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东缔造涌金系帝国
2008年媒体总结的涌金系股权架构图 |
2008年4月29日魏东从北京家中跳楼身亡,这个一向低调的资本大佬和其神秘的人生轨迹以及一个庞大的资本帝国才逐渐浮出水面。
期货终极一战初露峥嵘
魏东出生于1967年,1991年从中央财经大学毕业后进入中经开,随后在1994年,年仅27岁的他就创办了涌金集团,并在1995年与中经开合作,凭借内部信息优势共同在“327国债期货”一战中大获全胜,最终导致万国证券与申银证券合并,原总裁管金生锒铛入狱。据传魏东此役获利2-3亿元。
抓住股权分置时代“盲点套利”机会
早期的涌金系主要从事转配股、法人股受让、配售新股等一些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特定阶段的股权交易,而这些都是职业投资者非常重视的盲点套利模式。通过这些操作,不仅让涌金系累积了股权投资经验,并为其日后将触角伸向实业积累了资本。
1996年起,涌金系在银河动力、新湖中宝等公司法人股上获益颇丰。1999年在受让闽福发600万配售股一例,转让价每股4.5元,持股不过5个月便轻松进账7000万元。
1999年到2000年,涌金系先后参与过三九医药、丝绸股份、首旅股份、诚志股份和茉织华等新股发行的配售,持有到期后悉数卖出,获利丰厚。期间涌金系以1.8亿元注册资金成立湖南涌金,并成立了北京知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转折点九芝堂:为帝国奠基
2002年是其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涌金系主要是抓住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政策机会,根据政策热点转战各个投资市场,以“盲点套利”模式获取相对低风险下的高收益。之后,涌金系开始进入实业领域。
2002年1月23日,湖南涌金并购长沙九芝堂集团,使得涌金第一次真正控股一家上市公司,并在随后成为涌金系资本运作的重要平台。通过不断增持,涌金还成为千金药业的第二大股东。
2005年在券商低迷时,涌金系通过多家旗下公司控股了成都证券,并更名为国金证券,随后成功借壳成都建投上市,涌金系的持股市值暴涨超过13倍。
2007年3月23日,九芝堂与千金药业联合竞标,获得长沙市财政局所持有的2791万股交通银行国有法人股。不到两个月后,交通银行A股上市,九芝堂和千金药业账面盈利达1.05亿元。除了参股银行、券商外,涌金系还参股云南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并最终将云南信托的控制权实际掌握在涌金系的手里。
彼时的涌金正朝着魏东构想的集证券、信托、期货、基金管理、投资、投资咨询为一体的金融帝国之路前进。魏东在2007年以50亿元的身家成为胡润富豪榜第148名,以及胡润金融富豪榜第13名。随着德隆系、鸿仪系、朝华系以及成功系纷纷溃败,唯有涌金系仍保持发展的强劲势头。不过,这一切都在2008年魏东跳楼身亡之后画上了终止符。据当时媒体报道,其名下净资产应超200亿元。
陈氏涌金系困境
2008年媒体统计涌金投资法人股以及涌金参与配售情况一览表 |
2008年6月,魏东的妻子陈金霞继承了魏东的全部遗产,开启了“陈氏涌金”的时代。但是失去了魏东广泛的人脉关系,涌金系开始在资本市场上接连失利。涌金系分析师也大量跳槽、高层人事变动、IPO失利等各种负面影响纷至沓来,涌金系的金融王国逐渐瓦解。
2009年12月,赛轮股份的创业板首发申请被否。2010年7月,赛轮股份IPO申请再次被否,至2011年,才勉强通过。2010年4月28日,信得科技同样冲击创业板上市被否,而这已是信得科技第二次申请上市被否了。之后再没有信得科技IPO的消息。
兵败如山倒。2010年6月,浙江郡原重组*ST北生方案被证监会否决。2012年1月,山东中际在证监会网站上披露了招股书,但是一年的时间快过去了,还没有过会的消息传来。2012年5月,广东通宇通讯首发被否决。
最后的辉煌来自魏东生前布局
2010年4月21日,距离魏东忌日两周年仅不到十天。这一天,涌金系数位内部相关成员参股的碧水源以145元/股的开盘价正式登陆创业板。共有4名涌金系成员成为碧水源自然人股东,还有一家涌金系的投资公司成为碧水源法人股东。
