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誉为中国“国企改革一面红旗”的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证券行业经历了两次“声名大噪”:第一次是作为国企的“先进典型”隆重上市,第二次是作为“世界上最烂的垃圾股”而差点成为中国首家破产的上市企业。郑百文一位财务经理回忆说:“郑百文其实根本不具备上市资格,为了达到上市募集资金的目的,公司硬是把亏损做成盈利报上去,最后蒙混过关。”[评论]
公司简介

  郑百文:公司从1996年起着手建立全国性的营销网络,在没有一份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大规模投入资金上亿元,建起了40多个分公司,最后把1998年的配股资金1. 26亿元也提前花完。

公司规定,凡完成销售额1亿元者,可享受集团公司副总待遇,自行购进小汽车一部。仅仅一年间,郑百文的销售额便从20亿元一路飚升到70多亿元;与此同时,仅购置交通工具的费用就高达1000多万元。为完成指标,各分公司不惜采用购销价格倒挂的办法,商品大量高进低出,形成恶性循环。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以来濒临关门歇业,有效资产不足6亿元,而亏损超过15亿元,拖欠银行债务高达25亿元。

关键人物
涉案四责任人被稽察

  与郑百文独立董事陆家豪一同被“监视居住”的郑百文案犯罪嫌疑人多达27名。除郑百文副董事长、总经理陆一德在内的11名董事外,还包括主承销商君安证券有关责任人,出具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公司财务负责人及其它责任人。董事长李福乾则被“双规”…[详细]

口述历史
张继升坦言购买郑百文股票内情
讲述人:三联集团总裁张继升

买卖郑百文股票,几乎切断了郑百文重组之路。张继升说:“大家可能不太注意,证监会批评并处罚三联,不是因为三联买了郑百文的股票,而是它以职工个人的身份买卖了这只股票。当时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他说,去年6月三联能否重组郑百文还很不确定,那时郑百文还有别的选择。“为了了解濒临破产的郑百文和股东到底是怎么想的,就想派人参加他们的股东大会,以便观察股东是否极力反对重组。如果反对得太厉害,也就罢了。”[详细]

【虚假光环】上市后红极一时 成为耀眼的改革新星

郑百文上市后红极一时,成为当地企业界耀眼的改革新星和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各级领导频频造访,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详细][评论]

【东窗事发】业绩难支撑 郑百文创下每股净亏最高纪录

被推举为改革典型的第二年,郑百文就创下每股净亏2.54元人民币(约5角2分新元)的最高纪录,而上一年它还宣称每股盈利0.448元人民币。[详细][评论]

【证券稽查】证监会依法处罚 郑百文高管受到刑事处罚

2002年11月14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对郑百文公司原董事长李福乾、原总经理卢一德、原财务处主任都群福做出判决。 [详细][评论]

【事件周折】不服处罚 郑百文“花瓶董事”状告证监会

71岁的郑百文原独立董事陆家豪,因不服中国证监会对其作出的处以1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一纸诉状把当时的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推上了被告席。 [详细][评论]

【历史意义】民事赔偿制度始作俑者 引问责独董第一案

来自不同渠道的消息均证实,一度在股市上呼风唤雨的庄家吕梁在主动走上前台向传媒自曝内情之后,巳神秘失踪。[详细][评论]

1990-2010 中国资本市场20年
    资本市场20年公司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