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高度依赖银保渠道 中邮人寿自我造血能力无好转

中投投资咨询网2018-07-24 18:15
0评论 收藏

“银行系”险企的增资频率以及增资额不断创新高,到底是因为“偿二代”压力,还是真的想谋求更大的发展机会?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作为“银行系”险企,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人寿”)以增资50亿元位列今年上半年险企增资额第一位。除中邮人寿外,同样具有银行“血统”的交银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银康联”)也增资了30亿元。

“银行系”险企的增资频率以及增资额不断创新高,到底是因为“偿二代”压力,还是真的想谋求更大的发展机会?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高度依赖银保渠道,自我造血能力差

有业内分析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中邮人寿不断增资,主要是退保压力问题突出,自2014年以来,中邮人寿每年的退保金额都超过百亿元,所以急需补充大量资本金来解困。

作为银行“血统”的保险公司,中邮人寿和其他公司一样,存在过度依赖银行销售渠道的现象,而这也是其资金压力大的原因之一。因为银保渠道大多是理财型保险产品,含金量整体不高,虽然规模不断扩充,但是内含价值较低,公司承保利润很薄。

根据中邮人寿官网公布的今年以来的6次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截至2018年2月底,中邮人寿与与股东邮储银行已发生关联交易金额累计78.7亿元,而到了6月底,与邮储银行已发生关联交易金额累计389亿元,仅仅四个月,双方关联交易金额就增加了310亿元,足以显示,中邮人寿对邮储银行的依赖度之高。

注意到,中邮人寿今年借助邮储银行销售的产品主要是分红型保险。而这一类产品也有其特殊性,因为自中短期存续人身险产品被限制销售后,分红险就迅速受到很多公司的青睐,而大部分分红险保费可以计入原保险保费收入中。

根据官方网站披露信息,中邮人寿于6月29日与邮储银行签订了《保险兼业代理协议附属协议(产品协议)》。代理险种为“中邮富富余财富嘉C款两全保险(分红型)”。而在第一季度,双方的关联交易是,邮储银行代理中邮人寿销售“中邮富富余惠众保1号两全保险”。

虽然银保渠道可以冲高保费,但是代理保险业务高昂的手续费,使得中邮人寿根本无利可图。

根据该公司发布的2018年1季度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明细表,中邮人寿2018年1季度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关联交易中,销售保险产品1.0652亿元,但代理保险业务手续费就高达700多万元;中邮人寿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关联交易中销售保险产品1044万元,而代理保险业务手续费5.265亿元。

根据中邮人寿的年度报告显示,去年1年保费收入居前五位的保险产品销售渠道都是由银行代理。

如此严重依赖银行股东,中邮人寿的转型之路到底在哪里?针对此事,截至记者发稿前,中邮人寿并未给予正面回复。

“偿二代”监管下,退保压力大

增资似乎成了这家银行系寿险公司目前最热衷的事情。今年上半年,中邮人寿打算两次增资,第一次在今年2月获批增资50亿元,第二次拟增资量为65亿元,目前还在等待银保监会批准。

而在此次65亿增资完成后,中邮人寿注册资本将达到215亿元,在众多寿险公司中排名前五。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平安人寿(338亿元)、安邦人寿(307.9亿元)、中国人寿(282.65亿元)和人保寿险(257.61亿元)。

为什么急于大幅增资?单从偿付能力角度看,从以往数据看,根据中邮人寿2017年度披露报告显示,该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67%,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3.3%。

在此压力下,今年中邮人寿第一次增资50亿元后,到2018年一季度,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上季度末提升近40个百分点,达到205.86%,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从143.3%升至185.36%。但是今年第一季度业内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8%,中邮人寿离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

综上可见,“偿二代”的压力可能是中邮人寿在2018年上半年不断增资的重要原因。

记者统计发现,中邮人寿给予增资,主要原因还在于退保金居高不下,比如,2017年退保金为170亿元,2016年为195亿元,2015年为188亿元,2014年为122亿元。

关于本次增资的目的,中邮人寿相关负责人在《国际金融报》时表示,通过提升资本实力,将更好地服务于公司构建“大寿险”综合业务体系、打造全功能寿险公司的战略布局,自2012年以来,中邮保险通过连续六次增资,注册资本金达到150亿元。此次增资完成后中邮保险的资本实力、偿付能力、抗风险能力等综合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中投投资咨询网)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