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资平台成立背景 | 经济形势严峻 平台匆匆上马救急 | 实施过程违规常现 风险逐步累积 |
国家审计署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3月底,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5个新增投资项目,中央投资资金平均到位率为94%,但其中有的项目按工程进度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仅为48%。结果显示:我国自去年开始进行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地方配套投资资金方面,受限地方财力影响,推进缓慢。[全文] | 贾康在年初曾表示:在我们实行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的操作框架上,今后两年期间内,需要以1.18万亿左右的财政资金拉动社会资金,形成4万亿元左右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地方政府在配合整个宏观政策实施的中间,实际上需要发挥一定的筹集中长资金的功能,但存在着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而新的一轮扩张政策实施,再次使地方融资平台的问题凸显出来。[全文] | 一份来自中国社科院的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各地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获得的各项银行贷款余额已超过6万亿元项目贷款余额已超过5万亿元。这其中大部分贷款的背后都有地方财政的“隐性担保”。今年初,某城投公司老总就曾有这样的感慨:“预感到今后还债付息压力的迫近,心理有点发虚。” |
阻碍楼市“深度”调控
众所周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数万亿,而地方政府赖以依靠用来还债的主要方式为延续“土地财政”,通过卖地收入偿还欠债,而今年四月出台的系列楼市调控政策犹如“平地惊雷”,一下让地方政府心里没了底儿,没了卖地收入,地方融资平台资金链非常可能出现“断裂”危险,而随之而来的就是银行坏账激增,甚至地方政府“破产”。也正因此,在相关“配套政策”未出台之前,楼市调控仍要看地方融资平台的“脸色”。
| 妨碍“货币政策”抉择
据银监会统计显示:到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总额7.38万亿元,部分省市的贷款融资总量甚至数倍于他当年的财政收入。如此巨量的地方债务会对央行的进一步调控产生制约作用,央行现在反复在“加息”与“不加息”之间徘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量是制约央行加息很重要的原因。加息以后,地方政府还款量会大大增加。现在如果利息大幅升高,可能会加重负担,是融资平台问题更快发生。
| “动刀”平台 停贷难了
高度重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采取相应措施提早进行防范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先管机构采取的办法是下发紧急通知,对地方融资平台一律停止贷款,那就值得商榷了,这样做会把很多本不应该“死去”的企业逼到了绝路上,也造成本不应该形成的贷款出现坏账,结果是企业和银行两败俱伤。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急刹车”式停贷不可取,对于那些已经上马的项目、银行已授信或已经签订贷款意向的项目,要继续实施。
|
修改“房产税” 为地方政府补新税源 |
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证券化” |
由中央财政、商业银行买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