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中国需要适应新的角色

中国虽然处境艰难,但仍有能力解决中长期存在的问题,甚至在短期内,就会有一些系列举措出台,帮助中国走出困境,打消来自外界的担忧。

第601期

腾讯财经智库特约 李稻葵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主任

近期,中国的一举一动,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始料未及的蝴蝶效应。全球汇率市场、股票市场、大宗商品市场连续波动,似乎都与中国有关。在近期召开的G20集团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上,各国把问题指向了经济增速正在放缓的中国。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主任李稻葵受邀参加会议,并做主题演讲。在会议上,他对来自全球,针对中国的忧虑和质疑,作出了回应。在他看来,中国虽然处境艰难,但仍有能力解决中长期存在的问题,甚至在短期内,就会有一些系列举措出台,帮助中国走出困境,打消来自外界的担忧。

而近期,全球各类市场因中国产生的波动,也说明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有了新的变化,如何适应新的角色,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增速放缓的中国闯祸了?

在刚刚结束的G20集团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中国经济成为热议话题,对此,李稻葵直呼意外。

“其实这一点,我们中国人自己也事先没有想到。”李稻葵称,8月23日、8月24日两天股票市场的下跌,带动了全球股市的波动,全球大宗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行。再往前,8月11日的汇率调整,也是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这个真得没有想到”。

李稻葵称,反过来想,又是情理之中,因为全球50%的经济增长来自于中国,这比金融危机之前又上了一个台阶,所以大家对中国高度关注。

李稻葵在央行行长会议现场发现,普遍观点认为,全球经济问题的责任在于中国,并认为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风险点。

李稻葵在大会演讲时,对这一说法作出了回应。

第一,中国经济的确处在比较微妙、比较艰难的转折期。第二,中国有办法解决问题。政府的弹药库中还有“弹药”。他认为,中国有可能会在短期内,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应对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信心的下降。

信心出问题的背后,李稻葵提到了一系列的数据,发电量上半年下降2%,水泥产量下降2%,出口1到6月份仅仅增长0.8%,7月份出口下降了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往年都是20%,去年15%,今年上半年12%,新开工项目投资的速度是5%。这一系列数据说明,宏观经济确实仍然有下滑的态势。

但同时经济结构调整,也出现令人欣喜的进展。消费每年占GDP比重上升1.2%,现在涨到46%了,今年年底有可能第一次超过50%,其中服务业的占比超过50%,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

他认为,中国人均GDP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差距,按照GDP购买力货币计算,中国是美国的1/5。因此大量来自于世界先进经济体的科技技术、商业模式,仍然可以被中国所用、所学。

中国经济仍然具备经济体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个基本条件,总体上讲中国的体制支持市场经济。第二个基本条件,劳动力素质在提高。每年700万大学生就业,至少100万人是工程专业。第三个基本条件,中国始终跟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一块玩”。“咱们的手机不是卖给埃塞俄比亚,主要是卖给美国的四大电信商,我们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美、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头两位是发达国家。”李稻葵说,历史经验表明,“只要你跟谁玩,你就会像谁”。

李稻葵表示,中国经济从中长期看,未来二十年应该有信心,至少有7%的平均增长速度。尽管短期内有困难,但中长期有三个增长点,第一是居民消费正在上升。第二是城镇化的推进。中国48%的人口是长期住在农村,城镇化会拉动新的建设。第三是整体产业的更新。以钢铁为例,中国一方面钢铁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钢铁的生产能力高度污染、严重耗能,完全可以提高环保标准、提高能耗标准,把落后产能淘汰出局。

中国亟需启动针灸式改革

忧患与潜力共存,适时的改革,或许是真正释放潜力,提振信心的良药。

李稻葵认为,中国不需要动大手术,不需要全面的改革,而应该采用针灸式、点穴式的刺激。

改革的关键有三条,第一条是融资成本必须大规模下降。在他看来,中国经济融资成本太高。融资成本高背后的原因是,大量的地方政府借银行或信托的资金,大搞基础建设。这类资金的利率非常高。银行手中的资金借给地方政府之后,很难有钱再借给企业家,企业家在市场上互相竞争,导致利率上升。

