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痛点:成本到底该怎样降?来自两会百名企业家的调查报告

[摘要]中国实体经济降成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面临不小的挑战。企业行政成本、税负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但与满足企业的诉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同时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用地成本下降却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

文丨中国企业家智库 孟晓阳

编辑丨肖强

头图来源丨全景图库

2018年,全球经济处于“大摩擦”和“大调整”之中。受中美贸易摩擦及贸易保护主义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正面临着各种风险叠加的挑战,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经济增速可能已经见顶。有调查显示,全球经济可能衰退被企业界领袖视为今年最担心的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同样也不容乐观。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6%,实现了预期发展目标。受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结构调整的影响,2019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有机构预测,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下降至6.3%。这或许还是乐观的预测,增速放缓应当引起各方面足够重视。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降成本,活下去”便成了企业首要面对的课题。2018年底以来,一场全球性的裁员潮席卷而来。裁员,是为了降成本,活下去。

其实早在2016年,国务院就下发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从八个方面提出了降低实业成本的具体措施,明确三年左右使实体经济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较为明显增强,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近三年以来,一系列降成本政策、措施效果如何?企业综合成本是否有所下降?为应对未来的挑战,还需在哪些方面发力?针对这些困惑,中国企业家智库开展了以“成本到底该怎样降”为主题的调研,希望从企业实践中找到切实的答案。

本次调研以线上问卷为主,线下访谈为辅,共回收332份调查问卷,并对数十位企业家进行了深度访谈。

一、调研样本构成

参与调查的样本企业,从企业性质上看,民营企业占比约九成(90.60%);从营收规模上看,年营收在5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占比近七成(66.67%),年营收10亿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不足一成(6.84%);从成立时间上看,成立超过5年的企业占比超过半数(50.43%)。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在市场需求方面,超三成企业家(32.69%)认为中美贸易摩擦致使企业产品销量锐减;而企业成本方面,“原材料成本上升”一项占比最高(55.77%),“知识产权及技术合作成本升高”一项紧随其后(26.92%)。还有15.38%的企业家认为“资本跨境流动难度增加”。仅有17.31%认为“暂无影响”。中美互相加征关税,直接导致市场需求萎缩、企业成本抬升,对中国维持经济稳定增长、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均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三、企业成本现状

1、人工成本

目前,人工成本已成为企业家最关注的焦点。超六成(61.54%)企业家认为近一年来人工成本上升最快,而后才是税负成本(15.38%)、融资成本(13.46%)。超过七成(73.08%)企业家感到近一年来人工成本明显上涨,23.08%的企业家认为有所上涨,仅有3.84%的企业家认为变化不大或有所下降。有企业家在接受调研时抱怨道:“企业用工成本太高,做企业还不如不做!”

2、税负成本

近七成(67.52%)企业家认为企业综合税负占比在40%以下,而多数(35.04%)在30%~40%;还有12.82%的企业家认为企业综合税负在60%以上,甚至有2.56%的企业综合税负在80%以上。对于政府已推出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超4成(42.74%)企业家认为企业税负有所减轻;而认为“减税降费效果明显,企业税负大幅减轻”的不足一成(6.84%);约两成(21.37%)企业家认为没什么效果;还有近三成(29.06%)企业家认为企业税负不降反升,希望减税措施落到实处。

3、融资成本

关于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方式,占比最高的三项分别是银行贷款(69.23%)、向亲戚朋友借款(44.23%)、民间借贷或者互联网借贷(25.00%)。企业获批银行融资贷款所需时间,2周以内的占比不足两成(16.24%),1~2个月的占比23.93%,2个月以上的占比超过两成(23.94%),还有约1/4(25.64%)未能获批,但资金充裕不需要融资的企业却仅有7.69%。企业银行融资贷款年化综合成本率,近半数(47.01%)在5%~10%,超两成(20.51%)在10%~15%,而5%以下的不足两成(17.09%)。

4、其它成本

原材料成本方面,超四成(40.38%)企业家认为近一年来原材料成本明显上升,近半数(46.15%)认为有所上升,仅13.46%认为无明显变化;用地成本方面,近一年来企业用地及房租支出超半数(51.92%)上涨幅度在10%~30%,13.46%上涨幅度在30%~50%,另有1.92%上涨幅度在70%以上,仅有19.23%上涨幅度在10%以下、13.46%没有上涨;制度成本方面,约半数(50.00%)企业家认为近一年来行政服务环境有所改善,15.38%的企业家认为明显改善,同时超三成(34.62%)企业家认为没有任何改善。

