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消费税对财政贡献微乎其微
日本的消费税在4月1日由5%上调至8%。这是日本时隔17年上调消费税。日本希望通过增税来筹措不断增加的养老金和社会保障费用。
据日本政府估计,上调消费税每年可带来8万亿日元财政收入。然而,日本政府今年财政缺口达50万亿日元,再加上超过1000万亿日元的未偿债务,消费税上调对财政收入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
在日本,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的财年均从4月1日开始。日本历史上三次调整消费税也都是在这一天。1989年正是日本泡沫经济的高峰期,当年日本开征消费税,税率为3%。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日本首次提高消费税税率,从3%上调到5%。
日本政府计划在明年10月将消费税由8%进一步提高到10%,本次消费税上调的影响将成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重要参考。但即使税率上调至10%也无法筹措所需的社保费用,日本政府仍会有高额财政赤字。
提升消费税意在推高通胀?
历史上看,在消费税提升前一个月,商业销售总额都会达到一个高点,而进入4月销售额就大幅度下滑。这源于消费者在增税前突击购买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断档。但由于消费税并不会改变消费习惯,长期对商业销售影响不大。
1989年开征消费税后,商业销售额即使在4月下滑,仍然同比增长了3.6%,也就是说销售量仍高于前一年。1997年调高消费税后商业销售增长虽为负值,但这很可能是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处在衰退中,1996年曾多次出现商业销售同比增速为负值的情况,当年6月,商业销售额降至-4.6%,降幅甚至大于1997年4月的-4.1%。由此可见,消费税对商业销售的影响有限。
高盛高华研报指出,1997年上调消费税造成的消费衰退可能仅持续三个月,日本金融危机、亚洲货币危机和大幅削减公共开支对总体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要大得多。认为消费税上调导致经济持续低迷的观点有些夸大其辞。
值得注意的是,历次消费税调整都直接导致CPI大幅提高。日本计算CPI的指标中,有75%的品种受消费税影响。理论上,消费税每提高2%,将带动CPI上涨1.5%。
1997年4月,消费税上调了2%,当月CPI较上月上升1.4%,消费税的提升几乎完全传导到CPI上。在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增加消费税有望在不严重打击消费的前提下帮助日本摆脱通缩,代价则是让民众承受存款缩水,为政府债务埋单。
安倍经济学面临大考
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包括宽松货币、加大财政支出以及调整经济结构。而提高消费税后,安倍经济学将面临巨大考验。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曾明确表态,2%的通胀目标是剔除提升消费税影响的通胀率。这意味着日本央行正面临进一步量化宽松的压力。
由于核电厂关闭导致燃料进口大增,再加上日本的大部分生产企业转向海外;日元贬值带来的出口收益已难以弥补进口损失。日本贸易赤字状态已持续了20个月,今年1月贸易赤字更是创下历史新高。留给日本央行的时间已经不多。
上调消费税还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安抚民众,通过下调企业税率鼓励企业加薪是安倍政府的一个重要政策选择。安倍去年曾明确表示,日本将实施法人税减税等企业扶持举措,并敦促企业尽快提高工资。
从目前出台的方案看,日本政府可能将企业税从当前的38.0%下调至35.6%,这将为企业减少9000亿日元的税务负担,代价是进一步压缩政府财政刺激措施的空间。
随着消费税上调,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也几乎同时上调。日本的大众汽车和可口可乐价格平均涨幅均超过3%,理由是生产成本和运输费用增加。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成本上涨后缺乏议价能力,提高消费税将增大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差距,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目前,日本经济结构改革进展缓慢,财政支出受累于巨额债务,货币刺激也遇到瓶颈,上调消费税也许是安倍政府的无奈之举,但也会成为安倍经济学面对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