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封面
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企业家,正如他在博客中所述:纯粹,作为“杂碎”时代的另一种选择,成为这种过渡的希望和标志,因为海量的信息需要疏理、不同的理念需要坚持、最终的赢家需要时间。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腾讯财经:有媒体之前这样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佟捷,就很难想象现在的世联,世联到今天,她功不可没。”

陈劲松:那当然了,她是创业者。当时没有世联,谁想萌发创业的愿望,不是我啊,我在香港中海工作挺好,然后就是佟捷跟我商量想干公司,我说爱干就干。因为什么呢?因为我在香港工作挣钱工资高啊。

腾讯财经:也没有那种冲动。

陈劲松:当时还没有,当时深圳很差,跟香港对比太明显了,不想回来。当时说你就干吧,我在香港挣的钱一个月当时有3000多港币吧,那个时候港币比人民币贵。

图一陈劲松 图二陈劲松 图三陈劲松

腾讯财经:那个时候内地人均收入大概一个月?

陈劲松:当时深圳的打工仔250元,大概是这个价,那3000多块钱是可以了。我说你干吧,干不了,你就失败了,反正我这个钱够养活家。所以是这样世联就干起来了。到了94年世联已经有50人,算是当时的大公司了。当时我记得深圳国土局一个局长对佟捷说,希望你们能干到100人。他说有100个人,说明深圳房地产估价师才真正的算是成型了。94年的时候有50多人了,就往100人奔了,那个时候才回来。

腾讯财经:那个时候为什么要回来呢?

陈劲松:在香港这个空间你是没有了,比如说当时在香港还是一个很好的工作单位,中海,很多人挖空心思想去香港,因为我们母公司是中建总公司,中建总公司很多人叫小出国,出国还有八大件,所以打破脑袋都想出来,因此这个论资排辈,当时所有的国营单位的毛病都有,我在那我年轻啊,我在那想混出头我觉得特难。而且关键的关键是深圳的房地产起步了。起步了之后,世联从一家评估公司开始面临什么样的需求呢?就是往代理公司转型,所谓代理公司就是人家房子卖不动了,需要代理了。在此之前不需要。所以我回来是一个使命,就是把这个代理做起来。

腾讯财经:94年就出现了这种状况吗?

陈劲松:是啊,93年朱镕基宏观调控开始,93年大概10月份左右,94年就哀鸿遍野。跟现在有一拼。当时银行不给贷款、银行给开发贷、限贷提前追收,加了七次息,再紧缩货币,就跟今年很像,非常非常像。

 
 
 
关于腾讯|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1998 - 2011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