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经济预期目标保持“稳定”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向“两会”做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确定的2014年年度经济预期目标为:GDP增长7.5%,CPI为3.5%,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M2为13%,年度财政预算赤字率2.1%,都与去年确定的预期目标完全相同,大致符合市场预期。 这种“稳”,主要是为了“增强市场信心”。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市场关注的GDP目标,报告原文中所表述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其实“左右”并无特异之处,因为此前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GDP预期目标时,也都有“左右”二字。
同时,报告仍然认为“但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不少,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好物价调控,……。”这与我们关于物价存在通缩风险的看法不同,也暗示调控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难以轻易放松,即便松动也会是滞后的。
对于2014年的经济前景,报告认为既有有利条件,也有困难因素。从有利条件来看,主要是“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大”,但这些都是大而化之的趋势性因素。
从困难因素来看,在国际形势方面,总体面临诸多不确定。“世界经济复苏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一些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带来变数,新兴经济体又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在国内形势方面,则面临着“三期叠加”,即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经济稳中向好基础还不牢固,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增强。财政、金融等领域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宏观调控难度增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一些地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严重,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就业结构性矛盾较大。”报告认为,综合有利和不利因素来看,2014年前景依然复杂。
创新调控方式的经验总结
报告总体认为,本届政府2013年的“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是成功的, 并对创新调控方式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简政放权促开放, 二是明确区间稳预期,三是精准发力调结构。
报告明确表示:“过去一年政府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做法,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坚持、不断探索与完善。”这意味着,今年仍会按照大致相同的方式 来进行宏观调控操作:只要GDP同比仍在7.5%以上,就“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而是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主要精力用于 推进改革;只有在GDP增速存在跌破可能的情况下,才会考虑让财政投资暂时精准发力、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 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资。
在我们看来,这种思路是无疑是相当清晰而理性的。当前政府负债率需要控制,但继续稳增长又需要一定的投资,这似乎是一对矛盾,但通过激发民间投资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一方面增加投资并构成对增长的支撑,另一方面财政负债也能够得到控制;但民间投资不会凭空就活跃起来,其活力的释放只能依靠改革,依靠打破基础设施、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存在的行政壁垒和行业垄断才能够实现。正因为如此,李克强总理才一直将“简政放权”改革 称之为宏观调控的“当头炮”。
当然,由于今年形势的复杂性,注定今年的政策会根据形势变化进行“微调”,因而,报告要求:“做好政策储备,适度适时预调微调”。
值得期待的改革领域
2014年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第一年,“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根据报告所提及的,以下领域的改革值得期待:
第一,简政放权。主要是(i)建立权力清单,“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ii)改革工商登记制度,“落实认缴登记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 证,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
第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最重要的改革将是“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规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
第三,财税体制改革。主要是(i)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ii)“营改增”扩大至铁路、电信、邮政等行业;(iii)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iv)房产税和环保税立法;(v)控制地方债风险,“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这意味着,未来“没有明确纳入地方债务预算管理”的貌似与政府有关联的平台或类平台,将不具备享有最终偿债时的地方政府兜底的资格,相关信用风险值得区分和关注。
第四,金融体制改革。主要是(i)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我们预计今年可能推进NCD的常态化发行、让CD直接面向居民和企业发售、建立公开市场操作的利率走廊、出台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和存款保险制度、民营银行破冰;(ii)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主要扩大人民币的双向浮动弹性;(iii)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iv)发展农业保险和巨灾险;(v)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值得关注的政策取向新转变
与上届政府相比,本届政府在大的政策取向方面变化最大的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出口的态度,二是对海洋权益的立场。
首先,在出口方面,报告的全新提法或举措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把出口升级提到了战略高度,并且明确以装备为重点。报告表示:“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从战略高度”是前所未有的新 提法、新高度。报告除了提及常规出口措施外,特别突出了要“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享誉全球”也是前所未有的崭新提法,并且和此前李克强总理在泰国、罗马尼亚、英国推销中国高铁的实际行动是完全吻合的。
二是,以推动对外投资和自贸区建设带动来出口。报告明确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基 础合作新空间”,由此令我们联想到“二战”之后德国和法国的“煤钢共同体” (目前欧元区和欧盟的前身),缔造了现在欧洲的持久和平,随着以上项目发挥作用、周边国家与中国通过经济纽带联系日益紧密,必将为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环境。
报告同时要求“ 推动服务贸易协定、政府采购协定、信息技术协定等谈判,加快环保、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积极参与高标准自贸区建设,推进中美、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与韩国、澳大利亚、海湾合作委员会等自贸区谈判进程。”特别是其中提到的“积极参与高标准自贸区建设”,这意味着中国对TPP 其实是持开放态度的,加上服务贸易协定、政府采购协定等的签署,这些必将 推动中国在服务领域的改革,促进服务贸易的飞跃式发展。
其次,在海洋权益方面,报告明确表示:“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大力建设海洋强国”等提法,都是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中前所未有的。而其实,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贸易大国,最终都会顺理成章地成为海洋强国。
在扩大内需方面,报告明确提及了一些领域。报告表示,未来要“重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 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相关领域,也应当成为未来银行资产行业配置的重点领域。
对各方关注的国防预算,根据图表1提供的资料,2014年预算支出为8082亿元,比去年增加881亿元,同比增速为12.2%,较去年加快1.5个百分点;从国防预算支出相当于GDP的比例来看(参见图表2),2014年为1.3%,较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占比连续第三年提高,但仅与2000-14年间的均值完全一致,并无过分扩张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