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密集赴港上市 投行分享新经济盛宴
本报记者 张欣培 上海报道
根据Wind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已经有17家中资企业在港上市。而同期内地IPO通过数量是11家。在内地IPO审核全面趋严、港股IPO新政刺激下,一批内地企业正成群结队的密集赴港上市。
日前,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暑假过后香港市场将迎来更大一波新经济企业上市浪潮。而在这些赴港上市企业的承销名单中,尽管仍是以国际投行为主导,但是多出现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等这些大券商子公司的身影。
实际上,不仅是大券商,早已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的中小券商也在这场上市盛宴中抢占了先发优势。比如国元证券、长江证券、方正证券等券商的香港子公司均有所收获。
中资企业在港的密集上市,让一些PE机构按捺不住。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流动性的股权最容易退出。有PE机构人士告诉记者,有些机构接下来确实会将新经济企业作为重点。不过,港股的频频破发让PE机构较为谨慎。“香港是成熟市场,新股上市并不能保证赚钱。所以PE比较谨慎。”一家私募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PE机构的最终目的是赚钱。就算布局新经济领域,也是选择有明显盈利预期项目,拒绝盲目烧钱。”7月25日,君茂资本合伙人张建涛表示。
海通国际承销数量居首
根据Wind数据,截至目前,今年以来中资企业赴港上市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5家。尤其在7月份,17家中资企业密集上市。7月12日,更是上演了8家企业同时敲锣上市的壮观场面。中资企业正在上演一场赴港上市热。
东北证券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进入夏季以来,内地赴港上市的企业数量以每月超过10家的速度增长。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也表示,暑假过后香港市场将迎来更大一波新经济企业上市浪潮。
上市热潮之下,大券商投行也在积极分享这场港股盛宴。在这些新股的主承销商和保荐人名单中可以看到诸多内地券商的身影。
“现在投行也都在争抢要赴港上市的企业,但是很多券商因为在香港没有保荐资格又做不了港股上市。”7月25日,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保代告诉记者。于是,在这场争抢赴港IPO盛宴中,大券商投行优势再次凸显。
据记者统计,海通证券在港子公司海通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收获颇丰。海通国际证券出现在易居企业控股、映客、弘阳地产、江西银行、汇付天下等11只赴港上市新股的主承销中,主承销数量稳居首位。海通国际为海通证券的香港分公司,业务范围国际业务,负责香港证券市场。
此外,国泰君安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担任5家券商的联合主承销商,中信里昂与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各担任4家企业的联合主承销商,广发证券(香港)经纪有限公司的主承销数量是3家。
“有个项目现在想去香港上市,但是我们在香港没有保荐资格,所以不得不放弃。”一家小型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在这场赴港上市争夺中,不仅是大券商,早已在港设立分支机构、具备保荐资格的中小券商也颇为受益。比如国元证券、东兴证券、长江证券等券商的香港子公司今年均有所收获。方正证券香港子公司更是揽入了3个项目。
在新经济上市热潮中,记者了解到,券商投行都在加大新经济企业的项目储备。25日,国金投行相关人士就告诉记者,公司会向新经济企业方面有所倾斜。
“我们目前已经有了一些项目储备,主要涉及生物科技和高端制造行业。这两个行业一直是公司重点发展的,接下来也会加大力度积极承揽其他行业的新经济企业。”国金投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PE机构倾向新经济企业?
新经济企业在港的快速上市,对于背后的PE机构来说无疑增加了退出渠道。一位PE机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确实有些资本更倾向于新经济企业。
“随着资本市场进一步积极拥抱新经济,PE/VC确实会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新机遇。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说,港股新政实施之后,原来美股的优势都有了;而从地域语言方便程度来讲,香港是新经济公司上市的最佳选择。”张建涛表示。
不过,张建涛认为,股权具有流动性,可以随时退出对投资机构都是好事,但是最终还是以赚钱为目的。“今后就算布局新经济领域,也要坚持‘盈利才是根本’的原则,选择有明显盈利预期的项目,拒绝企业盲目烧钱的行为,毕竟目前很多‘独角兽’的估值已经非常高了。”张建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上海一家私募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对于机构来说,上市退出很重要,但是退出的价格对于投资机构来讲更重要。“退出渠道对于私募机构来说非常重要。新经济企业在港容易上市,对于PE机构也是好事,所以肯定会去追。不过风险也很大。”该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尽管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热情高涨,但却频频遭遇新股破发。
今年以来,36只个股在上市首日就遭遇尴尬的破发,占新股发行比例的27.48%。若以上市后3个月为统计区间,在可比较的49只新股中,32只个股出现下跌,占比65.31%;跌幅超过20%的有21只个股。
在45只的内地在港新股中,也有17只个股在上市首日就破发,包括明星股小米集团,当日下跌1.1765%。汇付天下首日跌幅也达到了11.73%。雅生活服务、欣融国际在上市首日跌幅更是超过了20%。
“香港是成熟市场,不能保证企业上市就一定赚钱。破发说明国际投资者对赴港上市企业估值的不认可。”深圳一家私募基金机构的负责人认为,香港市场不能保证赚钱,所以PE机构不会把重点放到赴港上市的企业。
北京一家私募机构总经理认为,PE在选择时更多的还是看行业。“如果是教育、高科技、TMT类的企业会选择香港上市,传统企业最好在国内。香港市场成熟,估值不高,追求的收益比较平稳。尽管国内IPO比较慢,但是回报高。PE机构在选择赴港上市企业的时候还是会比较谨慎。”该总经理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