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出品
当阳光照进事实
2016-1-25 第97期 往期回顾

凛冬已至 网贷行业掀“去P2P化”运动 人参与了讨论

导语:e租宝这一恶性事件爆发 ,成为压垮网贷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遭遇信任危机的网贷行业,又赶上中国整体经济增速的放缓期。一些网贷平台察觉到已经迫近的行业寒冬,开始筹谋“华丽转身”;剩下的坚守者,将如何活下去?

“未来我们会以‘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金融’命名,尽量规避P2P的提法。”近一段时间,《棱镜》频繁听到来自网贷平台这样的表态。

正如一位知名P2P平台创始人的自嘲:2015年网贷行业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一年,突然就从“众星捧月”,变成了“众矢之的”。

过去一年,风险事件从未中断,但并没阻碍网贷行业疯狂生长,截至2015年底,整个行业已经扩充至近4000家平台。

大家都明白,行业不可能一直如此无序下去。e租宝这一恶性事件爆发 ,成为压垮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随即,历时两年多的网贷监管征求意见稿出台,行业进入18个月整改倒计时。

监管风向明显收紧、刚性兑付仍未打破、获客成本依然高企、相对优质的资产越来越难获取……遭遇信任危机的网贷行业,又赶上中国整体经济增速的放缓期,让这个冬天格外寒冷。

行业终会饱和,一些网贷平台察觉到已经迫近的行业寒冬,开始筹谋“华丽转身”,向综合理财服务平台转型。

而剩下的坚守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活下去?

防不胜防的雷区

“e租宝事件的影响太大了,那两天大量投资人从我们平台撤资。”12月底,《棱镜》见到了老王(化名),彼时他刚刚解决了一场挤兑危机,仍心有余悸。

老王4年前进入这一行业,是一家网贷平台的创始人,出身金融行业的他,风格保守,长期与监管层保持沟通,交易规模未曾刻意扩张。然而,自认为经营稳健的他,没有料到自己也会“踩雷”。

12月份,一场北、上、广三地同步开展的突查,让e租宝这家号称交易超700亿元、涉及近90万投资人的“超级平台”,轰然倒塌。行业遭受巨震,随后的“大大集团”等风险事件接连爆发,使得投资人对P2P平台的信任,降至冰点。

据老王回忆,e租宝网站关闭的第二天和第三天,他们平台约有20%的资金净流出,加上此前由于某个项目坏账金额太高,平台垫付资金已耗尽,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净流出持续,平台将出现提现难题。

老王的经历并非个案,网贷之家的监测数据显示,12月份中旬多家平台出现资金净流出,这一现象此前罕见。老王最终的结果,是平台的股东方出资,解决了兑付危机。

12月底市场也开始慢慢恢复平稳。老王向《棱镜》感叹,网贷行业看似风光,其实是一个很难赚钱的行业。“亏钱的是你,赚钱的是别人。”

事实上,作为撮合借贷双方的中介机构,网贷平台并不缺乏盈利模式。只是,在市场存在刚性兑付的前提下,大部分平台仍会选择垫付资金,来填补坏账窟窿。 “辛辛苦苦赚了钱,遇到几笔坏账就全赔进去。” 一位第三方研究人士这样向《棱镜》描述行业现状。

网贷行业的坏账率一直是个谜,一些做抵押贷款的平台甚至号称自己“零坏账”。部分平台称,自己只有“逾期”,没有坏账。

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近期则向媒体透露,整个行业来看,坏账率应该在13%到17%之间,陆金所的坏账率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此外,在资产端,找到相对优质的资产,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东方资产旗下的全资P2P平台东方汇总经理孙洋告诉《棱镜》,由于经济下行,过去两年资产端的议价能力在增强,导致P2P平台的收益率不断下降。

他举例称,2014年平台能以13%—15%的年化利率,拿到相对优质的资产,去掉成本,平台能给投资人10%以上的收益率;而2015年,行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社会资金非常充沛,优质的企业和项目在减少,优质资产愿意负担的融资成本,降到了10%以下。

孙洋表示,行业正经历“寒冬”,他们的应对措施是增资+降息。目前东方汇的年化收益率从9%左右慢慢回落至7%—8%。

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3858家,其中问题平台数1269家。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也曾公开提到,平均每3家网贷平台中就有1家出问题,“确实有很大的风险”。

获客成本居高不下

在调查中,不少从业者向《棱镜》感慨:网贷业务并不好做。

一家知名平台的副总裁告诉《棱镜》,目前平台的获客成本依然处在高位,做得好的平台,获得一个用户的成本,在200—300元之间,稍有不慎就到500元以上。

《2015年度汇付天下网贷行业报告》显示,2015 年,有过成功交易的用户仅占全部注册用户数的28.9%,低于2014 年的34.3%,交易转化率还不到三成。目前,汇付天下账户系统托管超过900 家平台和超过1000 万账户。

