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吗?”
“我是理想主义,一个人没有理想,生活在现实当中,有时候也很痛苦。”在那个银装素裹的瑞士小镇达沃斯,施正荣在回答关于理想的问题时,毫不含糊。
2012年的世界经济论坛恰逢中国春节,施正荣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一如既往地前往达沃斯参加会议。与他同行的还有尚德集团欧洲区总裁等高管。
虽然这并非光伏行业的峰会,但施正荣乐于在会场内外分享行业所遇到的问题。没有他的光伏产业论坛,似乎并不完整。
他穿着笔挺的西装,打着深蓝色领带,头发梳得一缕不乱。他说,在达沃斯期间刚接受了美国CNBC电视台的采访。
在欧美国家,尚德的知名度并不比国内差。这不仅是因为尚德在那里有很强大的销售支撑,还因为以尚德为代表的光伏企业正处于“双反”漩涡的中心。
在采访中,我们旁边坐着几位尚德欧洲区的高管,尽管他们听不懂中文,但还是挤出一脸微笑,认真地看着我们的采访。
施正荣语速较快,还夹杂着一些英语单词。据说,在公司内部,他鼓励员工讲英文,并且只要有外国人在场,他都会倾向于讲英语。
有些意外的是,尚德集团欧洲区总裁在现场告诉我,施正荣一直以来都非常谦虚,他以前并不喜欢讲太多话,也总是担心自己讲得不好。但这些外籍高管告诉他,尚德一定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一次,施正荣试图为中国光伏产业所面临的美国贸易壁垒所呐喊。“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没有赢家,只有输家,尤其对我们光伏产业来说更是如此,”他如是说。
即便是现在,他也更喜欢别人称他为“施博士”,而非董事长等头衔。他微笑着说,“我认为一个企业家他应该有博大的胸怀,更多是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似乎已经完成了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蜕变。蜕变是痛苦的,科学家往往推崇技术第一,而企业家需要考虑的则更多,要将好技术转化为好产品,再依靠好的人才和销售模式去赚钱。
在这一蜕变过程中,施正荣亦付出了不菲的学费。作为科学家,他对任何新技术保持了最好的包容度,但同时他也必须承受尝鲜失误所带来的损失。作为科学家,他的交际能力或许并不重要,但作为企业家,他需要改变原有的个性,打磨出企业家的管理水平。
如今,对于企业管理,他也在不断反思。他说,“企业想要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瘦身,组织架构要优化,要不断地优化,这样才能保证你的运营效率提高,运营效率提高,自然会节省你的运营成本。”
采访间隙,他不时地望着窗外的雪景,白雪皑皑的世界里阳光洒满一地。在他的心中,还描绘着太阳能发电的美好蓝图。他说,“成功并不在于你得到什么,而是这个过程让你感到很满足和享受。”(文/刘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