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8期

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交易经济学

今天,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刚刚过去,人们在为主流经济学面对危机的无奈,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在期待一个全新的经济理论诞生。 

核心观点

危机是毁灭之手,危机是创造之母!

每次危机的爆发,都是涌现经济新理论的时刻。十九世纪后期,频繁出现于欧洲各国的经济危机,造就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大危机,造就了凯恩斯的革命性理论。今天,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刚刚过去,人们在为主流经济学面对危机的无奈,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在期待一个全新的经济理论诞生。

交易经济学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涌现出的新理论。交易经济学全面革新了经济理论的框架,改变了主流经济学以微观个体分析为基础推演经济系统宏观整体的逻辑思路,采用系统的整体分析方法,强调在相互联系的经济世界中,交易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推动经济系统运行、发展、演化的根本动力。

交易经济学从交易主体的交易行为分析开始,利用交易关系,在交易主体之间构建了动态的交易网络,最终实现对整个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揭示。在交易经济学中,经济系统的规律在两个时间尺度上得以考察,一个是短观尺度;一个是远观尺度。在短观尺度下,考察了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物价变动等现象;在远观尺度下,考察了经济演化的规律,以演化模型为基础,研究了技术、知识、制度和网络的演化。在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交易经济学首次将一切经济现象囊括在统一、完备的逻辑体系之下,改变了经济学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宏观与微观割裂、短观与远观脱节的局面。

交易经济学是对主流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必将在经济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等各个领域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图为《交易经济学》一书作者 王振营图为《交易经济学》一书作者 王振营

交易经济学的经济图景丰富多彩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在主流经济理论中,所有的人都被设定为“经济人”,拥有完全的理性,很高的智商,丰富的知识以及充分的信息;同样,所有的企业都被设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机器。他们被放置在预定的位置上:自然人放在商品的需求位置上,企业放在商品的供给位置上,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他们只对价格作出反应(也就是决策)——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供给增加。至此,一个庞大复杂的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得以描述,所有的经济活动参与者,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在单一的动机驱使下,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作出反应,以此推动经济系统的运行。这就是主流经济学提供给人们的经济运行画面,是一张单调、僵硬、机械的画面。与丰富多彩的世界格格不入,根本无法告诉人们真实世界的故事。

交易经济学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将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自然人,都放置在特定的组织结构中,成为嵌入在文化、道德、产权以及制度架构下的行动主体。交易经济学中没有“鲁宾逊”式的“经济人”,只有特定内部结构的组织——家庭和企业。这是经济理论回归现实的第一块基石。

行为经济学的众多实验已经表明,人类行为选择具有多样性,没有任何一个既定答案覆盖所有的情况。为了在经济理论中贯彻现实多样性原理,交易经济学没有为交易主体直接设置决策结果,而是描述了交易决策的模式。将预期收益置于决策的核心地位。交易预期收益并非是一个指标,而是包含了一簇指标的函数,这就有足够的弹性将交易主体内部结构差异所导致的行为目标变化收纳在统一的目标之下,从而在反映现实世界多样性的同时,又实现了交易决策形式上的统一性,为随后的理论分析在技术上的便利奠定了基础。

在交易经济学中,交易主体克服有限理性的方法是学习和适应,体现在预期收益函数构建的每个环节。交易主体通过事后评估,对自己的决策方法进行调整,对每一项参数进行调整,以此不断提升决策效率。

体现有限理性的方法以及由此衍生出交易主体之间决策差异的途径,是将交易主体的决策置于各自的信息集上。每一个交易主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信息集,无论在信息收集,还是信息占有环节,还是信息使用环节,都与其他交易主体存在差异。信息集决定着交易主体如何判断和决策。在这样的构造之下,每个交易主体都被自己的信息集所规定。这就形成了交易主体在形式上的统一与行为各具特色的局面,这恰恰与主流理论形式上的差别化与行为上的同质化顺序相倒置。

