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隔夜利率连续暴涨 银行“钱荒”来袭
“钱荒潮”汹涌银行股暴跌 A股上周失守2100 |
自今年5月份开始,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简称SHIBOR)便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虽然6月份的“钱荒”年年有,但今年尤其严重。
银行间以一天为期限互相拆借资金的利率,称之为隔夜拆放利率,通俗说来就是指“我今天借钱给你明天还的利率”。
为了调剂银行的现金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银行之间互相拆借,即银行多余的现金流向现金少的银行。这种流动需要付出一定的利息代价。一般来说,资金流动性强,拆借利率就低;资金流动性差,拆借利率就高。
6月20日当天隔夜SHIBOR利率飙升578.40个基点,利率首次超过10%,升至13.4440%,创下了历史纪录。这意味着银行对短期资金的饥渴。
尽管SHIBOR屡屡“爆表”,市场资金面信心受到重挫;但就目前来看,管理层坚持“不放水”的态度依然坚决。
今年货币供应量屡创新高“钱荒”为何如影随形?
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 |
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远高于全年13%的预期目标,货币供应量屡创新高,目前已经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中国货币信贷存量继续维持在高位,似乎得不出发生“钱荒”的结论。
既然宏观和微观都未表现出需要大量资金的迹象,金融市场为何会产生资金紧张的局面,到底是谁缺钱呢?其实是金融机构自己缺钱。
社会融资方面,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各月的社会融资总量,已超过刺激力度极为强劲的2009年上半年,尤其是今年1月和3月甚至创出了2.5万亿的惊人纪录。
央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广义货币(M2)余额10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从M2来看,流动性并不缺乏,目前出现的“钱荒”是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2008年“4万亿”刺激计划以来,资金进入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以及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此外部分资金被用于还本付息,资金大量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部分地方政府和国企不具有效率且风险较高的项目仍然能够获得贷款,这使得资金出现结构性失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表示,银行市场资金面并不是当前货币政策将收紧,而是过去几年商业银行随心所欲扩张自己的业务规模,达到一个极点后的集中爆发。
管理层希望盘活存量促经济结构转型
专家称大幅注入资金,将助长资金自我循环,很可能使经济结构调整半途而废 |
回顾2009年以来的银行间短期资金市场,在2010至2012年间出现过三四次资金紧张情况,但多为年末季末春节等钱荒时期,历次出现此类情况时央行或多或少都会平抑市场。但现在看来,今年央行并不愿意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这也是造成“钱荒”的外在因素之一。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的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一个多月以来,李克强总理第三次提及存量资金问题,传递出当前中国货币调控的总体思路,即摒弃过去靠货币信贷扩张和大规模资金投入来拉动经济的发展老路,遏制部分资金“空转”现象,加快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提高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把钱用在刀刃上。
过去几十年,中国依靠货币信贷扩张和大规模资金投入来拉动经济,虽然经济保持高速增长,GDP跃居全球第二成为世界工厂,但也出现了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泡沫经济,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工作造成极大影响。
钢铁业龙头企业宝钢集团掌门人徐乐江近期曾表示,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退出市场,当然前提是政府能够下定决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往类似‘四万亿’的刺激政策,对企业来说相当于得到了鸦片。
为了让企业不再吸“鸦片”,金融监管部门需要落实: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放松利率管制实质性展开利率市场化改革,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会议研究确定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进行信贷支持,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新增授信。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心精神就是金融支持实体,对重点领域支持,同时兼并化解过剩产能。
今年央行不愿意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将使得国内商业银行被迫削减对低效率且风险较高的项目贷款,这可能会触及地方政府以及部分国有企业的利益。上述措施实施之后,可能会经历一些短期阵痛,但长期利好中国经济。
结语
“钱荒”问题源于近年来银行随意扩张,商业银行未来需要更加审慎地对待风险控制、改进流动性管理,否则“钱荒”问题还会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