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搅局A股?

随着以货币型基金为主要载体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大爆发被视为是A股的搅局者,其高回报率带来的资本分流以及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均被视为股市未来的威胁,但逐利的资金真的会离开A股吗? …[详细]

理财产品与股市资金的跷跷板效应

借助互联网的影响力,以货币型基金为主要载体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迎来大爆发,银行和股市都开始紧绷神经,视其为搅局者。

理由之一是股市与理财产品市场一直存在的“跷跷板”效应,一端上来另一端必然下去。

分流效应不难理解。理财产品影响股市流动性的推论源自于资产定价模型,股票的定价原则是无风险利率加上一定的风险溢价,当理财产品所提供无风险利率提高,投资者当然要求作为资产的股票能提供更高回报率,也就是要求估值更低,买入价格更低。

国际投行瑞银也认为,理财产品稳定的收益率及大规模的发行,使全社会的资金快速涌入银行理财、信托理财市场,这一方面导致大量资金流出股市,A股沦为存量资金主导的市场,A股屡屡出现蓝筹股表现低迷,但是创业板指数屡创新高的情况。

有投资者将春节前后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股市成交量联系进行分析。春节前一周,A股沪指周跌幅约为1%,当周成交量为2736亿,而春节之后,无论是传统理财产品,还是新兴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均出现下滑,沪指在节后走出周线两连阳,而本周交易量为4732亿。

证监会主席肖钢近期的讲话也表示了对理财产品的关注度。其称,目前中国股市持续性的下跌,理财产品的分流是重要因素,根据证监会的统计,A股在2013年流出的资金为2000亿,主要是公募基金卖出为主,而其抛股主要为应对赎回,赎回的动力就在不断走高的理财产品的回报。

搅局论背后逻辑:利率上升加大企业压力

不过,分流股市资金仅仅是全体理财产品的一个共性,而以货币型基金为主要载体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对股市的冲击,更多的依据是其对于银行存款的冲击可能间接冲击股市。

目前新兴互联网理财产品几乎都依托于货币基金,新兴互联网理财产品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逐步消除了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推动了货币基金的发展。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货币基金规模的增长将对银行存款造成一定压力,有数据显示,1973年,存款占美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85%,随着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规模的迅速增长,该比例不断下降,2008年初降至历史低点59%,但同年货币基金资产规模达到历史最高的3.83万亿美元,所占银行存款比例也高达55%。

目前我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减弱,在互联网金融产品大量吸引资金的同时,银行存款的下降会造成市场利率的上升,而市场利率上升会传导到实业,使实体经济即缺少资金,又增加了融资成本。而债务成本攀升,必将加大企业债务资金链的紧张,企业的盈利情况最终也将传导至股市。

未来:互联网金融将促进股市吸引力

按照上述分析,如果互联网金融产品继续迅猛发展,股市是否会长期保持低迷状态?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短期来看,股市虽然受到影响,但并非首当其冲。

目前,银行借款是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渠道,但银行的基本做法是“嫌贫爱富”,以风险控制为原则,因此,实力雄厚、收益或现金流稳定的企业是银行欢迎的贷款对象。从这个角度而言,在银行存款压力逐步增大的情况下,受冲击最大的仍然是此前那些风险大或者规模小的企业或项目,其次才会是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从这个层面来说,上市公司并不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而从长远来看,相反股市的魅力还将随着新兴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推出而增加。

以美国的经验来看,其货币基金规模的迅速扩大,推动了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金融失媒的进程,而在对接互联网之后,未来券商、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必然会依据自身优势设置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理财产品,“金融失媒”的进程势必加快。

“金融失媒”实际上会让证券市场处于优势地位,从居民户的角度来看,金融脱媒表现为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从以银行储蓄为主转为以证券资产为主。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也将其面临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债务结构、规避政策风险等三大优势。在此背景下,更多的企业选择通过股票、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因为活跃的资本市场将大大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新兴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推动下,未来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而金融失媒必然跟随而至,当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减低的时候,证券或者债券市场的魅力会更加迷人。

结语

新兴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高回报率以及加剧金融失媒的进程看似会削弱股市的吸引力,不过在未来产品多样化及规范化的趋势下,对股市相反会有促进作用。


登录后投票将分享到:

相关专题

查看所有评论 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本期作者
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