在交易经济学中,交易者对于收益最大化的追求,不仅有一个度的限制,而且有时间上的弹性。所谓度的限制是指处于不同层次上的交易者存在各自的近似度,在近似度以内的差别将被忽略,最大化实际上具有相对意义;时间上的弹性表现为根据当时的情况,交易主体进行一定时域内的测算。这与主流理论中严格限定主体单一决策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更为贴合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

交易经济学对经济活动的刻画更加现实

在主流经济理论中,经济主体,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商,除了偏好性差异外,没有标定身份的指标。正因为如此,他们在进行经济活动中具有很大的同质性。事实上,在当前的主流理论中,始终无法解决从微观个体到宏观整体过渡的逻辑跳跃问题,只能利用交易主体的同质化假设,通过个体累加得到总量的途径实现经济系统内部层次间的过渡。

交易经济学放弃了交易主体的同质化假设。每个交易主体除了各自的约束集和信息集作为自身特征的规定外,经济身份特征使用会计矩阵进行描述。会计矩阵是由资产列和负债列构成的矩阵。无论是家庭,还是企业都有对应的会计矩阵。会计矩阵具有高度的动态性,每一项交易都在会计矩阵中得到反映。会计矩阵不仅能够反映交易主体的总资产、总负债,还能反映资产结构、流动性结构等。会计矩阵不仅反映了交易主体的经济特征,通过会计矩阵实现了交易主体之间的联系,在众多的交易主体之间形成一张巨大的交易网络。

会计矩阵不仅为交易主体提供了经济身份的描述,也为交易主体提供了交易的决策依据。在会计矩阵的支持下,交易主体突破了“效用”和“利润”的限制,可以从不同维度实现会计矩阵的优化,拓宽了交易主体的决策视野,实现了交易决策过程的现实回归。

在交易主体的决策模式上,交易经济学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对主体行为的最大化模式。但是有一重要变化。在古典经济学中,由于信息充分和完全理性假设,最大化是一个不因交易主体而改变的客观指标,约束条件一旦确定,最大化也将随之唯一确定。这也是主流经济学同质化处理的又一表现。在交易经济学中,每个交易主体都在自己的信息集上进行决策,由于交易环境的差异和信息成本的制约,以及每个交易主体交易路径差异所引起的经验积累不同,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信息集。在行为动机上,每个交易主体都期望获得最大的收益。每个交易主体的决策都是遵守着最大化模式,但每个主体的“最大”各不相同,即使同样的交易、同样的约束,交易主体的答案必然各有特色。

因此,如果说新古典经济主体行为的模式是绝对最大化,那么交易经济学的主体行为模式则是相对最大化,这是两种最大化模式的差异所在。

交易经济学放弃了现实完美假想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构架十分简单:均衡是理论的信念,认为经济系统对于一切扰动的反应,最终都能达到与扰动相对应的均衡。实现经济系统均衡的杠杆是价格,实现均衡的手段是市场交易。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唯一有效的途径,由此实现的财富分配具有最大化的社会福利。然而,人类近三百年的工业经济发展历史表明,自由市场远非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所设想的那样完美。

交易经济学选择了系统论的理论架构,在交易主体行为规则的基础上,确定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最终建立起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在整个理论建构中,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系统的非线性特征以及自强化现象皆源于此。交易网络上的自强化过程类似于核链式反应,这种基于相互作用的自强化机制是经济波浪式运行的本质规定。在某些条件下,既可以涌现爆发式增长,也可以突发雪崩般危机。依照这样的路径,我们为经济系统描述一幅完全不同于经典经济理论的图景,使经济系统更富于动态性,更具有多样性。

交易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内核是每个交易主体都按自己设定的收益目标实施交易,按照自己所掌握的信息选择最佳交易,主体之间通过交易形成相互联结的网络——交易网络——而不是市场作为中间作用媒介。在主流理论中,交易主体被市场分隔开来,当市场被抽象化处理以后,交易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被大大简化,仅仅表现为对价格的被动反应,反应模式也被固化到时点交易上。事实上,交易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极为复杂,不仅要对即期价格作用反应,而且还要对价格预期做出反应;不仅对交易对手方做出反应,还要对交易网络环境可预期的变化做出反应。不仅对交易本身作用反应,还要对交易有关的信息做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网络上传播、集聚、扩散,一旦形成具有自强化机制的反馈,便会在相应的市场产生动能强大的交易势。