顶着创业板第一高价股光环上市的碧水源股价波动幅度剧烈,从最高价175.58元一度下探至106.01元。但魏东的直系亲属仍旧坐享了超过5亿的风投收益。而魏东及其涌金系早在2006年9月就已布局碧水源上市了。短短三年时间,魏东及其掌控的涌金系在碧水源中的投资收益最高已暴增近70倍。
但这看似辉煌的战果却成为涌金系在资本运作最后的狂欢。因为魏东的离世也带走了涌金系赖以成功的人脉背景和资本运作头脑。国金证券、九芝堂、千金药业在内的三家涌金系上市公司从此陷入剧烈的变动之中。
涌金系动乱:艰难去金融化
就在魏东刚刚去世后一个月内,九芝堂和千金药业一改往日以投资为主要收益的运营模式,将所持的交通银行股份全部套现。
而让涌金系发生内乱的则是国金证券。先是原国金董事长雷波因受王益案件牵连下台,随后有着国资背景的冉云走马上任,致使国金证券多位董事辞职。紧接着,国金证券内部金牌分析师批量跳槽。随后,九芝堂和千金药业多名高管也因与陈金霞“理念不合”而相继离去。
2012年12月20日,作为涌金系最重要的上市金融股权资产之一的国金证券完成30亿定增项目。魏东遗孀陈金霞虽仍为控股股东,但股权已遭稀释,控股比例由43.25%下降为33.27%。这也意味着涌金系正在逐渐脱离金融行业。
如今随着王晋勇请辞国金证券副董事长,这意味着魏东挖过来的旧部重臣已全部走完,国金证券虽未易主,但“涌金系”的影响力已在逐步弱化。
涌金系反思
数据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
魏东为何轻生至今仍然迷雾重重,但涌金系的兴衰依然值得思考。
对于魏东曾有这样的评论:“大家在迷恋期货的辉煌过去时,他大规模转向了股票市场;大家在沉醉于股票市场‘坐庄’时,他开始投资于风险投资、中小企业板市场、房地产市场。每一步基本上都踩准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步伐。”
魏东的成长史也是私募的兴衰史
不过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的看法可能更加贴切:“涌金系因刻意经营拥有非常灵通的信息和丰富的人脉资源,能够掌握制度变迁的时机,形成相应的赚钱模式。”魏东未能见证其一手缔造的涌金系帝国真正建立壮大的那一天就匆匆离世,而魏东本人的经历则折射了一代私募人的兴衰史。
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众多私募机构破茧而出,普遍采取了依托人脉资源或商业背景成立、成长和壮大的发展轨迹。不过随着投资环境的变化,这种方式能否持续则成了每个私募机构都要面临的制约和挑战。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不够完备和成熟的顽疾之一。
去金融化:涌金断臂求生
涌金系成立之初,刚好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从1994年涌金成立到2002年间,涌金系不断以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根据政策热点变化转战各个投资市场,以“盲点套利”模式获取相对低风险下的高收益。为涌金系积累大量原始资金和人脉关系。
随后的几年里涌金系通过资本运作成为一系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并通过“医药+金融”的模式走出一条涌金系特有的道路。随着2008年魏东的离世,涌金系开始重新定位,并寻找新的生存平衡点。
如今涌金系正面临的去金融化挑战,恐怕也是涌金系自保和立足的正确选择。放弃擅长的金融化运作固然让前景不明,但在通过此前的资本积累之后,涌金系拥有了大量的资金,正好可以为实业发展保驾。而实业发展则可以减轻对人脉背景的依赖,并能够为资本运作提供基础。
结语
纵观涌金系发展至今,它的每一步成长蜕变都折射出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魏东及其建立的涌金系也会长时间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反思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