问题还在于,辛辛苦苦用钱“烧出来”的用户,毫无忠诚度可言。

上述副总裁介绍称,全行业内,单个投资人平均投资额在5000元—8000元,且投资周期特别短,一般情况下,长则6个月,短则1个月,平台需要不断“烧钱”做品牌营销,去吸引投资人。

此外,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纯P2P借贷市场无法做大,终会有饱和的一天。

上述副总裁认为,P2P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最核心的客群相对固定,行业会有饱和的一天。如果平台只提供P2P这一种理财服务,不足以增加客户黏性。这也是不少老牌平台选择转型,提供其他理财业务的原因。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也向《棱镜》表达了类似观点。在他看来,规模、利率、风险三者不可兼得。选择相对高利率、高风险的P2P业务,规模注定不可能做得很大。

《棱镜》调查发现,目前一般网贷平台的利差在5%—6%左右,才足以覆盖日常的各项开支成本,以及可能出现的坏账。老王告诉《棱镜》,如果打破刚性兑付,2%的利差就足以盈利。

在老王的设想中,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刚性兑付被打破、投资人理性,他可以单纯地做一个中介平台,让借款人和投资人直接对接,他负责把控流程和中间环节,仅提供信用管理服务,包括提供借款人过往的信用记录、业务记录,帮助处置抵押物等等。

“但是这太难了!现阶段老百姓根本不会接受违约。”他叹了一口气。更让老王沮丧的是,他发现,近两年市场环境并没有变好,反而越加恶劣,竞争愈发激烈,而且“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监管实操或更加严苛

市场的无序,以及包括e租宝在内的恶性事件的爆发,倒逼监管层加快制度建设的脚步。

耗时两年多的网贷监管征求意见稿,在几番博弈之后,终于赶在2015年最后几天出台。

对此,业内评价不一。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认为,与此前曾流传出来的限制大额标的、注册资本、债权转让、资金错配等版本而言,“征求意见稿松了太多”,对行业来说算是利好。

黄益平则指出,监管方提出来的不设门槛的备案制,“并不是特别合适”。此外,将监管权下放至地方金融办也值得商榷,因为各地方金融办的能力差别非常大,他担心最后的结果是:金融发展水平比较高、监管能力比较强的地方全叫停,反而是发展水平比较低、监管能力弱的地方继续放开。

不过,部分行业人士认为,最终出台的监管细则,跟征求意见稿还会有较大的区别,监管博弈还将持续。

以“平台资金必须交由银行存管”这一条为例,由于行业良莠不齐,银行对网贷资金存管持谨慎态度,合作动力不足;加上存在系统对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目前网贷行业宣布和银行合作的平台不超过40家,且大部分尚未进入实操阶段。

有声音认为,如果银行存管这一条政策严格执行,将会卡死一大批平台。目前行业内也在积极探讨可行的方案,包括银行和第三方支付联合存管等模式。

在e租宝事件之后,业内能明显感受到监管正在收紧。《棱镜》曾独家获悉,北京市工商局向各区县下发通知,要求谨慎对待所有跟民间融资相关的广告,其中包括P2P广告。

《棱镜》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部分中央级媒体,在e租宝事件后,已经叫停所有P2P合作,并退还了一些网贷平台的部分广告费用。

此外,上海、深圳等地暂停互联网金融类、投资类企业的工商注册,让行业一时风声鹤唳。

另据新华社1月23日报道,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按照中央有关部署,政法部门将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推动对民间融资借贷活动的规范和监管。

一位熟知P2P监管的央行人士对《棱镜》表示,跟所有金融类的监管一样,网贷行业也必将经历由乱到治的过程。根据征求意见稿来看,网贷行业虽然采取的是备案制,但最终也会走向严苛监管。

目前网贷行业的监管已经下放到各地金融办,上述央行人士预测,在出了e租宝这样严重的恶性事件之后,各地金融办短期内会从严管理,甚至比中央的政策更严格,最终通过备案的平台不会太多,而没获得备案的平台,要么被收购整合,要么转入地下。

《棱镜》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北京市金融局要求打非办,尽快制定网络借贷平台的备案细则,该细则或将比银监会的监管意见,更加严苛。

在上述央行人士看来,P2P行业生存的压力和成本,要比金融机构大得多,因为是备案制,谁都可以管它,谁又都不对它责任。因此网贷平台需要不停地去找各种信用背书来增信。“每找一档背书,都会增加它的成本。”

