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改革前后对比

改革前

改革后

按照机构询价,报价之上者可获配售
新股网下配售将采取摇号,使报价更审慎真实
主承销商不可自主推荐机构投资者
可自主推荐
主承销商无需对机构询价情况和估值进行披露
须披露参与询价的机构具体报价情况,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
网下机构投资者在既定的网下发售比例内有效申购不足,不得向网上回拨,可以中止发行。
网上申购不足时,可向网下回拨由参与网下的机构投资者申购,仍然申购不足的,可以由承销团推荐其他投资者参与网下申购

政策出台背景

2009年6月1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推出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在具体实施方式上,改革采取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式,分阶段逐步推出各项改革措施。
第一阶段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已得到落实,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把发行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成为市场共识,推出下一步改革措施的市场条件已基本具备。

网友调查

您认为如何看待新一轮的新股发行改革?
您认为新一轮改革能够抑制三高发行?

相关专题

新股发行改革一周年
到今年6月10日,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届满一年…[详细]
新股发行改革研讨会
证券业协会、上交所、深交所召开了新股发行改革研讨会…[详细]

当前新股发行五大热点现象

中国北车现象
中国北车现象:大盘股发行与上市价并轨 囤资打新“往事如烟”
  一位中签中国北车的投资者戏谑地说,打一次新股赚了100多元,喝茶的钱有了。该投资者直言,大盘股打新已经无利可图。[详细]
海普瑞现象
海普瑞现象:超高价发行“不胜寒” 超高比例募资“难消化”
  随着A股市场“IPO第一高价股”海普瑞近日破发,不仅再次印证了“炒新” 稳赚不赔已成传说,并且,对于中小板公司发行定价机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详细]
打包发行现象
打包发行现象:抑制炒新有一定作用 但“一包4家”剂量不够
  市场部分人士担心,虽然创业板单只个股融资规模有限,但是,如果这种打包发行的方式成为常态,其对于市场资金的压力将明显加大。[详细]
破发现象
破发现象:打新失败只是第一步 发行失败将是第二步
  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重启的一年中,“破发”彻底颠覆了“新股不败”的神话。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在发行体制愈来愈市场化的今天,新股破发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不可忽视的是,新股频频破发也暴露出目前的新股定价机制仍需要完善。[详细]
“举报现象”
“举报现象”:公众积极参与“审核” 新股上市战战兢兢
  自去年6月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启动以来,众多企业高高兴兴地持柬赴宴,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上市前被收回了“请柬”。[详细]

新股发行制度变迁

1992年之前
内部认购和新股认购证。新股认购证成为暴富的代名词。
1993年
新股申购与银行储蓄存款挂钩。
1996年
全额预缴款按比例配售方式。
1999年
对一般投资者上网发行和对法人配售相结合。
2001年
上网竞价方式。减少主观操作,防止违规行为和黑箱操作行为的发生。
2002年
按市值配售新股
2006年
IPO询价制+网上定价方式。
2009年6月
完善询价和申购报价约束机制,网上网下不能同时申购,网上单个账户设上限。
2010年8月
完善报价申购和配售约束机制。扩大询价对象范围,充实网下机构投资者。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

新股发行改革政策分析

(一)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形成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
询价对象应真实报价,询价报价与申购报价应当具有逻辑一致性,主承销商应当采取措施杜绝高报不买和低报高买。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应当根据发行规模和市场情况,合理设定每笔申购的最低申购量。对最终定价超过预期价格导致募集资金量超过项目资金需要量的,发行人应当提前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用途。
【点评】:设置一年内以发行价回购的条款,这样对高价发行圈钱的公司能直到抑制的作用。当然这属于理想状态。但抑制高价发行最好的手段就是用脚投票和增加供给。
(二)优化网上发行机制,将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
对每一只股票发行,任一股票配售对象只能选择网下或者网上一种方式进行新股申购,所有参与该只股票网下报价、申购、配售的股票配售对象均不再参与网上申购。
【点评】:按证券市值参与配售,除公开发行股票一律不得上市。要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无形中发现借壳、增发等上市形式或许也应在本次征求意见中一并提出解决。
(三)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
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应当根据发行规模和市场情况,合理设定单一网上申购账户的申购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
【点评】:不能每个账户1手,原因竟然是“数量不能达到每个账户1手”,抽签不就解决了么?或许1人1股是可以的。只要想公平,办法总比困难多。
(四)加强新股认购风险提示,提示所有参与人明晰市场风险。
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应当刊登新股投资风险特别公告,充分揭示一级市场风险,提醒投资者理性判断投资该公司的可行性。证券经营机构应当采取措施,向投资者提示新股认购风险。其他改革措施,在统筹兼顾市场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市场的承受程度的基础上,择机推出。
【点评】: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加强新股认购风险提示似乎在预示以往“新股不败”的神话将会打破,新股中签并不意味着一定赚钱。
全球IPO制度比较

