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差关键一跃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款利率也实现了市场化,如果未来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早日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详细]

存款利率放开时间表首次公布

中国货币市场波动性越来越大中国货币市场波动性越来越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周二在两会期间记者会上表示,存款利率放开,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亦在计划之中,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

他还说,被视为利率市场化前提条件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有望在一年内推出。这是官方首次就利率市场化和推出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给出明确的时间表。

去年7月中国取消了贷款利率下限,但存款利率仍由国家控制的。因此,存款利率何时放开成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焦点之一。

现在中国的市场经济结构扭曲,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利率市场化没有实现。存款利率放开将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也将使储户得到更多的利息。

目前,中国家庭储蓄大部分都局限在银行存款,但存款利率存在上限使得民众对银行或议价能力较高的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进行补贴,这意味着储户合理利益的损失。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指出,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价格应主要由市场决定,市场决定价格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也有助于发展金融市场。但利率市场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利率市场化还会继续渐进向前推进。

储户将从放松存款利率管制中受益

目前社会融资体系仍未畅通,资金供需仍处于较为紧张的局面目前社会融资体系仍未畅通,资金供需仍处于较为紧张的局面

曾经,中国金融市场处于尚未完全放开的状态,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均受行政管控,银行自行调整的空间有限,这使得国内存款利率一直较低。而银行则从较大的存贷息差中受益,储户尤其是中小储户利益受损。

自从1996年建立全国统一的拆借网络形成市场化同业拆借利率开始,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由此开启。

2012年6月,央行宣布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同时,央行还宣布,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此后又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存款利率上限首次上浮,贷款利率下限下浮,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象征性步伐。

经国务院批准,央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七折下限,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也有利于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业、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只有非常少的借款人将从央行取消贷款利率七折下限措施中受益,而这些借款人几乎都是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这表明,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实际上短期影响较为有限。

中国放松贷款利率管制之后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将存贷款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还差关键一跃。

存款利率放开将逼迫银行转型升级

利率上行压制证券市场估值,经济短期难以言底利率上行压制证券市场估值,经济短期难以言底

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之后,存款垄断定价的格局被打破,市场化竞争会导致存款利率快速上行,进而使得银行息差大幅压缩。

周小川亦表示,利率市场化初期容易导致利率走高,这种短期痛苦不能免除。但是形成新的均衡之后利率有可能会回归,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会存在平行上升的趋势。

目前,存款利率没有放开,不少银行的资金进入了低效、腐败的国企或者地方政府,久而久之,患上低息资金饥渴依赖症的僵尸企业将会产生坏帐,只能依靠行政资源的“输血”存活。

存款利率放开之后,银行贷款利率也会出现上升,一些原本早该破产的“僵尸企业”将会破产,与此同时,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增加,生存空间扩大,这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率。

不少人士认为,央行如果要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必须让整体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都市场化。如果一方面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另一方面对贷款还是完全行政手段的额度控制,这种市场化还是不彻底。

利率市场化不仅需要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还需要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吴晓灵曾表示,存贷比和贷款规模控制,这两项指标的控制侵蚀了商业银行的金融自主权,扭曲了商业银行经营行为,不利于流动性管理和金融稳定。应尽快启动《商业银行法》的修订工作,取消存贷比指标限制和贷款规模控制。

结语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存款利率的定价权需要交还给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金融自主权也需要得到彻底保障,这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也有利于储户获取利息收入。


登录后投票将分享到:

相关专题

查看所有评论 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本期作者
毛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