经济增长是交易网络规模参数的扩张,价格是在特定定价机制下交易者之间博弈的结果。交易推动交易网络结构特征不断发展演化,交易网络的演化是一个自组织过程,通过制度、技术和知识的发展变化表现出来。反过来,制度、技术和知识又构成了经济系统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这便是交易经济学所呈现的经济系统运行图景。

交易经济学所呈现的图景中不再包含概念化的市场。在这里,市场是一种相互作用关系。是一个盖封打开了的机关,是一种透明的关系图谱。在交易经济学中,市场不是事前就有的外部存在,而是在每一个交易者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每时每刻都处于动态演化的交易关系。

让岁月走进经济学

主流经济学找不到时间的痕迹。时间是行为秩序的表达方式,时间的作用在人类活动中无处不在,自始至终。没有充分体现时间功能的理论,注定无法揭示复杂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

交易经济学让时间回归理论,全面地考察了交易网络的生长发育过程,揭示出交易网络演化规律。交易网络的演化在4维空间上展开,分别是技术、知识、制度和网络构型。人类社会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可以放置到4维空间上考察,成为经济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自此,交易经济学从微观交易主体的行为研究开始,到人类社会演化规律结束,持续不断和无以计数的主体交易行为构成了推动社会演进的原动力,而社会在4维空间上的任何进化,为交易主体的活动释放出更多的交易空间。在交易经济学中,微观主体与社会宏观之间形成了相互反馈的闭环,由此推动人类社会螺旋式发展。

在研究经济系统演化规律时发现,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是某个政治家的创新,更不是某些国家为实现本国利益推行的战略,而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发展演化规律的必然选择。今天的世界,已经从交易网络的孤岛,经历小世界的发展,成为无标度的网络。世界经济,必须通过国家之间交易网络的融合实现整体进步和发展。反观今天反全球思潮泛滥的形势,人们需要倾听交易经济学的警示。

换一种方式看世界

因果关系是最为常用的思维方法或习惯。每遇到一个事件或现象,人们总要探求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控制事件的发生频率提供依据。在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名著《大衰退1929—1933》中,关键的话题就是要找出导致大衰退爆发的成因,于是在一系列事件之间试图建立因果关系的逻辑链环,认为货币紧缩是经济大衰退的基本成因。但事实上,经济中的众多现象都是由大量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已经无法识别因果关系的确切角色。作为历时五年、波及整个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在头绪纷繁的事件中要找出某一个单独的因素来解释众多现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尽管弗里德曼利用厚厚一本专著来论证他的观点,试图证明证金本位货币体系下的货币供应紧缩是导致大萧条的根本成因,照样难以说服世人,最终难免质疑的声浪。弗里德曼认为:“银行倒闭和储户提现通常导致银行存款减少,进而减少货币存量,其结果是引发更为严重的通货紧缩和工业产出的减少。”反对的意见则认为:银行“倒闭潮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储户和其他人对经济崩溃产生预期——也就是说,银行业恐慌源于对经济局势的预期。” 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听起来都有道理,都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彼此相互对立,无法协调。这种现象,尤其是在经济领域经常出现,关键是在因果关系的局部思维模式与所解释的复杂现象之间的结构性冲突。在一个有众多环节的反馈环上,在不同的位置上选取切片,就会有不同的因果结论。这些结论从各自的出发点来看都正确,但彼此之间又相互冲突。这就是为什么在现实中会有如此多彼此相矛盾的解释的原因。

