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给中小企减税实属杯水车薪 首先应解决的是系统性歧视

特约撰稿人 平川

上周去某经济强市和当地上市公司洽谈项目,董事长非常感兴趣、并且有意愿去推进,但奈何扣扣索索只拿得出2000万元,资金不足;他提出,可以把集团下属的一家酒店拿去抵押筹钱。旗下不止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集团,资金捉襟见肘至此。

我们另外一个客户,某上市公司实控人,今年春节前还在委托我们帮他融资,在经历了节后资金骤然紧张、持续融资无门之后,年中转而委托我们卖壳。他一把年纪了,春节后开始到处应付债主,孩子也不愿意接班。

从我最近半年接触到的情况来看,无论创业公司还是上市公司,即使市值可观的上市公司,首先是缺钱,第二是处在煎熬之中。甚至可以说,除了行业龙头和有着国资背景的巨头,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一家不在煎熬。哪家先熬不住死掉,那么它的“尸体”就可以去拯救剩下的企业,给它们残喘的机会。

存量博弈叠加金融去杠杆,实际就是“大逃杀模式”,企业之间互食“尸体”。而“吃鸡”游戏的流行,简直就是注脚时代的悲歌。

在这种困局之下,专家学者们大声疾呼给企业减税。

比如任泽平写了洋洋洒洒的长文《是该减税了:中美税负和基础性成本比较》,建议“加大力度减税、清费、降低社保缴费率,以国资充实社保,降低宏观税负,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利润,带动消费和企业投资。”

我完全赞同减税倡议。但现在的核心问题不是减不减税,而是应该如何去执行。从之前的“营改增”、再到弹性缴纳住房公积金,受益的都是大企业。国家的确在减税,也的确有企业获得了减税红利,但这种“减税”对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反倒成了加税。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比如最近引起较大争议的社保改由税务部门征收,更是增加了中小企业的成本。

据《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2018》数据,缴纳社保的基数完全合规的企业占比约为27%,31.7%的企业统一按照最低基数下限参保。

一旦社保改由税务部门征收明年正式生效,将会有大量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影响:

首先,影响了企业的利润、进而影响到竞争力,让其难以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如果是本就净利润很低的公司,可能会面临转移工厂、甚至关厂的困境。

其次,为了规避高昂的社保赋税,企业可能会改变其用工制度,倾向于更多雇佣劳务派遣人员,甚至短工化。在这一点上,日本是前车之鉴。

最后,企业受到影响,会阻碍员工实际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其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导致消费下行,从而最终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内部循环。

以上的确给中小企业增加了负担,但给它们造成更大负担的其实是这两项:

1、环保稽查风暴之下的动辄停产

2、对上游原材料管制所导致的涨价

尤其是第2条,对制造业造成了极大的挤压:这种原材料涨价是无法转移到产品上的,所以只有企业去硬抗。动辄停产则对整个产业生态链造成了影响。

如果去看A股所有上市公司每年净利润情况,你会发现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其实占了净利润的半壁江山;再考虑到上游原材料的涨价,可以说是上游资源或者金融的垄断企业在吸中游制造业的血。

整个制度就是歧视性的,所以即使给中小企业减税也依然是杯水车薪。

为什么强调一再强调中小企业?

8月20日,刘鹤主持召开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做好中小企业工作,对稳就业、稳金融、稳投资、稳外资、稳外贸、稳预期,增强经济长期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上个月的国家会议精神:如果中小企业都面临困境,那么就业、税收、GDP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钻空子、避税的问题普遍性存在;环保、社保规范等问题也亟需解决。但在当下经济状况,去刚性执行这些规范化的政策,是不是存在时机选择问题呢?即使一定要选择在当下推进,是不是应该有政策进行对冲呢?

比如将企业增值税从三档并两档,并将17%和11%的税基,改为13%和6%;比如取消房地产公积金。但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对中小企业系统性歧视的问题。

既然以制造业为国本,就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环境,而不是自毁长城,将几十年才积累起来的产业生态砸碎。

【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yuedo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