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GNI或比GDP更重要

如果将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GNI(国民总收入)比GDP更重要,也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尤其是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将GNI重新作为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详细]

产能海外转移从钢铁水泥开始

类似于当年美国版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大重头戏是过剩产能的海外转移,我国的大量制造业产能相对亚非拉国家是先进产能,走出去不仅有利于当地发展,也给国内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隔海的日本,在20世纪就已经采用过这种做法。日本将国内过剩、夕阳产业的产能向海外输送,同时给国内的朝阳产业和技术升级留出足够空间。

中日产能转移颇相似

日本的产能海外转移从产能最先过剩的化学、钢铁和非金属矿物开始,60年代日本通过向亚洲四小龙地区进行海外直接投资,从而输出这些产能。到了70、80年代,日本输出产能的行业演变为化工和电器机械,国内则开始大力发展精密仪器、高端机械等设备。可见,日本的海外产能转移之路为:先钢铁、矿物,后化工、设备,逐渐从中上游拓展到中下游。

而回到我国,5000户工业企业设备利用能力指数显示出我国的产能过剩情况不容乐观,根据工信部13年的《工业信息业运行报告》,当前我国传统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已经产能过剩,并且过剩状况逐渐向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拓展。

因此,我国的海外产能转移刻不容缓,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已经开展了海外投资建设项目,涉及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建材和光伏,大有延续日本经历之势,而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有望为此助力,更上一层楼。

南钢股份案例:转移钢铁产能

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的海外投资方式包括铁矿投资、入股海外钢企、海外建厂等。我们以复星旗下的南钢股份为例,来看钢铁的海外产能转移。

根据南钢的年报,南钢12年的产能约为700万吨铁、700万吨钢、以及650万吨钢材。然而13年由于钢铁行业的严重产能过剩,钢材价格低位,公司不得不缩减产量,13年全年铁产量578万吨、钢605万吨、钢材583万吨,远没有达到满产,去产能迫在眉睫,同时还面临经营业绩压力。

14年1月,南钢股份发布对外投资公告,公司与印尼GGS公司签订合作合同,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共同投资1.7亿美元,在印尼棉兰建设钢铁厂,计划5年内钢铁的产能达到100万吨。其中,一期计划投资8000万美元、3年内产能达到50万吨。

印尼钢铁厂的建造有助于缓解南钢的经营压力,国内去产能、低钢价带来的盈利损失可由海外钢厂弥补。09年以来,我国对印尼的钢铁和钢铁制品出口金额逐月上升,意味着当地对钢铁需求持续增加,有利于海外钢厂的经营。

除了钢铁外,我国水泥行业同样面临产能过剩,水泥企业也在逐步“走出国门”,利用海外投资来消化投资和过剩产能。2005年我国水泥行业产量约为10.4亿吨,而2012年水泥产量增长到22.1亿吨,增长过快、导致产能严重过剩。近几年,我国已有不少企业开展了海外水泥项目,绕开出口渠道,直接在海外当地建厂,包括永发水泥、中国建材、华新水泥、海螺水泥等。

我国工程对外承包项目逐年扩大

近年,我国的工程对外承包项目逐年扩大,产值从2003年的138.7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1371.4亿美元,显著高于全球基建投资的增速。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有助于带动海外市场对我国中上游产品的需求,缓解产能问题。

目前我国海外工程承包业务主要集中在亚非拉地区,业务占比达到91%。行业分布中,房产建设、电力、交通运输的占比较大。

从12年商务部统计的海外总包公司前十名中可以看到,央企和民企都已加入到海外工程承包行列,包括中国港湾(中交建子公司)、中信建设(中信集团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集团(中铁建子公司)、中铁经济合作公司(中铁工子公司)等。

我国的钢铁、水泥、工程都已走在海外投资的道路上,而新兴光伏行业也在积极加入。据报道,我国光伏产品销售中90%的需求来自于国际市场,海外建厂、转移产能对光伏行业是“一举两得”;无锡尚德、海润光伏等企业都已有海外投资项目。

从传统到新兴,从转移产能到提高盈利,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有望大力促进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将美日经验结合,走出一条中国式“去产能”的发展道路。

未来GNI或成为经济发展核心

最早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时,所提出的2020年发展目标均是国民生产总值,亦即GNP口径。当时提出21世纪第一个10年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到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所提出的2020年发展目标换成了国内生产总值,亦即GDP口径。十七大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八大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我们认为,不排除到十九大时或者未来某一个时期,重新强调GNP口径的可能性。

GDP为本地国内生产总值,不管产值是否属于中国,只要在中国生产就算GDP。而GNP则为国民生产总值,目前通常用GNI(国民总收入)来替代,不管是否在中国居住,只要是中国居民,其生产和经营创造的增加值都计算在内。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将GNI重新作为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过去我们单纯追求GDP,很多地方以投资为主要手段,导致了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而且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如果未来将GNI作为主要目标,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将国内过剩产能搬到海外去,例如南钢在印尼成立了合资钢铁公司,将国内过剩产能成功转移,而且还在当地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其创造的是GNI而非GDP。

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指出,未来要促进共同富裕。因而如果将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GNI比GDP更重要,也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结语

在GNI作为核心目标的背景下,所谓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即未来大举投资亚非拉等地的基础设施,支持中国相对先进的过剩产能走出去,实际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最佳选择之一。(本文作者系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姜超)

相关专题

本期作者
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