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盛松成:利率并轨还需考虑四个问题

  如果取消贷款基准利率,人民币贷款如何定价?

  “去年下半年以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但央行政策利率(以及货币市场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并不很顺畅。”3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在“全球金融格局变化和中国金融改革”论坛上谈到利率市场化时表示。

  盛松称举例称,从货币市场看,去年12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57%,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68%,分别比上年同期低0.34、0.43个百分点。但同期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11个百分点。

  这源于中国利率运行机制仍是双轨制。即央行确定的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商业银行存贷款定价的主要依据,而货币市场利率则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央行行长易纲去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中国正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存贷款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这两轨逐渐统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实际利率水平。

  对于利率并轨,盛松成表示,还需要考虑四个问题:

  一是长期改革目标和短期政策要求之间的关系。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长期目标,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当前宏观调控的现实要求,目前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不一定能实现短期政策要求。

  二是,如果取消贷款基准利率,人民币贷款如何定价。

  一种方式是贷款利率挂钩货币市场利率,这能反映贷款的真实市场价格,但信贷市场利率的波动可能加大。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贷款基础利率(LPR)定价,这有利于信贷市场的稳定,但LPR变动迟缓,由此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传导。

  三是贷款利率市场化和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协调推进问题。盛松成表示,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是先贷款、后存款,但银行负债结构会影响资产端的贷款定价,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会对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是利率并轨后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问题。如果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如何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是否需要将某一种货币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步骤,但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应稳步推进。”盛松成表示。

  据悉,本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 、第一财经研究院主办。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ackyji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