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在行动:四川篇】北川县石椅羌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央视网消息(记者 朱春燕 祝新宇):已是深秋,坐落在半山腰上的石椅羌寨依然掩映在满山绿叶之中。11月5日,记者沿着盘山公路来到这里,身着民族服饰的羌乡儿女唱歌跳舞欢迎来客。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支部书记陈爱军说,在文化旅游的推动下,石椅羌寨的游客量日渐增长,歌舞迎宾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摄影:汪衡)
石椅羌寨位于北川老县城所在地曲山镇附近,2008年历经八级地震,羌寨内建筑物无损伤,生态环境无破坏,居住在羌寨内的人员无伤亡,被媒体誉为“史上最安全的羌寨”。
“但由于当时地震造成的破坏性极大,北川有不少地方的少数民族文化永远地遗失了。”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郭桂玲告诉记者,由于羌族没有文字,2008年以后,民间文化研究者加紧了对石椅羌寨的文化研究保护工作。
(摄影:汪衡)
这些年,多个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确立了传承人。羌笛、羌族多声部民歌等非遗项目成了石椅羌寨的日常演出节目。
不过,在旅游开发初期,找到年轻人来学习表演这些节目并不容易。虽然对于少数民族来说,“会走路就会跳舞,能说话就会唱歌”,“但是,要让村民将此发展为职业还需要从零开始”。陈爱军谈到,刚开始为了鼓励村民来排练歌舞,该村以每天30块的工资付给村民。
(摄影:汪衡)
如今,石椅羌寨的表演团队已经有40多人。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演职人员的收入得到了保障。面对女性占比更大的表演团队,陈爱军称,是“半边天”撑起了石椅羌寨的发展。
而家门口有了旅游产业,更多石椅羌寨的女性也能通过就业撑起家里的“半边天”。
今年26岁的文霞在游客接待中心当服务员,她告诉记者,在这里每个月有2000多块的收入,能为家中减轻一部分负担。文霞此前没有工作,家中有两个将要上学的孩子,她和丈夫还背上了父母看病欠下的债,“家中连个衣柜都没有”。
而在旅游发展的带动下,不仅有了工作,她家里种植的水果也有了销路,丈夫的收入也提高了。文霞家里不仅添置了衣柜,还买了电视机、冰箱。她对未来的生活也有了规划,“预计两年内把欠债还清”。
(摄影:汪衡)
据了解,石椅羌寨以 “文旅相融、农旅并举”的发展思路,先后成立了石椅水果专业合作社和拿巴日格旅游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枇杷、李子等果园1300余亩,茶园450亩。
同时,依托特色水果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旅游接待农家乐17户,已形成日接待5000余人的休闲度假村,年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年收入800余万元,带动全村104户345人增收,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15000余元。
陈爱军说,3月的赏花采茶节、6月的瓦尔俄足节暨枇杷节、7月的李子节,冬至节的转山会、腊月间的年猪节等,已基本形成活动品牌效应,吸引了大量游客。村民增收渠道拓宽,家庭收入逐年增长。
陈爱军也为石椅羌寨画下了蓝图:“村民年收入达到6万块左右,游客接待量达到60万人。”在石椅羌寨任村支部书记近10年,陈爱军用心用情,在他看来,曾经带村民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现如今,他希望村民能走上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