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长三角一体化周年记: 高质量发展走向纵深 引领区域经济新动能

[摘要]纵观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推进路径,可以发现这一国家战略从制度建设走向探索实践,从纵向逐个突破走向横向规划协同的显著特征。其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获批,更是成为体现长三角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向跨区域协同纵深制度突破的关键之举。

21世纪经济报道 卢常乐 上海报道

从1982年提出“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开始,到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历经37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不同时期经历了方案调整、探索实践到最终政策落地,走出了一条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2019年无疑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落实的关键一年。从上半年的战略认知大讨论,推动纵向领域的协同创新,到下半年达成战略共识,致力于推动规划设计等顶层领域的落实,长三角一体化走过了过去30多年间极为关键的一年。

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成为支撑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同时也是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带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一理念在《规划纲要》的实践内容中被着重强调,并指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预示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在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前已经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的长三角地区,在经历多年探索与实践后,必将在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协同、优势互补、资源配置等关键一体化探索中发挥引领性作用,为其他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受访专家表示,回望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一方面既有从宏观谋略大讨论到具体实践行动,亦有对目前国内外现实情况的及时响应,同时也给未来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政策自由空间。

一体化协同走向纵深

2018年首届进博会期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成为推动这一国家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时间点。纵观年内的战略推进情况可以发现,在推动区域内部协同,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长三角地区已经走向纵深。

从1月3日,上海、江苏、浙江与安徽四地签署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到3月份密集推动地长三角医保异地结算、教育一体化和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等协同举措,在市场、资本与民生等领域逐渐打破传统隐形壁垒,纵向推进一体化。

进入5月至7月间,先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规划纲要》,在此基础上,长三角电力一体化、养老一体化,以及地铁扫码互通等基建、服务领域的一体化协同也逐个加速。而后,三省一市纷纷出台实施方案,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实践开始从纵向突破,转向顶层设计系统化布局,由此建立了“N+1”的规划体系,“1”即为《规划纲要》,“N”则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产业协同发展、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多个专项规划。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长三角一体化开始进入实施推进阶段,9月上海、合肥等9城签署《深化G60科创走廊九城人才交流合作协议》,为科技与制度创新,产业一体化发展打造先行先试走廊。10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获得批复;直至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纵观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推进路径,可以发现这一国家战略从制度建设走向探索实践,从纵向逐个突破走向横向规划协同的显著特征。其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获批,更是成为体现长三角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向跨区域协同纵深制度突破的关键之举。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落实的关键时期,从整体上来看,上半年更多地是在战略认识、战略目标等领域推进自上而下的共识,下半年则主要是将这一战略共识落实到具体的实践行动中去。

“这一整体特征,通过对比5月份审议通过的《规划纲要》和12月初正式发布的规划内容就可以体现出来。”曾刚告诉记者,上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方案更多是偏宏观的战略目标,而下半年正式发布的方案内容,则首次具体地指出了每一个战略推进的具体路径与内容,从侧面也体现出当前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已经走向纵深的发展特征。

城市群进入新发展阶段

事实上,经历了关键的2019年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2月1日最新出台的《规划纲要》,从战略的协同、定位、空间和路径等方面对长三角区域未来发展做出了具体谋划与布局。

其中,作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长三角城市群和都市圈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成为其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目标进程中的关键抓手之一。《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包括上海、南京、合肥、杭州和宁波共5大都市圈的协调联动,以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根据规划,三省一市未来除了要在基础设施、交通通勤、共同服务等方面深入推进上述五大都市圈的协调联动发展外,还要求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的联动,构建上海大都市圈;要求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的协同发展,以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典范;同时要求推动杭州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的联系,来推进杭绍甬的一体化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纲要》还明确了五大都市圈的定位与目标。包括上海大都市圈需要将苏锡常都市圈囊括在内,形成与周边的嘉兴、太仓和昆山等区域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杭州都市圈需与宁波都市圈之间做好“紧密对接”与“分工合作”的任务;而南京与合肥都市圈则需要在各自区域内发挥核心作用,推动二者间的联系与协同。

“《规划纲要》的正式印发,为接下来长三角都市圈的协同联动指明了具体的实施路径。”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长三角各都市圈的发展,相互之间有部分重叠的范围,而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实现区域的开发与联动,打破传统的行政隐形壁垒。

因此,《规划纲要》提出了长三角五个都市圈的协调联动,且提出了在毗邻区协同、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跨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以及规划打造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和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等具体举措,皆是长三角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推进路径中,需要率先取得协同联动一体化成果的关键领域,也是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抓手。

曾刚则认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要发挥重点城市群在未来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这与《规划纲要》中明确长三角五大都市圈的发展任务一脉相承。其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长三角城市群和都市圈在未来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无论是经济增速、发展轨迹,还是发展质量等方面都需要达到更高的要求,从而进入引领其他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biaoffe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