毁大部分权益。在许多大银行里,错误不是例外,而是已经成为习惯……在他们的借贷活动中,许多银行家像旅鼠般热情地盲从,现在他们正在遭受旅鼠般的命运。” [详细]

 

Q 金融行业的薪酬体系是否合理?

对于华尔街的大多数金融机构来说,每年三月集中公布财报的时候,似乎都印证了美国导演奥利佛•斯通的电影《华尔街》里男主角的一句话:“贪婪是好的。” 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在素有“一线天”之称的华尔街街上,始终承载着同一种思维定势:公司业绩决定薪水。典型的投行雇员的收入由两部分组成:稳定的底薪和变化的奖金。由于公司和雇员每年的业绩表现不同,因而大部分以现金形式支付的奖金的规模每年都有所不同,同时,还有较小一部分奖金是以股票和期权形式发放。这样,“越来越多的盈利=越来越多的分红”便成为了恒久不变的美妙旋律。 [详细]

 

Q 美国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是否依然有效?

毫无疑问,华尔街遇到问题了。它们的商业模式在两个层面走入了歧路。 自网络泡沫破碎之后,用了两年才恢复元气的华尔街在资本市场的冬天找到了下一个成长曲线。从2002年到2006年,华尔街上的五大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的利润总和翻了3倍,最高时达到300亿美元。5年间的平均资产回报率也达到了惊人的22%,这种持续的高昂回报通常只出现在能源或制药产业。[详细]

 

Q 评级机构是受害者还是帮凶?

最近,全球第二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s)公布第二季度财报说,由于全球信贷危机导致抵押债券评级市场需求大幅缩水,公司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大跌了48%。在过去的十年狂热的次贷风潮里,穆迪完成了上市,股价一度翻了六番,盈利足足增加了900%。它是次贷危机的受害者吗?[详细]

 

Q 拯救到底有多少道德风险?

最近,全球第二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s)公布第二季度财报说,由于全球信贷危机导致抵押债券评级市场需求大幅缩水,公司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大跌了48%。在过去的十年狂热的次贷风潮里,穆迪完成了上市,股价一度翻了六番,盈利足足增加了900%。它是次贷危机的受害者吗?[详细]

 

Q 伯南克是否从大萧条的历史中吸取了教训?

最近,全球第二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s)公布第二季度财报说,由于全球信贷危机导致抵押债券评级市场需求大幅缩水,公司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大跌了48%。在过去的十年狂热的次贷风潮里,穆迪完成了上市,股价一度翻了六番,盈利足足增加了900%。它是次贷危机的受害者吗?[详细]

 

Q 金融机构的交易对手风险到底有多大?

如果没有贝尔斯登的惨剧,或许没有人会真正意识到现代金融业的新危险:你可能会在几天内就被自己的交易对手送上破产的道路。 [详细]

 

Q 危机是否真的结束了?

即使是在一年后的今天,这场由房地产泡沫破裂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广度和深度还有些蹊跷得令人难以置信: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美国金融行业的一个漏洞竟然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最终引发大范围的经济衰退。次贷危机的触发点以及蔓延速度均超出了业内人士的反应能力。最近,就连此前一直保持积极乐观态度的美联储前任主席艾伦•格林斯潘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世纪只出现一、两次的偶发事件,而在危机彻底结束之前,可能会有更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最终由政府出手解困。[详细]

 

Q 次贷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

对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沾沾自喜于自身发展速度的新兴国家,例如中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用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方式告知了“世界是平的”的另外一层含义:糟糕的事情来了,谁都会有份。出口受阻使得浙江、广东的中小企业叫苦不迭,刚刚从次贷证券投资失败的指责中脱身而出的中资银行又被曝持有大量“两房”发行的债券,从而面临又一次损失的危险。事实证明,没有哪个新兴市场的国家能够担当完美的避风港的角色。[详细]

 

Q 华尔街真的能有效管理风险吗?

如果说谁在次贷危机中有所收获,那么证券交易员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绝对可以算作一个,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他重仓做空并由此大赚一笔。事实上,塔勒布将自己的理论在2007年出版的商业畅销书《黑天鹅》一书中加以总结,试图提醒人们,要小心那些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的“黑天鹅事件”。如今,针对次贷危机,塔勒布接受了《环球企业家》的专访。 [详细]

 

Q 卖空行为到底有没有破坏市场秩序?

包括房利美和房地美在内的多个个股股价的波动使得卖空这一古老市场行为的意义更加引人注意。与纽约证券交易所一样,卖空的历史相当悠久,但这种做法从19世纪开始便饱受诟病。 [详细]

 

核心数据
全球主要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损失情况一览
机构及损失总额 详细损失情况
摩根士丹利
总计103.4亿美元
2007年第三季度(八月底):减记 9.4亿美元;股票交易损失 4.8亿美元;债券交易利润减少10亿美元
2007年第四季度: 72年历史上首次季度损失,数额为36亿美元,减记94亿美元,其中8亿用于次级债拨备,年收入下滑60%至25.6亿,但年终分红会增加18%到166亿美元。
2008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5.5亿美元,同比下降42%,但仍比此前市场分析师的普遍预期高出约40%。
2008年第二季度每股盈利0.95美元,市场预期每股盈利0.92美元
贝尔斯登
总计31亿美元
2007年第三季度:减记12亿美元
2007年第四季度:减记19亿美元 损失8.54亿美元,每股损失6.9美元。84年历史上最惨重损失。
花旗集团
总计近400亿美元
2007年第三季度:减记35亿美元
2007年第四季度:减记80-110亿美元 当季集团盈利同比大跌57%。抵押贷款债券业务损失15.6亿美元
2008年第一季度:连续第二个季度亏损,蒙受了150亿美元的资本减记
2008年第二季度: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亏损,为25亿美元,过去三个季度的亏损总额高达174亿美元。公司证券和银行业务部门资产减记额达72亿美元。
美林
总计近400亿美元
2007年第三季度:减记84亿美元,
2007年第四季度:亏损98.3亿美元,冲减次级贷损失100-150亿美元。
2008年第一季度:亏损19.6亿美元,为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亏损,主要受到总额近90亿美元的次贷及相关资产冲减影响
2008年第二季度:大幅减记94亿美元资产后,亏损48.9亿美元。
瑞银集团
总计近400亿美元
2007年第三季度:减记34.2亿美元,6-8亿瑞士法郎的损失,九年来首次季度亏损
2007年第四季度:减记100亿美元
2008年第一季度:减记190亿美元,第一季度净损失120.3亿美元(120亿瑞郎)
2008年第二季度:预计将“持平或略低”。花旗分析师本周早些时候预计,瑞士银行将净亏损45.6亿瑞士法朗,资本减记约70亿瑞士法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