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推出QE4 引燃货币战争火药桶
北京时间12月13日凌晨,美联储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加上QE3每月400亿美元的的宽松额度,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达到850亿美元。除了量化宽松的猛药之外,美联储保持了目前零利率的政策,把利率保持在0到0.25%的极低水平。
QE4与QE3的区别:取代扭曲操作
乍看QE4似乎比QE3量化宽松额度翻倍,但实际上总量和QE3一样。在QE3的时候美联储每个月要印850亿美元钞票去买美国国债和问题债券,但由于扭曲操作到期,使得每个月产生了450亿美元的缺口,所以不得已又推出QE4来补这笔钱。所以QE4只是为了取代扭曲操作,以抵消其带来的紧缩。
名不正则言不顺,美联储为了QE4的推出也算煞费苦心。美联储先是下调了美国2012年到201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又预计美国在2015年之前失业率都将维持在6.5%的高位以上,同时还将通胀率的预期维持在接近但不超过2%的舒适区间。
首次将利率与失业率挂钩 引发独立性争议
目前美国整体债务规模已经超过其GDP的近2倍,如此庞大的债务负担,还面临“财政悬崖”,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表示,对“财政悬崖”非常担心,认为这已经影响到经济。但美国的财政悬崖现在大概是1.2万亿,QE4每个月才850亿,根本解决不了财政悬崖的问题。
况且本来最需要对财政悬崖担心的是美国白宫和财政部,而非美联储。但美联储将把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直到失业率降到6.5%以下,此举标志着美国货币政策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美联储将利率政策直接与经济状况挂钩,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
所以美联储此举有很明显的政治色彩,伯南克也表示,财政悬崖是个政治问题,他只能督促解决财政悬崖问题。而美联储和伯南克将其独立性抛在一边,却将全世界拖下水,引发一场难以避免的货币战争。
全球央行打响本币保卫战
其实早在9月份美联储推出QE3的时候,就已经为全球汇率战埋好了导火索。为了避免被美元淹没,各国央行都被迫参战。本周三美国刚刚推出QE4,周四瑞士央行就宣布维持基准利率0.0-0.25%不变,同时维持瑞郎兑欧元汇率上限1.20不变。并准备无限量购买外汇以抑制本币升值。新一轮货币战争已然打响。
此前一段时期,新兴市场国家一直在警告: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政策可能引发各国汇率“自杀式”的竞争性贬值,毕竟每个国家都希望在国际市场获得经济优势。如今美国接连推出QE3和QE4,其他国家抗拒本币升值的愿望显得更加强烈,因为目前全球贸易正遭遇空前的萎靡,新兴市场出口商有更强烈的保护市场份额的冲动;其二,与之前有时间限制的定量宽松不同,QE3和QE4是开放式计划,意味着只要美联储认为美国就业市场没有显著改善,就可以一直让自己的印钞机工作下去。
发达经济体也难逃量化宽松之苦
发达经济体也难逃量化宽松之苦,日本首当其冲。本来自今年3月以来,日元一直处于小幅上升趋势,同时日本经济也有所复苏。但由于钓鱼岛事件和欧美货币贬值,日本出口有剧跌的可能性,所以日本央行不得不放开闸门,向市场推出新一轮凭空印出的货币,以保护出口。
9月19日,日本央行决定将资产购买计划的规模从70万亿日元扩大至80万亿日元,并将该计划的有效期延长6个月至2013年底。其实日本央行也是迫于无奈,如果日本央行仍然按兵不动,只是在言语上继续对日元升势表示担忧,那么日元将再获避险资金青睐,且在全球宽松浪潮的影响下,一旦热钱大规模流入造成的通胀泡沫将令日本无法承受。
欧元区则行动早得多。欧央行行长德拉吉9月6日宣布,该行将启动直接货币交易(OMP)计划,在二级市场无限量购买成员国国债,以压低成员国融资成本,应对欧债危机,促进欧元区经济复苏。
无独有偶,英国央行也公布了9月5-6日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纪要。会议纪要显示,一些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认为未来更有可能需要扩大资产购买规模。至此,英国宽松政策预期也重新燃起。
澳大利亚央行也在9月18日发布9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称,“鉴于对通胀前景的评估,假如澳大利亚经济增长前景严重恶化,未来仍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
新兴经济体更不堪其忧
