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开闸 但投资人说注册制还远
编辑:邬静娜 | 作者: 江晓川 [0]人气 | 2015-11-07
本期作者 江晓川 绿色森林里有树又有花

证监会发言人邓舸“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政策措施”的表态,引发了市场对于IPO实行注册制的讨论。

IPO重新开闸IPO重新开闸

腾讯财经(江晓川)发自北京

在中国主板市场7月初因“波动较大”而“减少发行家数和筹资金额”的4个月后,排队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的进程得以重启。这是证监会发言人邓舸在11月6日例行发布会上做出的表示。

风险投资基金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一级市场投资者,普遍对此“利好消息”表示欢迎。对于这些投资者而言,主板市场股票发行重启将有助于拓宽其投资项目的退出渠道。

现在开闸,原因何在?

IPO暂缓的背景,是2015年6月开始的股灾。针对中国股市的异常波动, 国家主席习近平称,“在综合采取多种稳定措施后,市场已经进入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阶段。”他并承诺“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的改革方向,不会因为这次股市波动而改变。”这是习近平2015年出访美国前,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做出的表示。

“市场规范程度提升,监管措施到位”是IPO重启的重要推动力,信中利资本创始合伙人汪潮涌认为,监管层此前的一系列动作“向投资者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中国政府希望资本市场健康、规范、公正、透明地发展,这与中国‘十三五’战略紧密相连。”

在执政党关于中国未来发展指导性蓝图“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中国将“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同时也将“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 ”

“目前市场相对稳定”,被认为是IPO重启的重要影响因素,国资背景投资机构深圳创新投资总裁孙东升表示,“现在开放上市,不会对二级市场造成太大冲击。”而在宏观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企业对于IPO重启的呼声强烈,这也是政策层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此外,有投资人对腾讯财经表示,中国政府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与关系密切的主要资本市场股票发行工作暂缓,释放出了与之相悖的信号。这一号召最早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后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

“越早开放越好”,孙东升在接受腾讯财经采访时称,尽管IPO暂缓有市场剧烈波动的独特背景,但“这并非市场化的方式。”汪潮涌的表述则更为直接,暂缓IPO“太过于行政化。”

自2014年年底一路走高的沪深指数,至次年6月中旬开始狂泻,为减少股灾影响,沪深交易所IPO在7月暂缓。这一暂缓,被视为背离了监管层正在推进的市场化改革。“市场有其规律,大家应按市场规律办事。”孙东升称。

当然,也有投资人对于IPO此时重启稍感意外。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王岑原本预计的时间是在“2016年春季”——理由很简单:年终将至,政府及企业都处在总结阶段,忙于非业务性事务,“很难有大的动作。”

“冬天的一丝暖意”?

“这是北方冬天中的一丝暖意。”对于IPO重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王岑对腾讯财经表示,“有些惊喜。”

对于一级市场投资机构而言,IPO重启最直接的利好来自于投资项目退出渠道的拓展。本土投资机构东方富海合伙人陈华伟向腾讯财经表示,项目退出获利,机构“才敢于继续投资。”

对此王岑说得更加直白:“在‘融、投、管、退’的闭环中,投资机构没有项目退出,就无法在融到新的资金。”

有投资人表示,“至少从量化的财务指标上来看,相较新三板企业,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更加优质。”此次IPO重启,为一级市场投资者赚取更高的退出回报提供了可能。

陈华伟补充道,对于基金的出资者而言,“有效畅通的退出渠道”增强其将资金交由投资机构管理的信心,“基金募资也会顺畅。”基金出资人系投资机构所管理资金的来源,多由高校教育基金、社会保险基金、上市公司及高净值个人等担任。

同样,对于投资机构所投资的企业而言,其对资金的要求是有“可预期性”,汪潮涌表示,对于上市融资有时间预期,就能够更加充分地使用资金,“若上市窗口随意关闭,则可能错过市场机会。”换言之,IPO进入正常节奏,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投资机构的退出预期。

听说注册制要来了?

政策层在释放IPO重启信号的同时,也表示原有IPO规则将被修改。基金管理人在接受腾讯财经采访时普遍认为,修订后IPO规则,将从更多元的角度来衡量申请上市公司的现实实力及发展潜力,从另一个层面讲,新的规则“可能更加宽松。”

证监会发言人邓舸“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政策措施”的表态,引发了市场对于IPO实行注册制的讨论。IPO注册制是监管层多次表态力求实现的愿景之一。

证监会主席肖刚在上一次IPO重启时称,“IPO重启…为建立健全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新股发行体制,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做了准备和铺垫。”上一次IPO重启是在2013年11月,那次暂停延续了13个月之久。

“更加多元的衡量角度”是否意味着注册制的立即实现?王岑,这位在职业生涯中历经过多次IPO暂停的投资人更欣赏“循序渐进”的路径。“短时间内转向注册制的可能性不大,高调的宣示可能会将问题复杂化。”王岑用大型火车作比,“火车要转向,需要考虑每个车厢的状况。”

相对于“更纯粹但不现实”的注册制,王岑希望目前的沪深两市的上市标准“更加多元”,更多关注“商业模式、科技含量”等,不再拘泥于单纯的财务指标。

此外,对于最新IPO规则中更改“新股申购预先缴款”这一习惯性流程的做法,汪潮涌表示认可,“新的做法让‘市场扩容抽血’的压力减小了许多。”

主板开闸,新三板怎么办?

从逻辑关系上看,新三板“并非因为主板的暂停”而兴起,因而IPO开闸对于新三板“ 短期来看影响有限。”

在汪潮涌看来,主板市场与新三板市场所吸引资金的性质有别,主板“分流资金”的数量有限——前者追求一般收益,而后者“能够承担高风险,愿意分享企业的高成长利润。”

孙东升认为,主板市场与新三板市场所针对的企业类型各有侧重。新三板服务机构“新三板学院”院长程晓明也持同样观点:主板市场侧重于传统企业,而新三板市场则侧重于创新企业,二者互不冲突。

“新三板灵活性强”而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主板IPO时间长、进度慢”,影响了众多企业在主板挂牌的积极性,陈华伟表示。

程晓明称,当新三板活跃度提升,相较于主板市场,这个多了“做市商定价”的股权交易所,对创新企业将更具吸引力。目前新三板受制于更高的参与门槛,投资者数量较主板市场少得多。

王岑观点有所不同: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现状,让“部分成熟和谨慎的投资人按兵不动,等着主板市场。”此次IPO重启,正好为这部分投资者提供了进入的机会——“分流资金是肯定的。”

在王岑看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的急剧扩张,已经将原有的“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投资人不再像新三板火爆时期那样积极买入,而是要“精挑细选”。

截止11月6日,证监会宣布重启主板市场IPO当日,新三板共有挂牌公司3982家,其中做市交易941家,超过沪深两市总和。截止10月份,上交所有上市公司1071家,深交所1729家,合计2800家。

同时,挂牌企业增多,也让企业质量出现分化——部分量化指标相对占优的企业将获得大量资金追捧,而多数企业将无人问津。“新三板上被投资人看好的企业并不多,多数企业流动性不佳。”

扫描二维码,关注资本论,投资塑造未来。扫描二维码,关注资本论,投资塑造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