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三十年班主任在新东方论坛解密:如何让孩子从倒数第一到考上北大
人大附中三十年班主任在新东方论坛解密:如何让孩子从倒数第一到考上北大
2018年11月24日,第十一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主题聚焦“让孩子成年又成人”,旨在唤醒父母更健康、更理性地爱孩子,使孩子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心智成熟的社会公民。
活动中,主办方新东方对著名教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金战进行了专访。
01
上名校的孩子身上共同的品质是什么?
王金战:四大品质成就优秀孩子
我带高三这么多年,我发现学习好的学生有四大品质特点:第一,就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持性;第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的顽强性;第三,不需要别人提醒督促的自觉性;第四,善于冷静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的自制力。
这四个品质,其实都是靠后天的努力练出来的。能坚持,在困难面前能咬牙坚持住,这是成功的很重要的标准。
我每带一个班,就把优秀学生的这四大品质,贴在教室里,每天反省,如果这四条都具备了,恭喜你,学习将会轻轻松松。这四条一条都不具备,你凭什么要成为成功人士?所以我是用这样的潜意识引导每一个学生,当他们陷入困境的时候,会对照四大品质特点来反思自己。
02
遇到不上进、没有学习动力的学生,该怎么办?
王金战: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
孔子把教育归结为四个字:有教无类,现在叫因材施教。通俗地讲,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不能光靠开个班会喊个口号,很多时候要靠课后的吹风,润物细无声。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就是老师教育孩子的最佳时刻。教育要艺术地展现,因为弄不好你可能会成为孩子的灾难,而抓好了机会,就可能会成为孩子人生华丽转身的一个亮点。
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有善良的一面,都可以激发出来。我个人感觉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只要方法合适,每个孩子都能够走向成功。
化腐朽为神奇:如何让孩子从倒数第一到考上北大?
我带的班里曾有个倒数第一的学生通过一年时间考上了北大。这个孩子到了高三进入我这个班,第一次考试比倒数第二总分差200分,在这样的起点上一步一步开始。因为这个孩子问题多,在别的班实在待不下去。后来到我这个班,几招就引导好了,我觉得这就是教育的作用和魅力。
教育就好像一块盐,谁都需要,但是让谁生着吃,谁都吃不进去。可是如果把盐做到菜里,做到汤里,大家都愿意接受,这就是教育。
有的家长说:“我是对你好,但是你怎么就不接受呢?我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你怎么不理解我呢?”这些都是逃脱教育责任的话。
我讲两个我和这个学生交往的片段。第一个片断,他到我这个班里,我表示热烈欢迎。我跟他进行了核心谈话:“我们这个班经过两年的建设已经很规范了,一个月不会出现一次违纪现象,但考虑你情况特殊,你到了我们这个班,可不可以一月只违反两次纪律,你要觉得少可以追加,不突破我要求的数字,你在我这里就是个响当当的好学生。”
结果这个学生说:“老师,感谢你对我的理解,但是我也是正常人,凭什么人家能做到的我做不到。我重新做人,痛改前非,跟别的学生一样严格要求自己。”
我说:“你敢这么表态,在我这个班我会跟你一起进步的。”
可是作为班主任,你自己可别信以为真,你要信以为真你就太天真了,天真得有点可爱了,你觉得可能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来他心情非常沉重地来找我,说:“老师,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我已经往死里严格要求自己了,我还是违反了纪律。”
“你过去在原来的班一周违反几次纪律?”
“我一周至少违反六次纪律。”
我说:“那太厉害了,你在原来的班一周违反六次纪律,到了我们这个班一周才违反一次纪律,谁有你这么大的提高幅度,按照你这样的提高幅度,不出一个月,你不就能变得很规范了吗?”
我又说:“孩子,人间正道是沧桑。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犯错误,并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不犯错误的孩子长不大。所以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当然也不要轻易地原谅自己。我相信你今后会做到越来越好!”
这个孩子就一身轻松地回去了。但是,如果我当时对这个孩子说:“你不讲信用,你虚伪,你口口声声说不违反纪律,你不到一周就违反纪律了,你是个骗子。”如果我说出这样的话,这个孩子就毁了,再也没有希望了。所以一件事能毁掉一个人,也能改变一个人。
他高三第一次考试,以绝对的优势名列班里倒数第一,优势达到什么程度,比倒数第二总分差300分。高三有一个特点,一个月一次综合月考。到10月份要考试的时候,他给我打电话,说昨天晚上头疼发烧,这次不能参加考试了。我一听就知道咋回事,我当时就琢磨,一个孩子连考试的勇气都没有的话,他怎么可能成功呢?