英国美国:

累计投标方式

国际上最常用的定价方式,定价基本过程(美国)主要包括:准备阶段(估值等);注册阶段;等待及促销(前期促销、路演和投标建档);注册生效及定价、股份配发。

香港:

累计投标与公开认购混合制

1994年11月起,香港大型新股发行基本上采用累计投标和公开认购混合的招股机制。具体做法:混合机制的股份分配方式;定价过程;回拨机制;超额配售权和后市支持;发行过程。

台湾:

固价公开申购竞价发行累计投标

1995年3月起,台湾股市在原有的固定价格公开申购外,增加了竞价发行方式。具体做法:竞价参与人的资格要求与身份限制;单个投资者得标数量限制;公开申购部分价格决定机制等。

“两高”数据

新股高发行价前10名

排名股票代码股票名称发行价(元)
1002399海普瑞148
2300050世纪鼎利88
3300077国民技术87.5
4300082奥克股份85
5002422科伦药业83.36
6300074华平股份72
7300070碧水源69
8002415海康威视68
9300055万邦达65.69
10300076宁波GQY65

新股发行高市盈率前10名

排名股票代码股票名称发行市盈率
1300050世纪鼎利91.67
2300059东方财富87.7
3300030阳普医疗83.33
4300037新宙邦82.83
5300048合康变频80.21
6300077国民技术73.75
7300070碧水源70.84
8300052中青宝69.77
9300033同花顺69.43
10002405四维图新69.19

高价发行催生破发潮

近一年来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情况一览

股票代码股票名称上市日期发行价(元)上市首日最低价(元)
300082奥克股份2010-5-208576.08
002422科伦药业2010-6-383.3682.17
300086康芝药业2010-5-266055.88
002410广联达2010-5-255856.01
002416爱施德2010-5-284542.9
002419天虹商场2010-6-14036.1
002407多氟多2010-5-1839.3937.01
002356浩宁达2010-2-936.535.11
300083劲胜股份2010-5-203633.55
002351漫步者2010-2-533.533.1
002408齐翔腾达2010-5-1828.8825.52
002406远东传动2010-5-1826.624.01
002404嘉欣丝绸2010-5-112221.53
002348高乐股份2010-2-321.9820.9
002418康盛股份2010-6-119.9818.5
002359齐星铁塔2010-2-1016.9816.8
002355兴民钢圈2010-2-914.514.28
002420毅昌股份2010-6-113.813.52
601268二重重装2010-2-28.58.12
601179中国西电2010-1-287.97.75
601106中国一重2010-2-95.75.34

IPO新政下的投资者众生相

无悔打新族:只要会挑新股永远都有机会
  最近新股频频破发,于是有人说“现在打新股没戏唱了”。秦先生不这么认为,就如同股市永远有机会一样,新股也永远有机会。我打新股十几年了,其实打新股也是有波段的。例如去年10月底创业板刚出来的时候,买任何新股都能赚钱,可以算一个波峰;但这一波行情过去了,现在破发频现,可以算做是一个谷底。[详细]
曲线参与族:“怀念”曾经的打新理财产品
  魏先生直到现在还记得打新股理财产品在2007年时销售火爆的景象,风头几乎盖过了其他所有银行理财产品,而且众多普通投资者对购买打新股理财产品趋之若鹜。在那个时候,单家银行靠打新股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动辄达到数十亿的规模,在一级市场上绝对属于“巨无霸”。[详细]
破发股粉丝族:捡小盘破发股买赢面很大
  看着现在一堆惨遭破发的新股,虽然是发行价太高惹的祸,但“福”、“祸”这两件事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互相转换的。徐先生喜欢专捡破发的小盘股买,中长线看赢面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接下来至少两三年股市不会特别熊,否则那日子就太难熬了,要当心熊市还没熬过,手里的股票倒退市了。[详细]
借“基”偷懒族:基金打新“杯具”连连
  林先生想了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让基金经理替我“打新”。特意选了一只具有打新功能的债券基金,一来债券基金比较稳健,二来还可以分享“打新”收益。虽然基金的申购费比股票高了些,不过我看在省心的分上,也就认了。但是,没想到这才是“杯具”的开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