四、对策建议

从本次调研的问卷反馈来看,中国实体经济降成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面临不小的挑战。企业行政成本、税负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但与满足企业的诉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同时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用地成本下降却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在经济下行环境下,企业在降成本方面的获得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应对未来的风险与挑战,企业家们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力度,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融资成本

为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企业家呼声最高的三项措施,第一是为“降低社保缴费费率,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占比达62.39%,其次是“对小微、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减税”(51.28%)“简化税种,向直接税为主的税制转换”(41.03%)。对于企业,最直接有效的降成本方式就是简化税种、降低税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税种还是比较复杂。有企业家表示,“间接税一定要向直接税转变”。针对社保缴费一项,有企业家提出,希望社保入税后,缴纳基数及比例可以视企业盈利情况而定,特别是企业承担部分尤其应该如此。此外,对于初创企业,应给予一定时期的税收照顾。还有企业家指出,税收政策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现在经济不景气,但税率还是与以前一样,导致企业越来越难做。

为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企业家呼声最高的三项措施依次是“建立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64.10%)“引导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贷款”(59.83%)“降低创业板、中小板上市门槛”(35.04%)。有企业家表示,近年来银行风控对于民营企业的认可度在增强,但由于责任制度的僵化,银行资金依然很难直接为民营企业输血,建议从体制上为银行中高层决策者松绑,解除顾虑,增加灵活性。而且银行自身缺乏制度创新,目前给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模式还相当于“典当行”业务,更看重企业的有形资产,比如抵押物,没有全面考察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商业模式,应该转变思维,对企业股权及未来预期提供一些价值融资。还有企业家提出,应该对企业分层分类制定纳税奖励政策,如对足额、持续纳税的企业,银行可以增加其贷款信用额度。

2、深化体制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关于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最重要、有效的一项是“加快要素的市场化改革,降低制度成本”,占比超8成(84.62%)。其次是“建立健全政策评估程序,完善政策反馈机制”(34.62%)与“加快国企改革,破除僵尸企业导致的资源错配”(32.69%)。

要素市场化的体制改革,需破除劳动力、土地、资金、能源、科技等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例如各种行政性垄断、政府的无效管制、户籍或其他多元制度分割、资本市场的结构性扭曲等,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调研中,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反馈,该企业运营的制度环境成本实在是太高(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面对十几万种医疗器械,国家只指定了四项(分级)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有些品种的规范要求实在过高。应该制定更多的符合产品实际属性的管理规范,这样做,一是更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二是更利于行政部门的廉洁监管。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关键要抓住以下几点:一是打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前,应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做好公平竞争审查评估;二是打破信息壁垒,推动实现信息互通共享,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三是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四是建立健全政策评估程序,完善政策反馈机制。

调研中,有企业家表示,“政府要求企业讲诚信,政府自己更要诚信!但現在很多市县政府都不遵守上一届政府和企业签订的合同。”有企业家提出,“很多政府部门落实政策不到位。各项政策有了,但部门之间互相不挂钩,不沟通。”还有企业家希望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前,应该多借助第三方智库等渠道,广泛听取企业家的心声与意见,确保政策真正落地。而在推动产业环境方面,要注重战略规划的整体性,培育产业需要长久坚持,切不可朝令夕改。这方面要多请智库专家参与顶层设计,而不是一开始就请建筑规划设计院设计没有理解产业本质内涵、外表光鲜的园区。

3、强化统筹协同,缓解基本成本上升

人工成本方面,关键是优化社保制度。要合理调整社会平均工资标准;扩大养老保险基金及住房公积金融资渠道;在中央层面实施划拨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并强化投资运营管理;精简一些社保险种,例如将工伤、医疗、生育合并为健康保险;支持各地通过拍卖、出租政府公共资源、资产等方式筹集资金,为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创造条件。

原材料成本方面,要积极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加大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力度,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多方面拓展供应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原材料成本。

用地成本方面,要按照产业类型和特点,灵活确定产业用地出让年限。实行弹性出让年限以及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政企共有使用权等多种供应方式,控制和降低土地使用成本。调研中,有企业家表示,希望政府改变长期以来的“土地财政”,尽快探索、调整经济增长新动能。

总之,降成本既需要企业自身努力挖掘潜力,也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定前主动听取企业意见,政策执行中及时搜集各方反馈意见,必须加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时代,企业降成本的过程,也应该是政府转变职能的过程。

制作:肖丽 图编:高婧婧 审校:武昭含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clementsu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