换句话说,地方政府长期建设的项目,占用了过多的信贷资源。应该把长期建设项目的融资挤出去,由专门做长期贷款项目的基金来提供融资。

“中国应该建五六个、甚至于十个小世界银行。”这些银行跟地方政府相对独立,地方政府如果要做建设,要经这些小世界银行的审批,项目必须经过审核,而国家为项目担保融资,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他指出,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确实存在,小企业依赖银行贷款不现实,银行做这种业务得不偿失,小企业还是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去融资,但是有一定基础的、需要转型升级的企业,需要得到银行的支持。

第二条,已经宣布的基础设施的项目,得马上开工。下半年经济还在下滑,其中新开工的项目仅仅增长5%,是一个主要因素。

造成这一现象得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没有正面激励,不能违规,不能接受贿赂,不能破坏环境,不能出安全事故,不能违反八项规定。丢掉了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需要给地方政府注入活力,让他们有积极性去招商引资,去落实项目

第三条,要减税,很多制造业的税务过重。

李稻葵认为,未来中国下一步的改革中,国企改革不能再拖了,必须要出台执行的细节,而且要出试点单位。试点单位不应去搞合并,而应该老老实实搞一两个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案。

国企改革,首先大方向,还是要增加民营的股比。借助股市,资产定价可以按照规则办事,先把一部分上市的国有企业适当通过某种方式,转移到场内交易,来进行一些民营化的改革。

同时决策机制要变,建议一部分的国企,在改革的过程中,脱离国资委的管理轨道。直接把这部分资产装到地方、中央或新设立的国有资本管理公司。由国资委转到国家资本管理公司、国资管理公司,像淡马锡模式一样。这样股市能够看见点希望,一部分国企的股票也能看到希望。

国有资本管理公司代表可任董事长,CEO在市场上聘用,问题的核心是放松对人的管制,定期召开董事大会,给资本市场注入一点新风。

人民币已成为“准国际货币”

全球对中国的担忧,除了经济增速的下滑外,还包含着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

李稻葵称,人民币中间价8月11号的调整,初衷是改革,希望更快地让人民币增加浮动自由度。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人民币事实上,已经是一个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的准国际货币,“

你一动,别人也动”,造成了多个国家货币跟随贬值的现象。

李稻葵认为,当前人民币再贬值对中国自身来说意义不大,对于世界经济而言,也没有很大的帮助。

尽管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但是必须看到,人民币的一举一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已经不亚于美元和欧元。

通常,外汇市场投资者选择在6、7、8三个月度假,中国多次汇改都是选在这三个月。

“很多人以为,8月11日美国人放假了,我们调整一下没有人注意。但是没有想到全球交易者高度关注。”

李稻葵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说明人民币已经是全球标杆性的货币。

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如果对美元略有贬值,不会反应在美国的产品市场上,在美国市场上的苹果手机和中国生产的纺织品和玩具,价格是稳定的,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关系不大,所以如果人民币贬值,不会增加美国百姓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所以总的来说,稳定为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在国际货币市场的定位,或许需要重新考量。

李稻葵称,以往中国是全球经济最大的稳定器,目前中国还应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 上最大的减震器,成为全球货币政策最大的对冲者。

当美元的货币政策转向变收缩的时候,中国货币政策就应该适当扩张一点。这就形成了对冲。这次的案例,实实在在地告诉全球的投资者,多一个国际货币比少一个好。

他认为,这次人民币的调整,对全球影响巨大,这是好事情,真正凸显出人民币作为一个大国货币的国际地位,甚至有利于人民币加入SD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币提款权)。

A股救市没有点中穴位

人民币作为减震器,同样可以作用于资本市场。中国6月、8月两个阶段的股市下跌,有明显的不同,6月那一轮,主要是去资金杠杆导致的资金恐慌,而8月这一轮股市的下跌,主要是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同时这一次,中国股市的下跌,带动来其他主要市场的下跌,因此,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对全球资本市场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李稻葵认为,维护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一定要找准穴位。在他看来,中国股市最重要的穴位,应该是股指期货。

