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邓峰:我们风险投资可能已经比硅谷要大 但都是没有耐心的资本

11月3日,2018年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北极光创投创始合伙人邓锋出席了“中关村企业家畅想未来”环节。

邓锋在论坛上表示,中关村有很多地方还要继续向硅谷学习。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人才数量很大,但是我们吸引的是很多是海龟,你能不能吸引全球顶级的科技人才,比如说东欧、以色列、印度的都到中关村工作,这个我们差得很远。

我们的风险投资可能数量上已经比硅谷要大了,但是我们看今天的风险投资,我们大家都是没有耐心的资本,投得很短期,能不能做一些长期的投资,这是今天风险投资做不到的。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我们请邓锋谈一谈大家都热议的资本的寒冬问题,我特别想问邓锋硅谷的投资模式现在还有效吗?

邓锋:大家好,我想问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在中关村和硅谷待了很长时间,中关村1984年成立,1985年我就在中关村创业,2005年去了硅谷,然后回国之后也待在中关村。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硅谷的模式到底是什么,经费在哪儿。

大家都讲硅谷是科技创新最好的典范,科技创新这个词是非常大的一个词,再往下硅谷成功的精髓在哪儿,我个人认为有几点。

第一个就是它非常好的把资本和人才融合到一起,硅谷是吸引全球人才最佳的地方,同时也是全球风险投资做得最好的地方。到今天为止中关村的投资模式就是被硅谷的投资模式所影响的,早期也都在向硅谷学习,硅谷的典范做得非常好,而且不断迭代,从最早的传统风险投资模式到后来出现了像外吸这些新的孵化模式,它都在迭代,它也是进步非常快,这是一个点。

第二个就是产业界和学术界非常高度的融合。在硅谷其实并不讲科技成果产业化,因为从一开始就融合在一起,并不是说先有一个学校的成果,再转到变成产业化,大学教授在工业界任职,工业界的人经常去学校教书,是来回变换的,比如我讲清华、北大,学术机构和工业机构有一个看不见的围墙,在硅谷是不存在的,一开始就知道有没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多领域开始在工业界创造的,但是也是大学教授创造的。经费在什么地方,它真的是市场经济的典范,市场经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那边大量的公司都是这样的企业,在风险投资家起来的,所有大公司都是从硅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是非常系统、非常细致的文化。

我们今天讲述硅谷的模式是不是有些地方要改了,好像说中关村和硅谷差不多了,我觉得很多地方只学到了皮毛,没有学到精髓,硅谷的模式不但是形,而且未来很长时间还是形,我们中关村有很多地方还要继续向硅谷学习。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人才数量很大,但是我们吸引的是很多是海龟,你能不能吸引全球顶级的科技人才,比如说东欧、以色列、印度的都到中关村工作,这个我们差得很远。我们的风险投资可能数量上已经比硅谷要大了,但是我们看今天的风险投资,我们大家都是没有耐心的资本,投得很短期,能不能做一些长期的投资,这是今天风险投资做不到的,想做到这一点专业性也很重要。我们的资本,我们的人才相对来说真的没有到硅谷那个层次上。

再说科技创新,我们有很多的创新,大量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是没有太多自主、高端、原创的创新,这个也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包括营商环境,这些点都是我们要向硅谷继续学的。但是我们可以超越硅谷的两点,第一个是中关村在北京,北京有很好的文化环境,文化和科技的结合是硅谷没有的,都讲硅谷没有文化,我在硅谷待了那么多年,确实认为它没有文化,这是我们很好的优势。第二个是中关村有政府的参与,政府和民间的结合做好的话一定发展得更快,以色列也有这样的情况认证,所以我认为只要政府的介入方式对,我们和民营企业家一起做的话,我认为可以打造一个更好的适合科技发展的模式。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asongqw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