美联储和伯南克过去在为定量宽松辩护时,总是会提到该政策在振兴美国经济的同时也会让其他国家受益,因为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国对其他国家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但很遗憾,世界对此并不领情。巴西财长曼特加甚至给其贴上了“自私”的标签。这不是一时的情绪之举。就在美联储宣布推出QE4之后,国际油价应声上涨,全球立刻为可能到来的通胀高企感到忧虑。
巴西尤为紧张,11月巴西通胀率从十月份的5.45%反弹至5.53%。同时,巴西经济增长减速明显,尽管在过去一年来,巴西政府推出了系列财政刺激政策,但该国三季度GDP同比增0.9%、环比仅增0.6%,创近年来的最低增速。
而受通胀率高企和经济放缓的影响,在经历连续10次降息后,巴西央行在上月28日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于纪录低点7.25%不变,并表示将兼顾保增长和控通胀的任务,暗示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维持该利率水平不变。
同为新兴经济体的印度日子也不好过。今年第三季度印度经济同比增长5.3%,低于第二季度的5.5%,这已经是印度经济增速连续第三个季度低于6%,远逊于前两年的增长速度;同时该国的通胀率却已经维持在7%以上。
对此,10月31日印度央行宣布,维持目前8%的基准利率不变,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5个基点至4.25%,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刺激经济。
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对发达市场大量宽松信贷流向世界其它地方所引起的“连带损害”发出警告。“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没有一个负责任的政策制定者现在能够对跨境溢出效应和自己政策的反馈效应置之不理,”,他还呼吁发达经济体的官员们更加耐心。但战争一旦打响,呼吁就被淹没在呼啸的炮弹声中了。
中国如何应对货币战争?进退两难!
美国接连推出量化宽松,自己的经济形势并未见好转,还把难题带给其他国家。以往经验看,每次美国流动性泛滥,都会有热钱来中国席卷,这次中国央行如何应对?跟进还是不跟进?
香港率先打响金融保卫战
无论中国央行如何应对,香港金管局已经率先打响金融保卫战了。香港金管局自10月起,至今已经先后向银行体系注资23次,单是12月12日这天,连同在纽约市段的交易,金管局便在一日内三度沽出港元,合共沽出116.64亿港元,以维持港汇稳定,使得香港银行体系结余,将在星期五增加至2320亿港元。
目前美国利率是零利率,算上其通胀因素相当于已是负利率,而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热钱进入中国之后相当于白赚3%的收益。而由于中国内地对外汇的管制,热钱一般先取道香港,通过各种非法和合法手续到中国来。因此香港成了热钱的众矢之的。
此外,美元和黄金、石油、铜等大宗商品是挂钩的,一旦美元印刷泛滥,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就会上涨,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世界加工厂,就需要进口大量的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就会造成输入型通胀,让原本就处于成本高位的中国经济更加难以承受。
中国央行面临两难抉择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处于贬值状态,甚至几度冲击跌停,但在经历了上半年的一轮贬值后,人民币即期汇率自10月以来逐步实现从“跌停”到“涨停”的强势逆转,并屡次刷新1994年汇改以来的新高。
然而,相比人民币如此凌厉的升值态势,其远期汇率却出现背离走势。11月中旬,一个月期人民币远期汇率贴水0.98%,为2008年12月份以来最大。与此同时,1年期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合约价格也持续下跌,虽然近期有所回落,但仍远低于即期汇率,继续保持贬值预期。
目前中国央行频繁采用逆回购方式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但并未动用利率杠杆。这样确实可以抑制住通胀水平的上升,但随之产生的内外息差也给了热钱更大的套利空间;而随着热钱注入人民币资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会增加,央行就将面临另一场汇率战争。
所以中国正面临这两难境地。其他央行都在采取货币贬值的策略,而一旦中国也采取类似的策略,就必然继续扩大政府的财政支出,在大量的需求支持下,全球商品价格将继续保持在高位震荡,中国的企业都将面对更高的采购价格与成本压力。
结语
由美国货币宽松政策引发的全球货币战争可能为下一场金融危机播下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