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封面
此前,主人公陈光标的角色是贫困家庭的顶梁柱,现在,他是下海成功的商人,被称为中国“首善”。他的故事还将继续。[详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1968年,陈光标出生于江苏泗洪县,靠种地为生的父母生养了5个孩子。幼年时的陈光标比一般人对于“贫困”两个字更有刻骨铭心的理解。他父亲家中,兄弟姊妹一共9个人,饿死了7个。而在他自己两岁时,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也先后饿死。

小时候,他最渴望的事之一是能够在春节吃上一块肉。在他的记忆中,8岁之前多数情况下,家里每天只吃两顿饭。

这种对于贫穷非同寻常的记忆,树立了儿时陈光标最朴素的理想:“一定要脱贫致富”。于是才10岁的他,开始利用小学中午放学时间,用两只桶从二三十米深的井中取水,再挑到离家1公里的镇上叫卖,一个中午放学的时间可挣2、3毛钱。

除了卖水外,儿时的陈光标还利用课余时间,到村上去捡垃圾,捡破绳头,破鞋底,打上孔后到集镇的供销社去卖。在暑假里,他卖过冰棍、拉板车卖粮食,在寒假就从温州小商品市场批发鞋、帽、服装到安徽蚌埠的鞍马路市场或者江苏淮阴车站的淮阴市场去摆地摊。此后他还学会了修理收音机、放电影。

他用这些办法,解决了家里的大部分生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家里吃的油、盐,用的肥皂,包括一家人穿衣的布料都是他做这些小生意积攒的钱来供给。

在学会挣钱的同时,陈光标并没有学会抠门。小时候,如果看见别人家孩子望着他吃馒头,他一定会掰一半给别人;他用暑假卖水挣的钱,替邻居家孩子交学费。他说这种资助别人的习惯源于父母给他的影响:他比他弟弟大八岁,小时候经常看到母亲抱着别人家的孩子喂奶,而把弟弟放一边哭;也经常看到夏天雷雨时,他母亲跑到别人家的场上收粮食,自己家的小麦却被雨淋了。

对于他来说,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帮助别人是一种习惯。但这仅仅是陈光标的另一面。

17岁那年暑假结束的时候,陈光标挣了两万块,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贫困的背景下,陈光标特有经商才干显露无疑。

他的财富

1985年,陈光标考入南京中医药学院,毕业后他曾在一个中医药大学门诊部搞过推拿、针灸,但是每个月拿四、五百块钱不够他应付需要资助的朋友。于是他选择的自己创业。

1998年前后,陈光标偶然在药店闲逛,发现一款新上市的耳穴疾病探测仪,可以用两个电极夹在耳朵上测出身体哪个部位有病。第二天,他怀揣仅有的3000元钱,请合肥中医药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专家指导,按照自己的想法给耳穴疾病探测仪做简单的改进:安装上显示器外壳,输入生理图像,患者只要手握仪器的两个电极就能在显示器上直观地看到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疾病。

这个被陈光标命名为“跨世纪家庭 CT”的新仪器获得了国家专利。当时,他在合肥街头每检测一位患者收2元钱,一天可以收入200多元。不久,陈光标租了房子,开始生产销售“跨世纪家庭CT”,并在安徽一些县城做电视广告,打开了安徽市场,仅五河一县就卖了一百多台。很多县城的私人诊所从他那里来购买探测治疗仪,他生产这个仪器的第一年,就赚几百万。靠这个,他总共赚了三、四千万,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0年,陈光标组建了江苏黄埔投资集团,刚开始主要业务是收购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整合、盘活再出让。

 
 
 
关于腾讯|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1998 - 2010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