作为老师,我应该让他轻轻松松地参加考试。我就说,既然病成那样,就不要考试了,我正好在办公室闲着无聊,你来陪我聊会儿天。
他来之后装出一副痛苦不堪的表情,证明昨天晚上病得不轻。我就问他,假如这次参加考试的话,是不是一定可以考倒数第一?他说是。
我说:“那就奇怪了,你每次都考倒数第一,你还害怕啥呀?其实这个班最不应该有负担的是你,太稳定了,怎么考都考倒数第一,难道你还怕考倒数第二?你没有竞争对手。不过,我看你这一个月学得还是很投入的,假如参加考试的话,一定能比倒数第二差距缩小一点,哪怕缩小一点,那全体同学和老师都会高度认可你的。“
他想了想,告诉我他能做到。结果,他去参加考试,离倒数第二的差距缩小了30分。因此,我就大肆表扬了这个学生,我说:“一次考试差距竟然缩小了30分,高三有八次重要考试,每次按这样的幅度提高的话,那到明年高考不仅能考上大学,甚至有可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看你敢不敢挑战自己了。“
他当场表态一定不会再考倒数第一。我就告诉他,全班同学对你的掌声就代表了对你的认可和支持,鼓励他完成今后的目标。经过这一次,这个孩子一步步地进入奋发忘我的状态,在当年的高考中就考上了北京大学。
03
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如何让差生变好?
王金战:让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差生就诞生了
我研究成功教育这么多年,发现一个规律,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呢?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就会变成差生。差生不是天生的。孩子呱呱坠地,那么可爱,怎么就成了差生?是教育把他培养成了差生。教育怎么把他培养成了差生呢?让他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一个差生就诞生了。
让一个差生变好,我的秘密武器,很简单,就是你敢不敢反其道而行之,让一个差生反复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个学生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走向成功。这么多年来我就用这样的办法,帮助一个个困难学生“脱贫致富”。
要想孩子学习好,心态在先,方法在后
有了合理的铺垫,哪个孩子都能上得来,所以教育的艺术不是把孩子从一楼逼向二楼,而是给他一个合理的铺垫。其实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个孩子之所以达不到人生的高度,不是能力问题,往往是铺垫不合理。
学习,是心态在先,方法在后。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所以想学习了,什么方法都来了。不想学习的孩子,什么方法对他都没有用。
我一般帮助学生是先解决“我想学习”的问题,然后我再因材施教,找好的方法。如果说连孩子想学习的问题都没解决,方法就没必要谈了。家长觉得孩子厌学了,孩子陷入困境了,他以为是不是孩子方法出问题了,其实不一定是方法。头疼当感冒治,找准症状对症下药才重要。
2018年11月24日,第十一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主题聚焦“让孩子成年又成人”,旨在唤醒父母更健康、更理性地爱孩子,使孩子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心智成熟的社会公民。
活动中,主办方新东方对著名教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金战进行了专访。
01
上名校的孩子身上共同的品质是什么?
王金战:四大品质成就优秀孩子
我带高三这么多年,我发现学习好的学生有四大品质特点:第一,就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持性;第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的顽强性;第三,不需要别人提醒督促的自觉性;第四,善于冷静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的自制力。
这四个品质,其实都是靠后天的努力练出来的。能坚持,在困难面前能咬牙坚持住,这是成功的很重要的标准。
我每带一个班,就把优秀学生的这四大品质,贴在教室里,每天反省,如果这四条都具备了,恭喜你,学习将会轻轻松松。这四条一条都不具备,你凭什么要成为成功人士?所以我是用这样的潜意识引导每一个学生,当他们陷入困境的时候,会对照四大品质特点来反思自己。
02
遇到不上进、没有学习动力的学生,该怎么办?
王金战: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
孔子把教育归结为四个字:有教无类,现在叫因材施教。通俗地讲,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不能光靠开个班会喊个口号,很多时候要靠课后的吹风,润物细无声。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就是老师教育孩子的最佳时刻。教育要艺术地展现,因为弄不好你可能会成为孩子的灾难,而抓好了机会,就可能会成为孩子人生华丽转身的一个亮点。
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有善良的一面,都可以激发出来。我个人感觉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只要方法合适,每个孩子都能够走向成功。
化腐朽为神奇:如何让孩子从倒数第一到考上北大?
