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公布地方债逾10万亿 风险再起
由于中国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没有得到改变,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盲目扩大投资,不顾条件上“大项目”。这种做法不仅带来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浪费、低效、腐败等问题,还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扩张较快、财政金融风险加大等隐患,目前部分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过大。
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不高,准确统计数据并不容易,因此不同机构的数据众说纷纭。为了摸清地方融资平台的家底,审计署今年对政府性债务组织第三次审计。
审计署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59.17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59.17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55.77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393.72亿元。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债务去杠杆化在所难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了应对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中国经济快速下滑,中央政府推出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地方政府也顺势推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由于地方政府在2011年前并不能自行发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受到严格管制,这使得地方政府的正规融资渠道受到很大限制。
然而,地方政府为了短期GDP和政绩,有较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冲动”,信托、理财等缺乏监管的“金融创新”措施层出不穷,这也使得地方政府债务举债程序不透明、融资成本过高。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卖地还债是最大隐忧
由于地方盲目举债,部分投资收益较低,没有盈利项目来进行归还。随着地方政府负债规模膨胀,地方政府举债居高不下,部分地方政府一方面靠借新债还旧债,另一方面依靠卖地收入偿还。
由于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最具弹性,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从1979年至今,土地出让收入一直是地方政府主要还债来源,但“卖地还债”会推高地价和房价,导致房价快速上涨。
近几年以来,部分地区房价过高、涨价速度过快已经极大地影响到普通民众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当前,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为代表的部分地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首付都需要三代人一起努力。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讲,买房已经成为无法靠正常劳动所得完成的心愿。
此外,土地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这也意味着卖地还债必然会受到资源的影响和制约。目前城市土地越来越稀缺,拆迁成本越来越高,土地出让净利润也会越来越少,卖地还债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影响。
如果地方政府继续依赖卖地还债,债务也会越积越多,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已被房地产投资绑架的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最终也将导致卖地还债模式的终结。
利率上升将导致部分地方债违约
一般来说,庞氏融资是指现金收入不足以还本付息,经济主体需要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或者出售资产。
如果庞氏融资所占的比重过大,则金融体系是不稳定并且脆弱的,危机有可能一触即发。
部分地方政府借新债还旧债本息,如果这时央行不放流动性,利息就会快速飙升,利息增加将会提高还债难度,所以高利息不可能持续。如果选择折价出售资产,供应增加、资产价格也会快速下行,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发生经济硬着陆。
目前中国利率上升就是庞氏融资状态,地方政府负债规模膨胀,部分政府得靠借新债还旧债,这样一来,大量的银行理财、信托、融资平台到期债务压力越滚越大,而且需求旺盛使得发债利率越来越高,同时也意味着信用违约风险越来越大。
美联储已经宣布将从2014年1月开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利率逐步上升,这将间接推动中国利率水平上升。由此可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利率很可能是全面性、趋势性的上升。
融资成本大幅上升的不利环境、还款期集中到来都将使得债务规模过大的部分地区信用违约风险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