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懿宸独家解码:中信资本为何要来新三板
编辑:邬静娜 | 作者: [0]人气 | 2015-11-10
本期作者 杨杨 旁观者,经常拎不清

“未来的趋势,资管机构就是要管国内的钱,尤其要服务于中国的中小机构以及高净值个人。”

张懿宸,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未来的趋势,资管机构就是要管国内的钱。”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资本控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在接受腾讯财经《资本论》独家采访时说,这是中信资本筹划和决定在新三板挂牌的主要原因。

11月9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股转公司”)的公开信息显示,中信资本已提交新三板挂牌申请,其上市主体为“中信资本股权投资(天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资本”),为中信资本控股的全资子公司。

这已经是继九鼎投资(430719)之后,登陆新三板的第九家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PE)投资机构。其他同业包括中科招商、同创伟业、硅谷天堂、信中利、联创永宣等等,但中信资本的出身血统和全球化运营策略,有别于其他几家。

据其官方介绍,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营另类投资的投资管理和顾问,核心业务为直接投资、房地产基金、结构融资、资产管理及创业投资。目前旗下管理约50亿美元(约合320亿人民币)。此次中信资本控股第一次披露了股东结构:央企背景的中信股份仍是第一大股东,而腾讯和卡尔塔控股则分别为其第二大和第四大股东,中信资本管理层也持有10%的公司股权。

这家中信系企业为何要大费周章地登陆新三板?募集资金并不是主要目的,“实际上我们完全有能力从其他渠道募集资金,”张懿宸在接受腾讯财经《资本论》独家采访时说,挂牌新三板“是为了打通和国内中小机构、高净值投资人之间的渠道”。

中信资本未来将专注于三大业务,母基金、PE投资和“一带一路”基金。其中“一带一路”基金是为挖掘一带一路上的基建机会,总规模17亿美元,一期2亿美元已募集完并开始投资。

投资管理、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三部分是中信资本的主要收入来源。据其申请材料,2014年中信资本营业收入约1.0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约411万元;2015年1-6月份,该公司营业收入约3180万元,净利润约77.6万元。此次注入挂牌公司的资产,包括分众传媒、顺丰控股、大众点评网、哈药集团以及环球租赁等项目。

腾讯财经《资本论》v.s. 中信资本张懿宸

腾讯财经《资本论》:中信资本为何要挂牌新三板?

张懿宸:中信资本一直管的都是美元,现在管理的50亿美元资金中有42亿美元是从境外募集的,剩下的8亿美元(约合50亿人民币)则是从境内募集的人民币。

从资产管理的角度,作为一家本土投资机构,未来的趋势一定是管国内的钱。也就是说我们以前是管国外的钱、往国内投资;将来我们则要管国内的钱、投资国内,甚至还要管国内的钱、投资海外。

要打开人民币募集的渠道,我们觉得新三板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首先新三板上对投资人设置了一个门槛,这不是一个散户的市场,而是一个高净值和中小机构的市场。其次,投资新三板的个人和机构都知道,新三板的投资流动性是受限的,而这点恰恰更接近PE投资人。也更符合我们对投资人的诉求,我们希望投资人不是为了短线炒作,也不是认为投了中信资本旗下的挂牌公司就能短期内发大财的。基于上述方方面面的考虑,所以我们觉得值得试一下。

腾讯财经《资本论》:2012年时您还说,募集人民币基金的条件不成熟。现在看,这个环境成熟了?

张懿宸:作为一家定位“中国”的基金,中信资本的终极目标肯定是要服务于本土投资人,管美元基金是一个时期的特定产物。

基于这个考虑,所以我们几年前就开始尝试管人民币基金。目前看,中信资本是能从机构投资人那里融到钱的。我们现在管理的40亿元人民币,实际上出资人(Limited Partner,LP)从全国社保到中银投、建银投、国开行等,已经囊括了中国市场上最主要的机构投资人。

不像美国,中国市场上的机构投资人数量不足。如果我们要管更多的钱、要扩大自己在国内的投资人基础,那么就应该打通和其他类型投资人的通道。而相比于机构,人民币资金更宽、更广大的市场,是中小企业、高净值个人这类投资人。

腾讯财经《资本论》:那是否意味着挂牌新三板后,中信资本本身也会有所变化?

张懿宸:这并不是说以后我们就不管美元资产了,这块中信资本迄今还做得不错。但我们认为,管理美元资产会有天花板,一方面是能从境外募集到的美元资金规模不会有太大增长了,另一方面即使你能募集到更多的钱,要在国内投出去也并不容易。

国内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人民币投资人配置股权投资类资产的需求才刚刚兴起,远远还没有出现天花板。其次这些投资人的风险偏好也更多元化,有喜欢短期的、也有喜欢长期的,这对投资机构而言,就有尝试更多产品的可能性。

所以中信资本未来推出的产品,未来也要根据中国市场的偏好来调整,不能把美国经验简单套用过来。比如美元基金的存续周期一般来说都是10+2,但这在国内未必可行。

腾讯财经《资本论》:新三板现在的流动性并不好,挂牌公司也是良莠不齐。这时候挂牌,是个好时机么?

张懿宸:新三板目前的不足之处,都是发展中的问题。

以我们的直观感受,新三板至少非常市场化。提交材料、报批整个流程、整个机制都非常市场化、非常顺畅。同时监管要求也更接近美国,信息披露的相关的要求也很严格,但流程是清晰、透明的。

我们也希望跟着新三板一起发展。我们的想法是,新三板的监管很市场化,如果未来集合竞价这些措施能落实到位,新三板是个很好的选择。中信资本来新三板还是抱定扩大投资人基础的目的。

腾讯财经《资本论》:中信资本之前,已经有多家PE基金登陆新三板。您觉得中信资本和其他家的区别在哪里?

张懿宸:做事情更多是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别人比。

我们是一个做投资的机构。衡量一家投资机构,投资业绩是惟一的指标。我们来新三板,和我们的发展理念是一致的,融资之后我们还是做投资、还是做基金、还是追求投资业绩。

跟风、跟热点并不是我们的风格。可能有些时候我们会显得不那么跟得上潮流,希望中信资本吸引到的投资人也是这种性格的,不跟风、不炒作热点,而是追求一个很稳健的长期回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资本论,投资塑造未来。扫描二维码,关注资本论,投资塑造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