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不会重演?
去年6月和12月的两次“钱荒”至今仍让投资者记忆犹新,不少投资者在去年下半年的两波跌势中损失惨重。
2013年6月20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达到史无前例的30%,资金利率全线大涨,A股也随之跌至1849点。12月19日,7天回购利率再创6月底以来新高,市场对新一轮“钱荒”的担忧再起,A股随后走出了12连跌的走势。
时隔一年,又到银行半年结算期,不过这次分析人士则认为钱荒不会再来。
对于去年所出现的流动性危机,市场人士将其归咎于央行的主动触发,认为此举并非是加速金融去杠杆,而是针对银行主导的“隐藏信贷风险”“加速信贷”的同业创新业务。
不过从今年来看,央行似乎暂时没有再度触发的动机。自去年以来,针对同业监管,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于最近联合银监会等5部分下发了同业监管127号文,很多银行主动地“有序”缩减了同业规模,在某种程度上说,央行制造“钱荒”的目标已经基本达到了。
央行于5月末主动缩小资金回笼规模似乎也能佐证这个观点,5月20日当周有1850亿正回购到期,而当日央行仅回笼350亿。
不同之处还在于,当前的经济基本面与一年前已经发生了变化,与去年相比,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在此情况下,“底线思维”也是更多被引入的证据之一,国泰君安解读李克强总理在内蒙古考察时的讲话指出,市场对政策进一步微调的想象空间打开,而未来货币政策仍存在预调微调空间。
而目前银行间资金利率也暂时表现平稳,2014年1月以来,隔夜shibor基本都在2厘到4厘这个区间浮动。
钱荒主体转向实体经济
不过,尽管shibor并未像去年一样出现较大波动,但这并不代表流动性紧张已得到缓解,民生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管清友指出,目前钱荒的主体已经由银行间转移到了实体经济。
今年以来,银行信贷出现“价高者得”现象,贷款利率上浮明显。中小企业、传统过剩产能行业、首套房购置以及房地产开发等多个领域均传出融资难的问题,此前兴业银行还传出暂停对房地产夹层融资业务,实体经济融资难度加大。
海通证券副总裁李迅雷也表示,目前实体经济流动性面临紧张局面,在6月末考核时点临近的前提下可能会有所计划,而一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风险也在增大。
虽然监管层频频发声鼓励商业银行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是效果却依旧有限,一组数据或者可以佐证这个事实。
截至本月25日,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仅130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080亿元大降了37.5%。
若按照4大行新增信贷约占同期全行业新增信贷规模的1/3估算,5月份的人民币新增信贷可能仅有5000亿元左右。
“钱荒”拖累A股 七年熊市不抄底
经济下行拖住了A股上涨的步伐,虽然没有去年6月A股单针探底的惊心动魄,但年内却5度跌破2000点大关。经过7年的熊市,很多投资者选择的不是抄底而是逃离。
数据显示,2013年末A股持仓账户总数为5385万户。而这项指标在2011年末和2012年末分别为5694万户和5514万户。而据中登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有63.39%的股票账户在过去一年中不曾参与交易。
据同花顺数据统计,2010年至2013年这四年间,在可比的1066家上市公司中,股东数量分别为7829.90万户、7771.82万户、7412.24万户、7094.54万户,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者蓝筹股的投资者出逃现象反而最严重,以中石油为例,已有90万股民自其上市起开始逐渐退出持股。
从交易情况看,A股也是极为清淡。截至本周三,今年上证指数成交额仅为7.7万亿,还不到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投资者参与的欲望继续降低。
从基本面上,股市吸引力的下降与上市公司的经营压力不无关系。根据莫尼塔的最新测算,2014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9.1%,这一数据仅为去年的二分之一。2013年沪深两市2528家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超过2.26万亿元,同比增长近15%。
而这一盈利增长的背景也值得注意。工业品原料及大宗商品价格低迷与较低的通胀率造成了上市公司“衰退式盈利”,因此业绩尽管仍有增长,但主要来源于成本端价格的下滑,而不是经济活跃的表现。
退出A股投资,转向理财市场,已经成为多数散户的选择,无风险利率的确定性回报也成为了A股吸引力的致命伤。今年以来,A股沪指最高曾至2177点,但截至5月28日至,沪指累计跌幅超过3%,对比近半年来低迷的A股市场,金融业理财业务长期以来保持了正收益,且平均收益率在4%以上。
而部分上市公司也沉溺与此。截至4月30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今年公告购买理财产品次数达3882次,涉及约1200家上市公司,而2013年仅有逾150家上市公司的1300多笔投资用于购买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