新古典经济学采用将供给和需求分开来分析,将其看作两种方向相反的作用力量在市场上相互作用,并把两种力量动态作用的演变方向设定为均衡,从而建立起一个趋向平衡的力学分析架构。这种分析架构牺牲了交易活动的内在关联性和经济系统的整体性,容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结果,由此决定了新古典经济理论只能限制在交易主体弱相互作用条件下局部市场行为的分析,超出了这一范围,就会出现与事实的较大背离。

交易经济学放弃了因果关系的局部思维模式,而是采用全局思维模式,面对复杂现象,寻找一组相互关联事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并影响事态走向的反馈环。与因果关系思维模式相比,全局思维模式具有更加宽大的框架,容纳更多的因素。在分析经济现象时,交易经济学重点所关注的是推动交易势演化、发展的动力——交易反馈环,通过交易反馈环,构建出交易势的发展规律——交易势方程,从动态上把握交易的发展方向和变化力度。客观地讲,因果关系思维模式所代表的局部分析法的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它提供了一种认识局部细节的方法,从而为把握事物的整体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素材。

在交易网络上发现并分析交易反馈环的特点和动量,是构成交易经济学动态分析的独有特色。在一个经济系统中,一旦出现当量强大的反馈环,就会像陆地上的龙卷风一样,产生席卷之势。但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交易网上没有反馈环或当量强度足够强大的反馈环,我们就可以得出经济平稳的结论。这就让经济分析变得更为直观,也更具动态性。与此相比,经典理论的分析更像是一幅巨画的众多碎片,如消费、投资、出口以及信贷、消费者信心等;交易经济学的分析则是将这些碎片拼接到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动态画面。

一把打开神秘世界大门的钥匙

当理论应用于现实问题时,主流经济学所提供的方法是利用公式,输入自变量,通过计算得出因变量的结果,或者使用方程计算出方程的解。这种处理方法只能得到最终的结果,而无法知道经济系统实现结果的详细过程,既没有时间信息,也没有过程的作用机制。

交易经济学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经济分析模式。在进行经济问题分析中,经济系统通过交易网络获得一种具象结构,一旦确定了每个节点对来自网络四面八方信号的反应规则,经济系统的运行便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给予精确地模拟,通过模拟运算可以准确地预测经济运行的各种可能,包括经济的波动周期,爆发危机的概率以及对政策效应的评估等,一切可能影响经济运行的外生变量扰动结果均可以通过模拟计算进行精确评估,而且这种评估具有详细时间演进信息,包括即期影响、中期影响、长期影响等。如果说目前的经济分析带有更多经验推导性质的话,那么基于交易经济学分析架构进行的分析则是精确的计算,是建构在具体物象基础上的度量。与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相比,交易经济学所提供的经济系统内部信息大大丰富了。分析方法的改善将大大提高经济分析的准确性,同时也将开启人类社会宏观经济管理的新纪元。

交易经济学同时也建立了与行为经济学更加紧密的对接。在考察某个外生变量对经济运行的扰动时,可以结合行为经济学的实验结果具体设定每类交易主体的反应特点,由此模拟出的经济运行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也使得这样的经济分析具有更加坚实的实验基础,实现了经济研究与自然科学在研究方法论上的统一,是一次经济理论研究方法上的重大飞跃。

模拟计算同样可以引入到经济演化领域。演化模拟可以根据当前的技术动向推导出效率结构的变化走势,根据趋势信息,可以进一步推导出制度、知识的演化可能性方向;反过来,制度、知识以及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反馈可以再次代回到经济系统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反馈闭环,人类社会的经济进化便是在这样反馈闭环的周而复始运行中得以实现。由此推而广之,交易经济学的方法不仅仅会在经济分析领域引发一场革命,同样也将会在广阔的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交易经济学必将成为一把打开扑朔迷离的经济世界神秘大门的金钥匙!

一个新的理论必然带来人们观念的革命,交易经济学为理解经济现象以及分析经济问题创设了全新的视角,随后作者将使用交易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有交易经济学特色的观点。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原子智库(AtomThinkTank)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原子智库(AtomThinkTank)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投票

确认投票
王振营
《交易经济学》一书作者
微信扫码 订阅专属投资管家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