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券商香港频吸金 密集融资为了啥?
编辑:邬静娜 | 作者: [0]人气 | 2015-05-21
本期作者

导读:一方面是监管层对券商补充资本金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两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也需要资金,所以内地券商要么通过IPO、要么通过增发获得资金。

腾讯财经讯 (刘鹏)

券商正纷纷补充资本金,以更好地为两融业务提供弹药。

继广发证券、华泰证券赴港IPO后,内地券商招商证券也宣布启程。根据招商证券公告信息,其在5月15日召开的董事会会议上形成决议,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根据估算,此次招商证券赴港IPO的募资规模也在200亿港元左右。

2015年4月广发证券成功挂牌H股,募集资金总额接近280亿港元,并受到投资人超额认购。但这一数字很快被后来者华泰证券打破,5月19日在香港公开发售的华泰证券,最高招股价为24.8港元,募资最高额度将达347亿港元,创下今年以来香港最大规模IPO。

腾讯财经统计发现,加上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银河证券、中州证券以及广发证券五家已经成功挂牌港交所的券商,目前尚有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国联证券以及光大证券等五家券商拟登陆H股,香港正迎来大波内地券商。

“券商选择在香港IPO,一个原因是时长较目前A股短、上市后的再融资条件宽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香港更为国际化,能够吸引海外投资者,同时提升券商知名度。”华南某券商分析师对腾讯财经解释。

这位分析师表示,沪港通和深港通今后将连接三地股市,也为这些券商吸引国内投资者提供了途径,“更何况,很多券商都是采用A+H股”。

众券商蜂拥香港IPO的背后,与监管层的要求不无关系。早在2014年9月,证监会即发文要求各证券公司重视资本补充工作,通过IPO上市、增资扩股等方式补充资本,确保业务规模与资本实力相适应,公司总体风险状况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同时,证监会还取消了两项额外的审慎性要求,为券商IPO扫清更多障碍。

今年,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通过增发H股,分别募集约350亿港币和300亿港币。老牌券商银河证券也选择出手。其在前段时间以非公开发行新股方式,向不多于10家机构定向发行20亿股H股,募集资金总额239.8亿元港币。银河证券相关负责人对腾讯财经表示,这也创下了今年以来香港市场融资规模最大的二级市场定增记录。

除去监管层对补充资本金的要求,券商本身业务需要资金,也是其赴港融资的内在驱动力。两融业务在带给券商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在倒逼券商增发或IPO,以补足其资金短板。

在本轮资金驱动型牛市下,券商凭借两融业务赚的盆满钵满。仅2015年4月以来,就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以及国信证券等众多券商,纷纷调高其两融授信额度,以更多的资金支持融资客户炒股的热情。

华东某券商高管曾对腾讯财经表示,在经历过互联网券商冲击以及一人一户限制放开之后,经纪业务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两融业务成为券商中介类业务支柱,越来越受重视。

不过,随着两融余额的快速上扬,券商资金纷纷告急。根据沪深交易所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5年5月20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达20130.14亿元,一举突破两万亿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