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作为媒体人,他经历过中国财经媒体的四次浪潮。他对中国股市的寄语是:未来的20年希望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够给中小股东更多的回馈、更多的感恩,还更多的债。这样的话,当我们市场里面那些暴得大富的人,离开这个市场的时候,内心的负疚感会轻一点。

  1990年,秦朔从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


秦朔:成长不可无书
时逢中国证券市场元年——这一年底,上海和深圳分别建立了证券交易。

  秦朔当时在学校里学的是新闻,证券市场这个新生事物,给他留下的印象主要来自于谢百三的讲座。谢当时给复旦的学生开过很多关于股份制、股票发行的讲座。他对于资本市场的启蒙知识也从此开始。 也许当时,他并没有认识到,多年之后自己会担纲一份报纸,而这份报纸的使命之一是“让市场更有效率”。

  从学校毕业后,秦朔南赴广州从《南风窗》的记者做起。这份关注于社会性、新闻性的综合性杂志,对于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报道虽然不是特别多,但两大证券交易所刚成立时,也向一些当时知名的写手约过很多大稿。对于第一批描写中国股市的作者,他“觉得他们当时怀着一腔热血,希望把西方的交易所的制度引入中国,也是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早期《南风窗》登过很多这样的文章。

见证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与起伏

  让他感概的是,我国的证券市场开始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从最早证券市场作为企业推行股份化、社会化改造,最终通过公众市场的募集资金,并且接受公共的监督来优化其的治理结构,提高绩效,为公共投资提供回报。但股市的大起大落、浮躁、单边的追逐以及它靠权利买卖,早起股市不可避免地成为赌场,甚至引发诸如810事件——1992年5月上交所开放仅有的15只股票的价格限制,引发股市暴涨。8月全国有七十万到深证排队认购新股,并由于政府的舞弊引发了游行,最终催生了证监会。这时的秦朔虽然不在深圳,但也有切身的体会——他的同学、朋友,都拼命去找身份证,排队,甚至从上海路经广州再去深圳。

  广州浪奇、广川国际、白云山等五家企业在92、93年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且IPO公开上市。白云山当时厂长贝兆汉也是一个改变的先进典型。

首 页
开始阅读
下一页
尾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