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沃尔克与中国:高度赞扬中国改革的成功,多次到中国考察调研

作者:刘丽娜

“沃尔克真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中国前总理朱镕基曾这样评价沃尔克。

对国际金融大势有着深刻洞见的沃尔克多年来始终关注中国的发展。

2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上,沃尔克不仅介绍以他名字命名的“沃尔克规则”对国际金融的影响,还同与会嘉宾畅谈中国改革的未来。

本次论坛上与沃尔克对话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曾经说过,沃尔克热爱中国、关心中国,多次到中国考察调研。每次见面,他们谈论最多的是中国的经济金融改革。沃尔克高度赞扬中国改革的成功,在30年的时间内使数亿人脱贫,而且总体保持了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擅长看长远、看趋势的沃尔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多次提到,中国的经济金融改革是当今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对今天和今后全球经济金融都有重大影响。他还提醒国际人士,中国采取正确的经济和金融改革政策至关重要,而世界也要支持中国的改革。

上个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在市场扑朔迷离之际,沃尔克数次访华,同方方面面的人士讨论可能的危机以及应对政策。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八年前曾为沃尔克的另一部传记《保罗·沃尔克——金融传奇人生》的中文版作序,他把沃尔克称为自己的“老朋友”,赞扬这位“反通胀的坚强斗士,是不计个人得失的人民公仆,是美国社会良知的化身。”陈元在国家开发银行工作期间,发起成立了国际顾问委员会,聘请沃尔克担任开行的国际顾问。而沃尔克每次来华的发言和建议都使人耳目一新,让人深受启发。

根据笔者对沃尔克的观察,发现这位金融巨子的许多言行,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决策亦很有启示。

首先,国家利益至上,但不忽视国际因素。沃尔克认为,公职是高贵的召唤,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但在如何最大限度实现国家利益的方法上,他与大多数只问国内不在意国际的美国官员不同。例如1973年时任财政部长的舒尔茨在回答欧洲记者提问时说:“美国的货币政策不是在巴黎制定,而是在华盛顿。”沃尔克对舒尔茨的这一回答感到失望,他认为美国在制定国内货币政策时不考虑国际因素是不对的,这忽视了美国作为国际交换媒介托管人的责任。这样的原则使得沃尔克在处理美元这样具有巨大国际外溢影响的经济事务时能考虑得更加全面,也为长久树立美国的国际形象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强调危机处理方法中“时机”的重要。危机发生时,“下药”的时机至关重要。沃尔克的许多做法在当时并不受欢迎,但长期来看却有巨大裨益。在几次应对危机中,为减少政治障碍,熟谙美国政治生态的沃尔克甚至采取让危机发酵而不急于出手的方法。因为他相信,只有让那些不切实际、空谈的政客有切肤之痛,才更容易凝聚共识,顺势出台政策。

再次,维持央行独立与推动政策配合。沃尔克发现,应对通胀危机时,长期国债收益率降不下来,说明人们的通胀预期高。这种预期不仅关乎货币政策,也与人们对财政赤字担忧有关。他在美联储任期内成功推动里根总统出台减赤法案,使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起效。沃尔克还强调,经济决策者应善于未雨绸缪,做好政策储备,以便以丰补歉,降低经济周期的波动。

有一次,在谈到美元信用与通货膨胀问题时,沃尔克曾对媒体说过,美国这个国家的真正力量来自于她的历史和名誉,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捍卫之。

在中国渴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之际,读读沃尔克这位智者的光荣与梦想,当不无裨益。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bestyche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