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人民币中间价下调123点 降幅创近两个月以来最大

北京时间周四(1月4日),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今日报价6.5043,贬值至2017年1月2日以来最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上日调降123点,降幅创2017年11月6日以来最大,结束了此前的四连升。上一交易日中间价6.4920。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盘报6.5017,夜盘收盘报6.5005。

昨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升破6.50整数关口报6.4920,创2016年5月3日以来最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短期因素的消退,人民币汇率或许会进入较为复杂的双向波动阶段,预计今年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基本稳定。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人民币在2017年对美元的走强,是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影响。

外部环境上,人民币汇率在前两年受到美联储加息影响明显,全球很多非美货币承受了较大的贬值压力,人民币也并不例外。而2017年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效应已逐步释放,且特朗普上台后强调美元不应太强,美元也上涨乏力,为人民币带来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在内部因素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累积,前两年企业和居民对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增加,但相应的管理框架制度没能很好地跟上脚步,短期从国内流出的资金较多,对人民币造成不利影响。去年,监管部门加强了外汇的管理并形成了较好治理框架,审慎管理逐步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处在相对平衡状态,市场的预期也更加稳定。

恒生银行中国环球市场业务主管黄伟鸿表示,目前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和预期都较去年有了很大转变。2017年年初,人民币汇率曾经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出现下跌,市场一度出现恐慌情绪。但随着宏观审慎管理及人民币汇率的企稳反弹,市场情绪逐步平静,目前感受到的贬值压力已经明显减轻。

黄伟鸿指出,中国的实际利率水平在“去杠杆”之下正在走高,预计在今年前两季度可能会达到峰值,这在短期内会小幅推升人民币汇率继续上涨,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在6.45—6.55区间内波动。今年下半年,人民币可能面临回调压力,回落至6.70附近。在此预期下,人民币年内波动预计在3%左右,考虑到换汇手续费等成本较高,不宜进行投机买卖。对于存在使用美元需求的个人和企业,可在今年上半年逢低买入美元。

解读 | 周浩:本轮人民币升值并非央行主导

周浩(德国商业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人民币最近升得这么凶,你觉得央行怎么看?”这是这个星期我被问到最多次的问题。其实,在我看来,央行并非人民币升值的推手,人民币近期的表现,只是市场各方共振的结果,这其中,央行绝对不是主导者。

当然,很多人可能不同意我的想法。其实,比较一下人民币历次升值时的市场表现,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2017年初以来,人民币出现过两次快速升值,第一次出现在2017年年初,那一次,离岸人民币CNH对美元的汇率从接近7的水平,在两个星期内跌至6.8,虽然只是3%的幅度,但其惊心动魄却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彼时,CNH的融资成本畸高,明显反映出市场干预的痕迹,而最终市场因为无力支付做空人民币产生的高额利息,而被迫出现踩踏。而空头的无序踩踏,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人民币的快速疯狂升值。而在这次的惨痛教训后,市场上的人民币空头虽然存在,但头寸的规模已经明显减小,同时也更加谨慎。

而去年5月开始至9月初,则出现了人民币的第二次升值,这次升值的时间较长,幅度也较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最低点6.9至最高点6.48,升值幅度接近6%,这段升值现在看起来仍然有明显的官方干预痕迹。其标志性事件就是5月底被正式宣布的“逆周期因子”,这一旨在打击市场羊群效应的政策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官方对于1月份之后的人民币汇率走势仍然存在担忧,以一篮子指数为例,人民币指数从1月初的大约95的水平,跌落至5月底大约92的水平,出现了大约3%的跌幅,换句话说,人民币看起来对美元保持稳定,但对非美货币却保持了较大的跌幅。这对于市场来说,也会形成人民币依然盯住美元、而并没有强烈的意愿去维护一篮子指数稳定的观点。从2016年的经验来看,人民币指数在当年贬值6%,市场普遍怀疑中国有意引导人民币贬值,这加剧了人民币贬值预期,而最终人民币也难以避免对美元的贬值。

为了扭转这样的预期,“逆周期因子”被正式推出,此后,人民币指数逐步走高,到9月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触及6.48的位置时,人民币指数也回到了95的位置附近,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逆周期因子”达到了应该预期效果。此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逐步趋于稳定,而人民币指数则保持着较窄的区间震荡。

市场也因此逐步形成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保持稳定的观点,围绕这一观点,市场的头寸方向也逐步转向做多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这是因为人民币的利率高于篮子中的主要货币,做多人民币是一个“正利差”交易,这样的交易也因此可以带来稳定的收益。而美元在2017年年底的弱势,则成为了人民币在过去两个星期快速升值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对于很多市场参与者来说,出于往年的经验,会存在着美元可能会在年底走强的预期,而2017年年底,美元表现得较为平淡,这让市场的美元多头被迫平仓。美元的走弱,也因此触发了人民币多头,这些凭空出现的力量,加上此前的利差交易盘,导致了人民币的又一波走强。

比较这三次人民币的升值,我们可以清楚发现,央行在近期的人民币升值中并非主导力量,弄不好央妈的心里也在嘀咕——市场到底怎么了?

总的来说,稳定预期一旦形成,往往容易出现极端事件,而现在的相对混乱,则意味着市场需要重新建立预期。这样的一个预期,目前存在着不确定性,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央行如果坚持一篮子的稳定,那么就需要面临利差交易导致人民币被动升值带来的舆论压力——而这样的声音已经开始泛起,一旦经济数据不好看,央行会面临更大的压力。而如果想保持一个宽幅波动的人民币篮子,本质上仍然需要加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而在目前这个水平上,似乎让人民币对美元略微贬值更加符合逻辑。当然,即使以上的逻辑全部成立,时点的选择则会是一个难题。对于时点,我也没有好的答案,但如果历史可以给我们一些指引的话,2014年年初发生的事情,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发:当时利差交易导致了人民币的单边升值,在2014年年初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逼近6.0,但从2月初开始,人民币汇率在干预下开始明显贬值,并在4月中旬一路贬值至6.25。历史当然不会简单重复,但各方的心态变化和市场博弈,其本质上并不会有太多不同。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zhongzh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