我带的班里曾有个倒数第一的学生通过一年时间考上了北大。这个孩子到了高三进入我这个班,第一次考试比倒数第二总分差200分,在这样的起点上一步一步开始。因为这个孩子问题多,在别的班实在待不下去。后来到我这个班,几招就引导好了,我觉得这就是教育的作用和魅力。
教育就好像一块盐,谁都需要,但是让谁生着吃,谁都吃不进去。可是如果把盐做到菜里,做到汤里,大家都愿意接受,这就是教育。
有的家长说:“我是对你好,但是你怎么就不接受呢?我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你怎么不理解我呢?”这些都是逃脱教育责任的话。
我讲两个我和这个学生交往的片段。第一个片断,他到我这个班里,我表示热烈欢迎。我跟他进行了核心谈话:“我们这个班经过两年的建设已经很规范了,一个月不会出现一次违纪现象,但考虑你情况特殊,你到了我们这个班,可不可以一月只违反两次纪律,你要觉得少可以追加,不突破我要求的数字,你在我这里就是个响当当的好学生。”
结果这个学生说:“老师,感谢你对我的理解,但是我也是正常人,凭什么人家能做到的我做不到。我重新做人,痛改前非,跟别的学生一样严格要求自己。”
我说:“你敢这么表态,在我这个班我会跟你一起进步的。”
可是作为班主任,你自己可别信以为真,你要信以为真你就太天真了,天真得有点可爱了,你觉得可能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来他心情非常沉重地来找我,说:“老师,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我已经往死里严格要求自己了,我还是违反了纪律。”
“你过去在原来的班一周违反几次纪律?”
“我一周至少违反六次纪律。”
我说:“那太厉害了,你在原来的班一周违反六次纪律,到了我们这个班一周才违反一次纪律,谁有你这么大的提高幅度,按照你这样的提高幅度,不出一个月,你不就能变得很规范了吗?”
我又说:“孩子,人间正道是沧桑。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犯错误,并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不犯错误的孩子长不大。所以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当然也不要轻易地原谅自己。我相信你今后会做到越来越好!”
这个孩子就一身轻松地回去了。但是,如果我当时对这个孩子说:“你不讲信用,你虚伪,你口口声声说不违反纪律,你不到一周就违反纪律了,你是个骗子。”如果我说出这样的话,这个孩子就毁了,再也没有希望了。所以一件事能毁掉一个人,也能改变一个人。
他高三第一次考试,以绝对的优势名列班里倒数第一,优势达到什么程度,比倒数第二总分差300分。高三有一个特点,一个月一次综合月考。到10月份要考试的时候,他给我打电话,说昨天晚上头疼发烧,这次不能参加考试了。我一听就知道咋回事,我当时就琢磨,一个孩子连考试的勇气都没有的话,他怎么可能成功呢?
作为老师,我应该让他轻轻松松地参加考试。我就说,既然病成那样,就不要考试了,我正好在办公室闲着无聊,你来陪我聊会儿天。
他来之后装出一副痛苦不堪的表情,证明昨天晚上病得不轻。我就问他,假如这次参加考试的话,是不是一定可以考倒数第一?他说是。
我说:“那就奇怪了,你每次都考倒数第一,你还害怕啥呀?其实这个班最不应该有负担的是你,太稳定了,怎么考都考倒数第一,难道你还怕考倒数第二?你没有竞争对手。不过,我看你这一个月学得还是很投入的,假如参加考试的话,一定能比倒数第二差距缩小一点,哪怕缩小一点,那全体同学和老师都会高度认可你的。“
他想了想,告诉我他能做到。结果,他去参加考试,离倒数第二的差距缩小了30分。因此,我就大肆表扬了这个学生,我说:“一次考试差距竟然缩小了30分,高三有八次重要考试,每次按这样的幅度提高的话,那到明年高考不仅能考上大学,甚至有可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看你敢不敢挑战自己了。“
他当场表态一定不会再考倒数第一。我就告诉他,全班同学对你的掌声就代表了对你的认可和支持,鼓励他完成今后的目标。经过这一次,这个孩子一步步地进入奋发忘我的状态,在当年的高考中就考上了北京大学。
03
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如何让差生变好?
王金战:让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差生就诞生了
我研究成功教育这么多年,发现一个规律,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呢?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就会变成差生。差生不是天生的。孩子呱呱坠地,那么可爱,怎么就成了差生?是教育把他培养成了差生。教育怎么把他培养成了差生呢?让他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一个差生就诞生了。
让一个差生变好,我的秘密武器,很简单,就是你敢不敢反其道而行之,让一个差生反复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个学生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走向成功。这么多年来我就用这样的办法,帮助一个个困难学生“脱贫致富”。
要想孩子学习好,心态在先,方法在后
有了合理的铺垫,哪个孩子都能上得来,所以教育的艺术不是把孩子从一楼逼向二楼,而是给他一个合理的铺垫。其实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个孩子之所以达不到人生的高度,不是能力问题,往往是铺垫不合理。
学习,是心态在先,方法在后。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所以想学习了,什么方法都来了。不想学习的孩子,什么方法对他都没有用。
我一般帮助学生是先解决“我想学习”的问题,然后我再因材施教,找好的方法。如果说连孩子想学习的问题都没解决,方法就没必要谈了。家长觉得孩子厌学了,孩子陷入困境了,他以为是不是孩子方法出问题了,其实不一定是方法。头疼当感冒治,找准症状对症下药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