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首家上市银行改革发展变迁史

本报记者 赵洋

繁华的深南大道东路上,有一幢如风帆一般高高矗立的大厦,香槟红色的玻璃幕墙,在深圳夜晚流光溢彩的灯火中熠熠生辉。

这就是深圳曾经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深圳发展银行大厦。而今,“深圳发展银行”的名字已从中国金融机构名单中淡去,风帆形大厦的顶端也早已更换为“平安银行”的标识。

31年前,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新中国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诞生了。随着早期资本市场的设立,深发展股票以深交所0001的代码上市,成为我国首家上市银行,并在二十世纪90年代的股市起落中,扮演着深市风向标的角色,成为一代股民心中永远的记忆。

命运多舛。当年的老“龙头”深发展,并未在经营上持续引领潮流。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深发展业绩开始下滑,几经波折,牵手战略投资者美国新桥,后者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几年之后,美国新桥退出,深发展结缘后起之秀中国平安,与原平安银行实现合并。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从当年的深发展,到如今的平安银行,首家上市银行几经风雨,翻开了改革发展新的一页。

改革开放中诞生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深圳经济特区,正处在蛇口“开山炮”炸响后的大规模建设中,很多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深圳发展银行的成立也不例外。按照当时的情况,既要解决历史问题,又要化解现实问题。

从历史问题看,当年包括特区内6家和宝安县15家在内的21家农村信用社,由于亏损,已成为当地农业银行的“鸡肋”。从现实角度看,当时,资金一直是影响特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用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灏的话来说,深圳发展银行的成立当时并没有设定宏伟的发展目标,更多的是基于解决问题这一改革出发点。

经过反复协调,深圳市政府开出了改革治乱的方子,让信用社脱离农行,组建一家特区银行,服务特区经济。

1987年3月,深圳市委组织部一纸委任状,刘自强、王健、杨伟东三人走马上任,成立了深圳信用合作银行筹备组,由刘自强担任组长。新银行大胆地采用了股份制的结构。据悉,彼时的联合信用银行还没领到人民银行的“准生证”,是边报批,边改造,或者说是“先上车,后补票”。

曾任深圳发展银行第一任法人代表兼第一副总的王健此前回忆说,“中国要成立股份制银行,当时需要人民银行的审批。但是,因为我们银行是先斩后奏,先出生,后取准生证,因此,领取金融许可证必然困难重重,阻力极大。为此,我和深圳市委书记李灏以及市人民银行行长先后三次去了北京。”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