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CPI五年来首次跌破1,创0.8%的新低,PPI也跌至-4.3%,连续35个月负增长CPI创新低主要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春节错位导致的高基数效应。一般春节期间物价都会季节性上涨,去年春节是1月,因此今年物价同比计算时对应了去年高基数。2月CPI同比又会因春节效应明显反弹,短期内通胀仍会在1%-2%的区间内运行,讨论通胀“0”时代还为时尚早。
二是猪肉库存高企和天气暖和拖累食品项价格。分项看,食品项环比涨幅1.2%,涨幅弱于历史均值。尽管生猪产能下降,但产能的去化只是总需求放缓下的滞后反映,并不能作为猪周期的启动条件,在经济放缓和反腐大环境下,屠宰企业销售不畅导致库存被动高企,猪价持续下行;今年1月天气相对暖和,鲜菜、鲜果供给充裕,拖累鲜菜鲜果价格,鲜菜鲜果价格环比上涨幅度弱于历史均值。
三是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弱拖累非食品项价格。非食品项价格环比0增长,油价下降,车用燃料及零配件环比跌幅6.7%,同比跌幅更是高达18.3%,尽管近期油价有所反弹,但考虑到今年上半年原油和去年同期对应的基数差距,且考虑到原油库存高企,油价反弹力度和持续性预计偏弱,未来油价还会继续拖累物价涨幅。
PPI同比降幅再度扩大,房地产投资持续下行,经济总需求不足是PPI降幅扩大的主因。1月30城市高频跟踪的房地产销售套数和面积同环比均大幅走弱,1月万科和保利公布的销售额同比均出现负增长。可见,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房地产销售还未见实质性好转,从销售-库存去化-土地购置-开工投资的传导链条看,房地产投资还有持续下行的压力,PPI好转可谓遥遥无期。
总体来看,通胀低位徘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济持续下行导致实体总需求不足,稳增长的力度和强度难以抵掉房地产下行、地方造城运动收敛和私营部门投资下降的合力,出于通缩和金融风险防范的考虑,货币还会继续宽松,2月降准不会是货币宽松的终点。
从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央行也释放了更加明确的宽松信号。
第一,肯定了降息的效果,预计两会前后或有降息。四季度贷款加权利率迎来拐点,较三季度下降20bp,较年初42bp,而且上浮比率明显下降,实体融资环境明显改善。之前有人说利率市场化之下降息无用是不对的,因为这对房地产、国企等融资主体还是很有效果的,从分项的贷款利率来看,下降最多的就是房贷,较三季度下降了71个bp,1月以来房地产销售再次走弱,也增加了降息的必要性。
第二,强调“在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出现阶段性放缓的情况下,增强主动提供基础货币的能力”,预计PSL、MLF等中长期货币投放工具也将陆续登场。这不仅是为了弥补基础货币缺口,也是为了给基建提供融资支持。
第三,强调物价下行压力。相比于三季度强调“经过前期较快上涨,物价绝对水平不低”和“受供给面变化,劳动力、服务业价格存在潜在上行压力等因素影响,物价对需求扩张比较敏感”,本次报告强调“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下行压力较大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维持低位”。国内总需求萎靡和国际油价下降输入性通缩压力将为央行打开货币宽松空间。
第四,强调经济下行过程中的风险暴露。报告中强调“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也会对全社会投资行为等产生影响,随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并难免伴随一定的风险暴露。”当前的反腐和财税改革彻底终结了过去 “市长经济”的模式,43号文等财税改革措施对地方债务的冲击也需高度关注。风险暴露会发端于两点:其一是身处债务率较高地区且未被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的城投债;其二是当财税改革纠偏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过去寄身于地方基建投资的企业面临产能过剩,未来将承受去杠杆和去产能的风险。
央行逆回购净投放450亿元跨节资金,中标利率都明显低于目前的利率水平,引导利率下行、呵护资金面的意图已经很明显。近期资金面偏紧主要是受新股发行和春节取现的扰动,预计春节后资金利率将明显下行。全年来看,房地产、制造业和基建等增长引擎压力不减,油价下跌也将持续带来输入型通缩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