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双城记主板创业板牛熊共舞
2013年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
截至12月27日,离2013年正式收官还有三天,创业板再度走出领涨态势,至此,全年涨幅超过80%,单以这一市场,跑赢了全球多数发达国家股市。
另一边,上证综指今年跌7.40%,不仅在全球股市中得了个倒数第二,同时三年来也第一次跑输创业板。
这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现状的把握。目前,金融、能源和原材料类公司占据上海股市约七成,其中大多数是国有企业;而组成深圳股市的三大板块中几乎不包含任何金融股,其中主板包含万科等地产股,以及电子产品生产商中兴等消费品公司、中小创业板主要由中小型企业组成,创业板则更多代表了高增长公司。
显然,悲观者们看到了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的失落。由于央行试图遏制为建筑和基建开支提供了大部分资金的信贷狂潮,金融板块受到重挫,近期,除民生银行之外,银行股全面进入破净时代;*ST长油、*ST凤凰、*ST二重这些央企不得不面临退市,而*ST远洋则不得不甩卖资产来避开这个悬崖。
乐观者看到的是潜伏在新兴行业中的机会,这些信心导致今年来以信息服务、传媒、影视等为主创业板狂欢起舞,而且投资者更愿意以更高溢价投入这些“机会”,这点可以从估值中看出,截至12月27日,沪指平均市盈率为10.77倍;而创业板超过了53倍。
香港市场的走势也从侧面反应了这一点,截至12月27日,国企指数今年跌幅为5.3%,同期恒生指数涨幅为2.59%。
冰火背后:经济转型催生新投资哲学
创业板、沪市主板分道扬镳仅仅意味着投资偏好的转变吗?深层原因又是什么?答案是,经济转型,也就是说当投资者看准未来经济的大方向后,资金也就有了可寻的方向标。
早在2012年上半年,中国政府就已经明确规划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预计到2020年,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5%,而2010年时这一数字还仅有3%。
在经济整体正处于“混沌”式的增长中,政府对于新兴产业的态度和巨大的增长潜力就无疑是在为投资者提供方向。因此在这一年中,钢铁、煤炭、有色等传统行业遭到了资金的抛弃,从而为小盘股提供了上涨的动力。
这并不是中国的特有案例。美国的经验表明,自上世纪80年代掀起了信息化革命后,其互联网、通讯技术以及生物医药等行业均出现了快速增长,一大批高科技公司孕育而生。而截止今年三季度,在全球市值排名前10名的上市公司中,代表新兴产业的IT及医药类企业就占据4席,苹果、微软、谷歌、罗氏制药分别名列1、4、8、10位。
部分机构资金在其中起了辅助作用。基于对经济弱复苏以及经济转型的预期,机构投资者在今年将为数有限的资金投向了创业板,从而导演了今年10月之前乐视网等一众大牛股的行情。
双重晴雨表未来管好风险比赚钱重要
从晴雨表的功能来看,今年A股走势一方面反映了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同时另一方面,也反应了部分隐忧。
沪指中占比较重的金融股在年中和年末出现了两次跳水,原因皆被归结于“钱荒”,造成这一迹象的大背景是,持续十年的货币扩张周期已经结束,银根紧缩已经开始。而商业利率走高,诱使更多的银行储蓄外流,压缩银行的借贷能力,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倒逼存款利率市场化,未来新兴产业的资金成本升高是大概率事件。
退一步讲,能获得资金已经是万幸,对于新兴产业而言,在目前体系下,能否拿到资金也存在变数。从国内现有融资体系看,目前无论是间接融资、债券市场、表外融资,基本都以银行为主,在这样的金融体系里,由于银行是风险厌恶型的特征,因此出于对风控上的考量,必然也会更支持大型企业。
还有一个担忧在于,虽然今年以来对A股整体盈利增速在下半年进入上行拐点,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却并没有明确明年经济增速目标,这实际上充抵了明年年中前盈利增速继续上行的预期,这直接导致盈利拐点的弹性并没有向股市传递,而明年上半年制度改革与经济降速争夺市场话语权的情况将较为明显。
对于A股投资者而言,还要面临股票供给量增大的冲击。首批过会的83家拟IPO企业目标皆锁定创业板和中小板,一方面,虽然大量新鲜血液的出现,新兴产业股票的稀缺性将明显降低;另一方面,经过了整整一年的上涨后,小盘股开始出现“裸泳”,在明年资金面继续紧张的前提下,未来只有靠业绩说话的公司才能得到资金的继续青睐,而不仅是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