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高培勇:真正的经济学专家要具备四大特质

[摘要]经济学专家至少得具备四个方面的特质,要经过经济学完整而系统的训练,在经济学领域有长期跟踪、持续蹲守的经历,还要对所研究的问题和现象保持高度敏感,还要在所耕耘的领域,有足以支撑从事研究的基本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所所长高培勇

腾讯财经讯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经济研究·高层论坛2019”于5月17-18日在北京举行,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举办,旨在庆祝经济研究所建所90周年。腾讯财经全程直播本次高层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所所长高培勇出席并致辞。

高培勇表示,立足国情与调查研究立所是真正的经济研究所独有的品质、特有的精神。这么多年来,经济所的学问始终是根源于系统的社会调查、严格的分析论证的基础之上的,不是为做学问而做学问,而是要做有用、能用、管用的学问。这个有用、能用、管用的基本前提就是要把你所研究的事情、所论证的问题,说清楚、搞明白。

高培勇指出我们所说的经济学专家至少得具备四个方面的特质。

第一,要经过经济学完整而系统的训练。换言之,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没有迈过这样的门槛,不可能成为经济领域的专家。但是,仅仅系统学习过经济学,就自称专家,在经济所也是不被认可的。

第二,在经济学领域有长期跟踪、持续蹲守的经历。不仅仅能知道某一个问题、某一个现象的今天,还要知道这个问题、这个现象的昨天、前天,以至于大前天。所以,从一个长期发展的历程当中去定位某一个问题,研究某一个现象,这是专家所必须具备的第二个基本素质。

第三,还要对所研究的问题和现象保持高度敏感。我们总说,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去调研、去聚焦,可能研究的结论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研究问题观察角度的层次和能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其实,这取决于对这个问题的敏感度的高低。做经济学的研究,就要有经济学的感觉。没有这一条,恐怕也不能成为专家,或者至多成为低层次的专家。

第四,还要在所耕耘的领域,有足以支撑从事研究的基本资源。比如说,同行的认可、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撑。以至于在研究当中能找到指引,以至于在研究当中不是凭借或不是单纯凭借公开发表的数字、数据和文献去从事研究。

以上四个方面的特质汇总在一起,我们说才是在当前的中国、在当今的世界所需要的那份经济学的研究和经济学的专家,也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代表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主流。

以下为高培勇演讲全文:

高培勇:尊敬的吴敬琏老师、尊敬的各位前辈、各位同行、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从昨天上午9点开始的经济所建所90周年纪念活动和庆祝大会,今天已经进入第二天。看到今天上午仍然有那么多的同行们相聚在此,和我们一起来庆祝建所90周年,我心里非常感动!感动于大家对经济所的这份厚爱,对经济所的这份认同。

这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经济所在中国经济学界拥有这份地位,究竟经济所人为什么经常说自己代表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主流?刚才我也和张晓晶副所长在私下议论,我想肯定不是来源于经济所的发展历史。我们总说我们成立最早,但早并不能说明问题。也不是源于经济所目前学科配置齐全,我们总说经济所是大所,规模大恐怕也不是一个理由。当然,也不能说我们是中国社科院其他7个经济片研究所的孵化器,就使得我们拥有这份地位,那只是辈分大而已。我想这其中最根本的,是经济所的同事们,特别是老前辈们能够认同的一个理由,就是我们经济所特有的品质,经济所人独有的那份精神。

昨天上午我在欢迎辞中把这份特质、精神归结为四个方面:其一,立足国情与调查研究立所。其二,学术报国,以天下为己任。其三,崇尚学术,以学术为本位。其四,尊重知识,以人才为中心。当把这四个方面的所谓特质、所谓精神加以归结的时候,再进一步地去深思,刚才我也和晓晶副所长在私下议论,后边的三条其实可以放在其他研究所、其他研究机构身上,恐怕也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有前面的第一条,立足国情与调查研究立所,那可是真正的经济所独有的品质、特有的精神。

为什么这样讲?今天吴敬琏老师来了,我想吴敬琏老师和各位前辈们都有自己对经济所历史的那份追求。经济所发源于社会调查,经济所的首任所长曾经讲过,只有“知道吾国社会”,才能形成社会改良的方法。这么多年来,经济所的学问始终是根源于系统的社会调查、严格的分析论证的基础之上的,不是为做学问而做学问,而是要做有用、能用、管用的学问。这个有用、能用、管用的基本前提就是要把你所研究的事情、所论证的问题,说清楚、搞明白。我们要把学问做在中国的大地上,这是经济所的研究成果能够在中国经济建设的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留下深刻的印记,也是经济所能够代表中国经济学发展主流的一个基础性和支撑性的因素之所在。

除此之外,我还想说,我们所说的以调查研究立所,还不是一般意义的社会调查。组织个调查组,到某个地方进行一番数字情况的摸底,形成一个调查报告,那不是经济学专家最需要做的事情,也不能满足于这样的程度,而是要以此为基础,形成具有经济专家视野的研究成果。

所以,我们特别强调“专家”二字,这个“专家”在经济所也是有严格限定的。我们所说的专家至少得具备四个方面的特质:

第一,要经过经济学完整而系统的训练。换言之,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没有迈过这样的门槛,不可能成为经济领域的专家。但是,仅仅系统学习过经济学,就自称专家,在经济所也是不被认可的。

第二,在经济学领域有长期跟踪、持续蹲守的经历。不仅仅能知道某一个问题、某一个现象的今天,还要知道这个问题、这个现象的昨天、前天,以至于大前天。所以,从一个长期发展的历程当中去定位某一个问题,研究某一个现象,这是专家所必须具备的第二个基本素质。

第三,还要对所研究的问题和现象保持高度敏感。我们总说,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去调研、去聚焦,可能研究的结论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研究问题观察角度的层次和能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其实,这取决于对这个问题的敏感度的高低。做经济学的研究,就要有经济学的感觉。没有这一条,恐怕也不能成为专家,或者至多成为低层次的专家。

第四,还要在所耕耘的领域,有足以支撑从事研究的基本资源。比如说,同行的认可、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撑。以至于在研究当中能找到指引,以至于在研究当中不是凭借或不是单纯凭借公开发表的数字、数据和文献去从事研究。

以上四个方面的特质汇总在一起,我们说才是在当前的中国、在当今的世界所需要的那份经济学的研究和经济学的专家,也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代表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主流。

过去的90年当中,我们确实是这样努力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所以,经济所的代表性成果,经济所在国家经济建设当中所留下的印记,不单纯是凭借我们的研究方法怎样,也不单纯是凭借我们的学科建设怎样,而是我们始终立足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结合,立足于调查研究。我想,这是我们的立所之本,就是:以调查研究立所,发源于社会调查,始终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做有用、能用、管用的经济学研究。这是经济所的一份特质,经济所人的一份精神。

稍微说得远一点。在当今或当前的经济背景条件下,我们发现,对于不少问题,甚至是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经济问题,经济学界有分歧、有不同的见解。但很多见解不是因为观点的差异,也不是因为分析方法的不同,而只是因为对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所调研所研究的经济学现象的那份深刻理解的差异。

所以,当今天我们庆祝经济所建所90周年,并且围绕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进行讨论的时候,我建议我们先从调查研究入手,先从研究经济所的特质和经济所人的精神起步,把学问做在中国的大地上,做在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格局上。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分享这样一些体会。

最后,我还想和大家报告的是,中国社科院党组已经决定,从即日起,黄群慧同志接任我担任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所长,他今天在座。希望大家能像以往支持我那样,支持黄群慧所长行使经济所所长的职能,做好经济所的工作,谢谢大家!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ackyji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