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增幅跑不过GDP
在去年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国务院提出了“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两同步。不过,从去年的相关指标来看,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4%,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GDP增速为9.2%,“两同步”的目标并未实现。
工资条例酝酿四年难产 最终夭折
2008年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官员首次对外表示,由劳保部牵头,联合国资委、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在内十多个部门组建的立法小组,开始起草《工资条例》 。本以为这次《工资条例》会很快出台,但让人意外的是,它让人足足等了四年也不见踪影,好不容易等来一点消息,竟然是由于受到垄断行业强烈反对而“夭折”。为什么每次受伤的总是民企外企等非垄断行业的员工。
改革遭遇反对很正常
改革放开30多年来,民企、外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飞速发展。在当今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人们的利益很多时候并非“铁板一块”。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改革,对利益进行重新分配必然会产生各种博弈,任何一项改革都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这都很正常。问题在于,改革的支持者与反对者要能够在公开、自由的平台上进行公正公平的博弈。
如果无法进行公正公平的博弈,那么改革的主导者必须能够强有力的代表民众对垄断利益进行重新分配,成为绝大多数民意的真正代表。如果因为垄断既得利益的反对进行妥协,就使改革停止,那么当初何必要提出改革呢?浪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是为了绕这么大一个弯子。
垄断行业反对不是拒绝改革的借口
媒体报道称垄断行业强烈反对《工资条例》。在中国垄断行业有很多,究竟是哪些垄断行业让《工资条例》“夭折”,普通民众并不清楚。如果公众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这是改革主导者的再次失职。若是因为垄断行业强烈反对,《工资条例》就销声匿迹,这说明改革主导者的勇气不够,而且无法代表数以亿计的普通劳动者,在垄断行业面前为他们争取合法权益。
工资条例夭折 同工同酬再成传说
根据《2011中国央企工资报告》,2011年央企及其上市子公司在职员工年平均工资为102965元,是当年城镇私营单位在职员工年均工资24556元的4.2倍。由此贫富差距可见垄断行业的既得利益是何等之大,改革的难度可想而知。
央企中石油2011年报显示,中石油集团拥有员工552810名及离退休人员71590名,各类市场化临时性、季节性用工人数为323605名,其2011年应付职工薪酬91.762亿元,但财告在统计其平均工资时只统计了前两者,得出的平均工资数为146960元。报告起草人称,如果把“临时工”计算在内的话,中石油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96794元,比前者少了5万多元。
央企存在大量“临时工”
全国总工会报告称,全国劳务派遣人员总数已经达到6000多万,主要集中在公有制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部分央企甚至有超过2/3的员工都属于劳务派遣,收入差距甚大。正是因为有如此多劳务派遣人员的存在,才导致垄断行业强烈反对主张同工同酬的工资条例。
因为同工同酬的规定一旦实施,对于央企来说,就意味着用工成本的大幅增加。但央企也别忘了自己是企业,在现代社会中,人人平等,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做同样的工作,仅仅因为身份不同,福利待遇就出现天壤之别,这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也是无法持续的。
改革遇到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解决
改革过程中出现博弈不可怕,相反没有博弈才可怕。《工资条例》受到垄断行业强烈反对而“夭折”这类的问题只有也一定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真正的改革是对利益的重新合理分配
如果有关部门遇到的阻力过大,垄断行业的力量过强,这没有关系。有关部门可以进行开门立法,让数以亿计的民众能够全程参与到与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伟大改革进程中来,不给任何既得利益者的干扰留下可供操作的空间。民众的合法利益是可以公开表达讨论的,绝大多数的民众并不是想不劳而获,只是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得来的劳动果实能够切实得到保卫。
过程公开透明 改革才能成功
如果政策制订过程处于保密状态,公众没有知情权,自然也无法监督,那么很可能会给既得利益者阻挠改革提供机会,他们人数虽然少,但是利益重大,很容易就能团结起来。数以亿计的民众过于分散,在目前的情况下,无法对改革者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倘若改革过程公开透明,数以亿计的民众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就能遏制既得利益者各种对改革的干扰。
古今中外,任何改革都存在阻力,改革的主导者要有不怕阻力的勇气,更要有大智慧。不能因为阻力,《工资条例》就销声匿迹了,改革就放弃了,这只能说明自己勇气不够。这一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系到14亿人的切身利益,如果向垄断行业妥协,未来带来的后果和隐患非常严重。
结语
“保卫自己的劳动成果”是人的天性,垄断行业强烈反对工资条例是保护自身利益的具体体现,虽然这种利益不一定是合理的。问题的关键是要根除“超额利益”只流向少数垄断行业和高管的不合理政策,让所有劳动者都能公开、公平、公正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合理“利益”,而不是让民企外企员工总是受伤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