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一线丨普惠金融攻坚“最后一公里”:主力军和小分队均面临难题

[摘要]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贷款利率原本就不高,过去最高也就7%左右。如果这一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还要往下降,那就影响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势必不利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腾讯新闻《一线》作者周纯

在经历了这几年的飞速发展之后,中国的普惠金融如何解决好“最后一公里”,成为摆在眼前的课题,这也是全球范围内普惠金融发展的最大难题。

在10月18日的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潘光伟介绍称,中国普惠金融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国有大型银行已在总行层面和全部185家一级分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截至2018年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3%。全国行政村的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了96%。

他同时也指出当前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的挑战:例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待进一步疏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需要调整。他举例称,今年上半年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法定存贷款利率并未调整的情况下,有些地区和行业实体融资的利率略有上行。民营和中小企业仍感到资金链紧张,融资渠道不畅。3月份的数据显示,非金融企业和其他部门的贷款加权利率是5.96%,比去年上升了0.22个百分点。

“银行要在风险可控或者是承担适度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潘光伟称。

他介绍称,目前大中型银行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一般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不超过30%,而且还在进一步响应监管部门的号召减费让利。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大中型商业银行共对普惠金融客户取消收费项目335个,对387个项目实行收费减免,全年减费让利总金额367亿元。

大型商业银行一直以来被视为普惠金融的主力军,大行的新增小微贷款也比同期的其他贷款要高出许多,但小微贷款总额与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相比仍相差较大。在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生看来,这主要是由于小微企业经营相对不够规范,有的信息不够完整、真实;有的小微企业、小微基金资产负债率过高,风险大,小微企业的风险防控难度大,才导致银行在实际业务中确实对待民企与国企不能一视同仁。

对此,他建议,要进一步调动大型商业银行支持普惠金融的积极性,如继续给予定向降准激励,进一步加大力度,降准由现在的两档再增加几档,使得普惠金融的贷款投放新增越多。此外,对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贷款利率不要管控过严,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损失率高是客观事实,高风险需要高收益去弥补,这是全球通行的做法。否则让银行去做赔本的买卖,银行的放款积极性自然不高。

“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贷款利率原本就不高,过去最高也就7%左右。如果这一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还要往下降,那就影响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势必不利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章更生称。

此外,中国还有800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简称小贷公司)长期活跃在民间,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县域地区,贷款余额近万亿元,被视为发展普惠金融的“小分队”。但长期以来,小贷公司由地方金融办审批的“类金融”身份,也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据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会长兼党委书记向为国介绍,小贷公司是一个新型的金融组织,由于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和机构定性长期得不到确认,因而在税收、政策、融资渠道、诉讼环境以及小贷公司市场环境等方面均遇到了很多瓶颈性的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小贷公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他举例称,2017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在农户单笔10万元以上的收入免收增值税等三个方面,首次开始享受了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同等的税收政策,然而只有首次。在以后关于支持小微企业的有关金融机构的一系列同类税收优惠政策,小贷公司尚未享受到。

为此,向卫国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法规政策保障问题,充分考虑到政策的公平性和连续性,“不能让小贷公司这种新型行业被法律政策遗忘在角落。”

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guanxiama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