转型者与坚守者的忧虑

在行业生态变坏、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部分平台选择转型。

陆金所——一站式理财服务平台;积木盒子——综合智能理财平台;人人贷——个人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这些曾经P2P行业的“排头兵”,给自己的定位,已经与P2P一词渐行渐远,并在过去一年,先后高调宣布了自己的转型计划。

计葵生提到,陆金所两年前就在做比较大的调整,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P2P平台。他举例称,2015年,陆金所个人零售端整体交易量超过6千亿元,其中P2P部分占比不到10%。

谈及转型原因,他认为,互联网金融未来一定是全方位的发展,要有较多的产品线,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如果平台只提供P2P产品,“股票市场一好,就没有办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目前,陆金所已打造了“人民公社”超市化平台;人人贷售卖基金产品;积木盒子也在近期推出固定收益理财、股票、基金、零售信贷等多款互联网金融产品。

在计葵生看来,P2P行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吸引各方参与的快速发展阶段,迈入第二个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市场会慢慢开始找到正确的方向,制定标准,整体发展会变慢,并出现整合,这个整合阶段将持续一到两年。“如果整顿好了,行业会有一个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大平台纷纷选择转型,转移至综合理财这类更广阔的战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平台现阶段都能做到“潇洒转身”。

“我没法转型,因为我没有品牌和流量的优势。”老王的话语中带着一丝羡慕。他认为,类似陆金所、人人贷、积木盒子这类转型的平台,都已经拥有一定的用户基础,和不错的知名度,而这正是做超市型平台的必要条件。

短融网CEO王坤也向《棱镜》表达了类似观点:“他们转型有他们的背景和优势,我们只能继续埋头苦干。”

在他看来,未来P2P行业会分化成两类:一是背靠大型金融集团、资金成本上有优势的平台,比如陆金所,可以做非标资产,甚至成为资产证券化机构;二是在资产端有足够产品优势和风控优势的平台。

因此,他们选择在资产端发力,其最新战略是基于经销商和产业链,深入农村寻找相对优质的资产。他介绍称,目前平台信贷员人均每月能获得300万元资产,“连银行的客户经理都不会超过这个成绩。”

王坤提到,资产的质量将逐渐被证明,未来如果机构投资人进入和主导的话,市场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P2P也将演变成资产提供商模式。

合力贷创始人刘丰也认为,资产端的力量和重要性将越来越凸显,只要是有了持续稳定的需求侧,风控依据传统金融业已证明的模式,为有着真实“融资难”渴求的小微企业服务,“这样的平台不会面临太大的监管条例带来压力。”他说。

后备案时代的监管套利难题

虽然征求意见稿明令禁止网贷平台发售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但可以通过不同平台和法人的双隔离、或者将P2P业务从综合理财平台中剥离出来,以规避监管风险。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平台转向综合理财,基金代销、保险代销等牌照成为香饽饽。以基金代销牌照为例,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申请牌照,注册资本或出自不低于2000万元,必须为实缴资本;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少于10人等等。

不过,虽然平台可以规避监管风险,但综合理财带来的混业监管问题,也不容小觑。例如,一家配置有基金、保险、股票等各类理财业务的平台,一旦出了问题将由谁来监管?

在2015年的两次“股灾”中,分业监管带来的弊端暴露无遗,这也是市场普遍认为监管层救市不力的主因。在此之后,中国监管层开始探讨“超级监管”的思路,最高层也明确表态将“统筹协调监管”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

已有不少研究人士在探讨这一问题,英凡研究院副院长杜艳撰文指出:将网贷平台强制界定为信息中介平台,如果商业模式难以持续,将可能带来平台的“去P2P化”或转型线上财富管理,从而带来新的监管套利。

她的论据是,2015年十部委发布的指导意见中,将互联网金融分类为: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上述分类中,并没有涵盖线上财富管理,或成为下一个套利通道。

当《棱镜》问老王,当初是否后悔进入这个行业时,老王稍显疲惫的眼神里,终于闪过一丝光亮:“其实我挺很爱这个行业。”网贷行业降低了此前金融行业高大上的门槛,尤其是看到那些在银行贷不到款的小企业,因为网贷平台的帮助,重新焕发生机时,“感觉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而现在,他也明白,摆在眼前最紧迫的事情是,在18个月大限里,不断修正和改变,这关系到个人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平台的生与死。

扫描二维码或者搜索“棱镜”关注腾讯《棱镜》公众帐号,带您“解密财经,透视真相”。栏目邮箱:lengjingtxcj@qq.com扫描二维码或者搜索“棱镜”关注腾讯《棱镜》公众帐号,带您“解密财经,透视真相”。栏目邮箱:lengjingtxcj@qq.com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后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