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怕的不是物价,而是财政

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数据,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3%,连续35个月为负值。有分析称,这给“政策留下空间”。但实际上,影响央行独立性更多的变量是财政收入占比GDP相对下滑。 …[详细]

最近,各种经济数据新低有点多

在经济周期中,必有上升和下降,但是最近我们看了媒体上太多关于“新低”的各种报道,给人的心理压力还是不小:

——因服务业扩张速度放缓,中国1月汇丰综合PMI降至51.0,创八个月新低。

——今年1月我国制造业PMI指数为49.8%,创下自2012年9月以来28个月新低。

——去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以8.6%的速度创下23年来新低,首次进入到个位数区间。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GDP增速为7.4%,创下24年来新低。

——0.8%!1月中国CPI同比涨幅五年多来首次跌破1%,PPI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1.1%,连续35个月为负值。

由于“新低”似乎太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一切信息都可以显示,我们正处于经济下行期没错。

新低频频出现,是经济系统自我调节过程

正如上一段讲到的,在经济周期中,必有上升和下降,由于大多数经济数据在时间轴上看来都是同步发展的,所以在经济下行期内,一大批经济数据同时往下波动,非常正常。

按照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萧条期是应该受到欢迎的。这是因为,在经济下滑期,错误的投资、错误的企业决策被清扫,留下来的是健康强壮的企业,是真正属于未来的企业;这是一个旧经济远去,新经济到来的过程;财经观察第1395期《GDP创新低:体现四大利好》就解释了这个逻辑。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将经济周期和股市的周期作类比,股市是经济的映射,有很多相似之处。每一轮熊市,都会消灭前一轮牛市中的最强股票,在熊市的末期经过淘汰选择后,下一轮经济周期的代表性股票则刚刚探出头。从成熟市场100多年来的经验来看,只有千分之一的极少股票能够在多轮经济周期中都创下新高,大多数企业会被经济周期淘汰,或者由明星企业沦为一般性企业。

同样的,当一轮熊市中所有股票泥沙俱下毫无亮点时,正是下一轮牛市蕴育的时候。所以,当所有经济数据持续下行,媒体反复提示新低(因为到了经济下滑后半场,数据下滑已经不是新闻,需要渲染才能吸引读者注意),正是我们需要放弃抱残守缺,寻找下一轮经济发动机的时候。

政府政策可能会打乱经济系统的自我修复

有意思的是,每次经济数据出现不好的现象,总会有人说“政策还有空间”、“给政策留下空间”,这里说的政策,就是政府的刺激政策,宽松政策,包括货币、财政政策等等。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一句名人名言,和近十年来经济数据做一个实证的分析,“政策留下空间”这句话的逻辑乱在哪儿。

对于政府提出的经济政策,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过,“政府不是我们问题的解决手段,政府就是问题本身。”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货币和财政政策上。

下面,我们用简单的经济数据构建一个“荣枯指数”。下图显示的是2000年至今,中国工业物价和消费物价的差值,这可以显示经济的扩张和收缩。

这是因为,在经济扩张期间,投资旺盛,显示在工业价格上就是上涨,随着经济周期进一步发展,投资过度,资本商品价格大大超过消费商品,超过经济顶点后,经济转入萧条。在萧条期,工业物价下跌更多,这是一个洗牌时间,随后新企业出现,资本商品价格再度上涨,经济再次进入繁荣。

从下图可以看出,从2000年至今的15年中,中国大约经历了三个经济扩张期和三个经济萧条期。第一个扩张期间是2007年以前,因为中国加入WTO的全球产业链分工造成。2008年后,国际需求减小,工业品价格下跌,制造业洗牌,但是随后4万亿刺激,将这种企业正常洗牌打破,在2010年前后短暂繁荣期后,进入2012年后至今最大的一个萧条期。

不当的刺激政策会导致更长、更深的经济萧条期不当的刺激政策会导致更长、更深的经济萧条期

我们现在可以知道,经济下滑不可怕,但错误的政策(如4万亿和配套的货币宽松),会给经济这个复杂系统带来非常不确定的后果,这正印证了里根总统那句老话,政策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政策本身就是问题。

央行的独立性,未来1年将受财政下滑考验

应该说,在近一两年,央行的定力比较强,所谓定力,就是保持货币中性的独立性。尤其是李克强总理之前反复强调,中国货币总量其实不少,不应该再放水。所以央行在去年11月以前,多采用定向的手法,对特定金融机构和行业释放货币。

但是我们看到,从去年11月开始,央行降息、降准手段都用上了,并且一旦用上,市场就会产生路径依赖。这是为什么?关键的变量在财政收入上。

财政部网站1月30日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6%。媒体报道称,“财政收入重回个位数,创23年新低”,但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下图右侧末端,2014年财政收入占GDP比值(绿色线)开始有小幅回落,这意味着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延续近20年的持续上升开始打破,政府资金来源相对开始减少,而且这个趋势可能会继续。(详见财经观察快评《财政下滑不怕 政府有新武器》

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延续近20年的持续上升开始打破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延续近20年的持续上升开始打破

政府税收资金减少怎么办?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于,政府投资、国有部门投资有粘性,否则就会烂尾,所以政府必定会寻求其他资金,比如政府债、PPP等。而寻求资金的价格,也就是利率由谁决定?在目前利率没有市场化的背景下,毫无疑问的,这个压力就给了央行。

这也解释了为何目前物价下滑对政府而言并不是很舒服的原因——对于借债的人而言,肯定是希望物价上涨,这样能冲销债务压力,而通缩甚至是通缩预期,都能让借债者惶恐。更何况,目前中国并未进入通缩,这在财经观察1363期《中国通缩风险言过其实》给了详细的分析。

所以,接下央行是否会释放货币、压低利率,各位读者心里都有了一定的分析视角了。

结语

经济下行期是清扫经济中毒瘤、坏死组织、僵尸企业的绝佳时期,只有抛弃旧经济,才会迎来新经济。如果通过政策去延缓经济的自我修复,结果很可能是更大、更持久的萧条。


相关专题

本期作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