因为股指期货具有杠杆属性,做空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国家队同样可以借助股指期货稳定市场预期。期货和现货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如果在股指期货上拼命做多的话,最后一定会拉动现货市场往上走。他认为,未来可以借鉴香港经验,和中国近期两轮股市下跌的经历,看清得失,好好总结。

让未来全球领袖成为中国的朋友

随着中国在全球都影响力逐渐提升,外国有着迫切的愿望,去了解中国,一个旨在让未来的全球政治商业领袖,更加了解中国的宏大计划,悄然而生。

早在2006年,在筹备2011年百年校庆的时候,清华大学就开始思考下一个百年愿景。过去的100年,清华大学致力于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培养人才。未来的100年里,清华大学希望面向世界培养人才。

目前创设于1902年,落户在牛津大学的罗德奖学金,是教育界的一个标杆。短短的100年里,受惠于这一奖学金的人中,涌现出大量世界级的政商领袖,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加拿大总理约翰·特纳、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以及多位商业巨头和诺贝尔奖得主。

2012年,黑石创始人苏世民找到清华大学,提出面向全球学子创设合作项目,这一想法,与清华大学一拍即合。苏世民个人出资1亿美元,希望最终能筹资3亿美元操作这一项目,而李稻葵正是这一项目的负责人。目前这一项目升级为苏世民书院,筹措的资金早已超过3亿美元。

据李稻葵介绍,目前筹备情况非常顺利,聘请到的讲师,有一大批是清华大学自己最成熟、最有经验,并在海内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老师,这些讲师将成为书院的核心教授。同时李稻葵的团队在全球范围内,又签约了一批最顶尖的学者,比如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经济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等人。

课程体系侧重全球视角的碰撞,由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多元化的知识分享,同时鼓励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楼和宿舍楼的设计,也偏重于给学生们营造讨论氛围。未来,每个周末,书院都会组织学生,到北京周边,甚至于到上海或广州去考察,深入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

李稻葵说,他们的目标就是让未来的美国、欧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亚洲邻国的领导人,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而且能够在读书阶段,就能够和他们未来将共同奋斗,一同处理国际事务的人们,结成友谊。

书院第一年计划招生100人,学生所有费用由项目基金承担,这100人中,大中华区占20%,近一半的学生将来自于美国、此外其他区域也有比例不等的名额,第一期将于2016年夏天正式入学。目前学院已经开始启动招生工作,28周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的青年都可报名。书院项目常务副主任潘庆中称,报名初期阶段,火爆程度超出想象,最终招收人数可能会有略微的上浮,第二期开始,每年的招生人数会扩至200人。

李稻葵称,学生的申请会经过严格的筛选,除笔试、视频等方式的考察外,所有学生都要经历面试环节,学生可以选择北京、泰国曼谷、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其中一地参与面试。

“我们不光坐在一个屋子里跟学生交流,我们也会组织学生在一起讨论一些问题。把学生请到某一个地方,参加社会活动,参加晚宴,看各个学生的表现。”李稻葵称,选人第一看重的是志向,第二看人品,第三看能力。

书院的课程设置包含两大类,一类是要培养学生领导力,引导学生如何用多元化的眼光,去审视各国的治理制度,还有一部分课关注国际关系问题,这两类是必修课。

李稻葵说,通过实地的考察,可以让学生们看到,社区如何组织,工业园如何兴建,法律纠纷如何达成庭外和解,而不是一味地针锋相对。

课程目的,第一开阔视野,第二是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让外国的学生,理解欣赏中国文化和语言,并提高所有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

书院同时设置里一部分选修课,比如说一门课会讲,全球主要的行当都怎么发展、互联网是怎么样一个模式。“汽车跟互联网结合,无人汽车怎么发展,交通事故怎么避免。”李稻葵称,目前正在联络各个行业的顶尖商业领袖,希望由他们来给“未来的领袖们”做一些分享。

李稻葵说,中国是未来100年里,全世界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让未来的全球领袖们了解中国,并让中国融入世界,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话题。

希望通过为期一年的交流,让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互相理解,了解世界的问题是多重的、复杂的,不可能一个模式解决问题。

李稻葵(作者)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主任

专栏文章更多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每天收获财经新资讯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